天天看点

双碳目标下汽车产业如何发展?听听专家和车企“一把手”们怎么说

[资讯-牛车网]

日前,20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年度之声在天津召开。

面对疫情反复、芯片短缺、供应链体系漏洞等状况的发生,行业专家、车企领导共同探讨了双碳目标下汽车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研判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双碳目标下汽车产业如何发展?听听专家和车企“一把手”们怎么说

产业融合态势加剧

回顾即将过去的2021年,几个重要场景让每一位“汽车人”都记忆犹新:芯片短缺,车企老总亲下火线“抢”芯片,博世副总裁徐大全被逼到发朋友圈“想跳楼”;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动力电池企业开启“全球矿产争夺战”;小米、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公司直接或间接加入造车新势力的阵营,传统车企转型升级之路迫在眉睫……

近段时间以来,产业间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常态,“蝴蝶效应”一触即发,隐形的“新冠病毒”与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正在不断侵袭全球经济,汽车产业也未能幸免。而效应的蔓延何时休止,谁也无法做出精准预测。

现阶段,我们身处于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能源革命期,双碳目标正在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在这场脱碳竞争中,我们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今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至12.7%,全年有望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指出,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基本实现了从政策驱动为主,向市场拉动消费为主的转换。预计2022年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500万辆。

推动汽车供应链有序向前

市场需求决定着产业发展趋势与方向,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对于供应链的需求也在加剧。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认为,去年以来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过去几十年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的序列生产、分工协作供应链在新冠疫情和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暴露出脆弱的一面,芯片就是典型的代表。

竺延风指出,在坚定不移迎接挑战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双碳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展是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那么汽车供应链应该如何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中平给出这样的观点:坚持创新发展、加强深度融合、共同破解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最终推动汽车与汽车芯片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竺延风对此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快构建五化趋势下安全可控的产业链生态,融合发展的生态,强化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的本土化布局;二是要大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掌握核心技术和资源,为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做好技术准备;三是积极落实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政策引领进入市场引领的新阶段。

现阶段,我国半导体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协同不足,缺乏连接两个行业的国内核心Tier1企业。作为国内车企,敢于上车先尝先试先用国内芯片,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破局之路。

打造民族汽车品牌向上之路

外忧内患之际,自主品牌还面临着品牌向上的艰巨任务。

中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汽车消费者研究部部长、消费者研究洞察领域专家杨靖分析称,由于受过去国产品牌的刻板印象的影响,民族品牌并不是走在潮流的前沿。因此他们在推出中高端产品时,品牌商顾虑市场不认可,价格不能达到预期,采用了非汉字的展示方式。尤其是,民族工业在过去的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不同行业的民族品牌都想向上,都在尝试不同的向上路径。

中国汽车报社社长辛宁表示,要想实现品牌向上,不仅要解决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要解决与用户的沟通、互动能力,品牌向上在研发和制造方面,需要由内而外进行修炼,提高产品的硬核实力,打通产业链,实现融合发展。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也道出类似观点,他认为现在新一代的客户,和过去传统客户不一样。过去,车企一直都是在开发,开发性能、开发技术、开发成本、开发质量。到今天,变成开发情感、开发生态,更多的是开发年轻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开发不同的需求。

尹同跃特别指出,车企应把客户需求作为原点,也作为终点,迅速将社会上出现的最新技术、最新场景,转变为产品卖点。这才是互联网思维的深度扩展。

双碳目标下汽车产业如何发展?听听专家和车企“一把手”们怎么说

面对不知不觉的行业变革,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吴保军也对此深有感触,生态的重构打破了传统的零售模式,击碎传统4S店功能合一,集中在汽车厂或者汽车一条街的销售模式,让4S店各项功能和服务都分开,分布在客户和用户的身边,随处可见。

在共享共创平台,在零售业态创新、科技发展、消费升级的共同作用下,服务业态告别一站式模式,开启靠近用户的生活、工作场景进行碎片化服务。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主机厂的身份也开始发生转变,从传统的交通工具提供者,开始向出行服务生态供应商转变。

未来,车企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将不局限于实物车,甚至会延伸到现在行业中常说的移动空间和车生活的场景中。

不管是从政府,还是行业层面来看,民族品牌向上都已经刻不容缓,而车企也面临着身份角色的深刻变革,如何提升汽车品牌整体竞争力,为建设汽车强国做出应尽之力,是每一家车企需要思考的当务之急。

结语:

“融合”“竞争”“发展”,是这次论坛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语,也昭示着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伴随着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深入,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各方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已经不可阻挡,坚定信心,找准方向,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