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秀成点评英王:少年英雄,义气十足,却难以承担大事

1862年6月,英王陈玉成在临刑之前说:“天国失去我一人,江山也就失去了一半”,对其赫赫战功以及在天国中之咖位,评价非常高,认为自己就是顶梁柱。当然,对手也非常认可英王,中兴名臣湖北巡抚胡林翼说:“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说的是贼中堪称对手的,就这四眼狗而已,其余都是渣渣,不足为惧。陈玉成,双眼下均有痣,远远望去如同是四只眼睛,故而称之为“四眼狗”。刀口余生在《被擒纪略》中说:“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个好角色”,说他是太平天国第一号悍将。那么,陈玉成实际水平如何呢?不妨来看看忠王李秀成是如何评价他。李秀成在《自述书》中对英王陈玉成的评价是:少年英雄,义气十足,但缺点也不少,难以承担大事。

李秀成点评英王:少年英雄,义气十足,却难以承担大事

同是广西藤县老乡,忠王李秀成年纪要比英王陈玉成大十几岁。参加太平军时,李秀成已经28岁了,而陈玉成只有14岁,足足年长一倍。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率五百壮士登城而入,大破武昌”。说的是,韦俊在第二次攻打武昌时,16岁少年陈玉成亲率500敢死队登上城墙,击杀守城清军,而后开门迎接大部队,为太平军攻克武昌立下汗马功劳。1856年春,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等率皖南太平军返回天京,准备东征苏杭,解救正在受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数万八旗、绿营围攻的镇江。太平军杀往镇江,可清军水师强悍,秦日纲无法靠近城池,难以达到解围之目的。此时,陈玉成独自驾驭孤舟,冒着被射成刺猬之危险,孤军闯入镇江,与守将吴如孝商议内外夹攻之计,最终大破吉尔杭阿军团,解除镇江之围。李秀成在《自述书》中如是说:“当即与成天豫出奇计,成天豫驾驭孤舟,闯入镇江,告知吴如孝内外夹攻之计”,对其勇气很是赞叹,陈玉成就是猛人。

李秀成点评英王:少年英雄,义气十足,却难以承担大事

李秀成眼中的陈玉成,的确是少年英雄一枚,悍不畏死,是绝对的猛将。当然,英王陈玉成也非常讲义气,哪里有危险,他就去哪里;队友有需要,他也会第一时间赶到战场,给朋友最大支持,拼尽全力。1857年初,李秀成独自镇守桐城,手中只有7000余翼王石达开出走后留下来之老弱病残,却要面对秦定三等4万清军,压力很大。为此,李秀成只好向陈玉成求助,希望他带兵来杀敌,保卫桐城。陈玉成呢?二话不说,直接率领数万精兵从宁国前来帮忙,与李秀成内外夹击,猛打清军,解除桐城之围。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发文给陈玉成,当即扯宁国之兵前来相助,内外夹击,桐城之围由此解除”,陈玉成这老乡,还真讲义气。此外,李昭寿叛变时,李秀成江北地盘几乎全部沦陷,而自己又没能力收复,于是又请来陈玉成,“当即下浦口”,即是重新帮助自己夺回地盘。就此而言,陈玉成还是很讲义气,够兄弟。

李秀成点评英王:少年英雄,义气十足,却难以承担大事

少年英雄,义气十足,这点李秀成承认,可他还是认为陈玉成不是难以承担大事,无法从宏观上把握全局,他最多只能算是猛将,而不是优秀的统帅。李秀成为何如此说呢?看看忠王在《自述书》中对安庆会战之评价。安庆,英王陈玉成大本营,也就是命根子,可他年轻气盛,意气用事,赔了夫人又折兵。1861年5月,曾国荃、鲍超、多隆阿、杨载福、彭玉麟等湘军水陆主力完成对安庆合围,城池陷落乃迟早之事。安庆战略地位重要,可在明知无法守卫之情况下,还将各路援军投入这“绞肉机”,白白送命,这就没必要了,也是一种十分愚蠢之做法。当时,英王陈玉成不听大伙劝告,执意要解除安庆之围,不但没有撤出城内军队,还将各路援军持续投入战斗,猛攻曾国荃筑起之“高垒”,拿去充当炮灰。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道:“此时省城内外不通,九帅垒高壕深,后开菱湖之营,不意英王不退,九帅仍旧扎营湖边”,“全军覆没,安省陷落,未漏余人”。

李秀成点评英王:少年英雄,义气十足,却难以承担大事

李秀成认为,当九帅曾国荃已经放开缺口时,英王陈玉成应该及时将城内守军撤出,保存有生力量,然后再机动作战,才是良策。然而,陈玉成过于看重安庆之得失,太在意自己地盘沦陷,以致不惜将各路精兵全部投入这“绞肉机”,做无谓之挣扎。由此,各路援军将领对其十分不满,陈玉成困守庐州时无人前去救援,自有其原因。安庆陷落后,洪秀全严厉斥责陈玉成,将其“革职留任”,英王受不了这打击,“请命自守庐州,愿意老死孤城”,继续意气用事,跑去庐州孤城死守,此乃大错特错也。去了庐州后,陈玉成先是心灰意冷,后则急病乱投医,不顾众将士苦苦劝说,“汝等之言,大弗吾意”,强行去寿州找苗沛霖,希望借助苗兄的百万雄师东山再起。苗沛霖,两面三刀之人,反复无常,陈玉成关键时刻将赌注压在他身上,结果遭诱捕,被打包送给胜保,受凌迟而死。李秀成《自述书》言:“后往寿州,受苗沛霖反心抓获,送去清营受刑”,就此殒命。

李秀成点评英王:少年英雄,义气十足,却难以承担大事

综上所述,在李秀成看来,英王陈玉成少年英雄,又讲义气,是不可多得之良将,正义感十足。但是,英王陈玉成毕竟是年轻人,不懂得保存实力之重要性,不懂得“有得必有失”之道理,又缺乏强大之心理素质。所以,陈玉成难以承担大事,除非有高人指导。正如后世部分学者所言,李秀成擅长谋划,陈玉成擅长攻杀,只有密切配合,才有可为。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呢?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李秀成自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