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王爷得罪锦衣卫,被诬蔑和母妃私通,皇帝将他处死焚尸

明英宗天顺五年五月,锦衣卫指挥

逯杲

上奏皇帝:他接到密报,江西宁王府支系郡王,弋阳王

朱奠壏

和其亲生母妃,“母子通奸”。

明朝王爷得罪锦衣卫,被诬蔑和母妃私通,皇帝将他处死焚尸

朱奠壏是初代宁王朱权之孙,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曾孙,也是当朝天子

明英宗朱祁镇

的堂叔,和皇室嫡支血缘间隔并不算远。

因此,这等耸人听闻之事,确实令明英宗勃然大怒,他在给宁王朱奠培的谕旨中破口大骂:

明朝王爷得罪锦衣卫,被诬蔑和母妃私通,皇帝将他处死焚尸

【(此事)乃天地所无有,禽兽中所不为,不幸于宗室中见之,朕虽欲隐忍不发,然祖宗在天之灵决不能容!】

然而,此事的真相究竟如何?

虽然明朝各藩王宗室的种种“行为艺术”行径层出不穷,可是身为锦衣玉食的郡王,每年光是禄米就有2000石,抵得上两个朝中正一品官员的俸禄。若说府中莺莺燕燕,美姬佳丽,更是应有尽有。难道弋阳王朱奠壏当真如此丧心病狂,竟和自己亲生母亲做出了禽兽不如的行径?

注:明朝正一品官员,每月支米87石,一年1044石,当时一石米约合现在的160斤,按当下一斤大米=6.5元计算,郡王一年的年薪超过200万元,正一品官员的年薪超过100万元。

此事的缘起,要从宁王府始祖、谥号为“宁献王”

朱权

说起。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初封于长城之北的大宁府,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的蒙古骑兵皆骁勇善战,是公认的北地强藩,朱权本人也多次和众兄弟受命出塞,攻击蒙元残余势力,年纪轻轻便以善于策谋著称。

宁王:朱权

明朝王爷得罪锦衣卫,被诬蔑和母妃私通,皇帝将他处死焚尸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后,将朱权这个十七弟视为心腹之患,便假称求援,派所部精锐士卒埋伏在大宁城外,以自己亲身为饵,诱朱权出城相送,趁机将他劫持。从此不止是宁藩兵马,更连“朵颜三卫”也收入麾下,为此后朱棣夺取皇位的战争,立下大功。

明成祖文皇帝:朱棣

明朝王爷得罪锦衣卫,被诬蔑和母妃私通,皇帝将他处死焚尸

朱棣为了安抚朱权,曾许诺将来事成,和他平分天下。朱权也在燕军营中,时时为四哥草拟檄文。等到打下南京,朱棣登上皇位后,立马变了嘴脸。

朱权求封苏州,朱棣不许;求封杭州,又被否决。朱棣更称“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皆善地,惟弟择焉”,朱权无奈,最后选了南昌,从此整日韬光养晦,交往文人雅士,以学术、诗文、戏曲为乐,并有许多相关著述。

然而,对朱棣的算计,朱权作为一个也曾有过雄心壮志、麾下铁骑纵横驰骋的皇子,内心深处终究意不能平。朱棣一死,他便上书称“南昌非其封国”,请求移封,被明仁宗冷淡驳回。宣德年间,他又上书乞赐田地,议论宗室事务,被明宣宗下旨诘责。明英宗正统十三年,这个壮志难酬的藩王,经历六任帝王,活到七十一岁,抱憾而终。

朱权的嫡长子

朱磐烒

,没有活过老爹,正统七年就去世了,后来被追谥为“宁惠王”。朱权的另外几个儿子,在明宣宗宣德年间,分别受封为临川王,宜春王,新昌王,信丰王。朱磐烒的嫡长子

朱奠培

,在祖父朱权死后,继承了宁王之位。

朱磐烒的其余几个儿子,在明代宗景泰二年,分别受封为瑞昌王,乐安王,石城王,也包括他的庶出第五子,被封为弋阳王的朱奠壏。新任宁王朱奠培其人,继承了祖父的才学,能诗善文,喜好搜集古帖,书法和山水画功底也不错。然而另一方面,性情急躁多疑,所行多有不矩。

宁王:朱奠培

明朝王爷得罪锦衣卫,被诬蔑和母妃私通,皇帝将他处死焚尸

明代宗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弋阳王朱奠壏通过江西巡抚韩雍,奏称宁王朱奠壏意图谋反,兴起一场大狱,受此案牵连而下狱治罪的军卒吏民,竟达六七百人。最后此事因为查无实据,不了了之。到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后,才将他们尽数赦免释放,但唯独王府教授游坚被贬谪。宁王朱奠培因此心怀怨愤,和江西当地官员的关系闹僵。

江西布政使崔恭,把持宁王府事务,却有意拖延,不加办理,遭朱奠培弹劾。崔恭于是和江西按察使原杰上奏,也揭发了朱奠培将其祖父、父亲生前的侍女宠幸,又逼宦官熊璧自尽之事。朝廷查实此事后,便以此罪名,削夺了宁王府的护卫军队,彻底将宁藩变成了没牙的老虎。

——三年之后,遂有骇人听闻的弋阳王朱奠壏与其母妃“通奸”一案。

弋阳王:朱奠壏

明朝王爷得罪锦衣卫,被诬蔑和母妃私通,皇帝将他处死焚尸

在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的天顺一朝,他经历瓦剌囚俘、南宫岁月,他不信群臣,不信宗亲,而只信厂卫,大肆以特务统治来威慑百官。

逯杲(lùgǎo)和门达这两个参与夺门的锦衣卫,便成他最信任的耳目和鹰犬。锦衣卫权势更加势倾朝野。

明朝王爷得罪锦衣卫,被诬蔑和母妃私通,皇帝将他处死焚尸

逯杲其人,行事张杨,嚣张跋扈,他向全国各地派遣锦衣卫校尉,刺探朝中勋贵大臣的种种过失,不辨真假便一一上报给明英宗,极得其欢心。如参与“夺门之变”的英国公张懋、太平侯张瑾、外戚会昌侯孙继宗兄弟等,都因侵夺官田之罪,被逯杲告发,遭到狠狠敲打。

逯杲势力一步步膨胀后,渐渐脱离了老长官门达的束缚,为非作歹起来。他上奏说要派校尉四处刺探,收集情报,文武官员、豪门大富多向他进献妓乐货财,以求获免,连亲藩郡王也不例外。一些没有送来贿赂的,逯杲就想方设法治他们的罪。

《明史·佞幸传·逯杲》:【帝以杲强鷙,委任之,杲乃摭群臣细故以称帝旨。】

明朝王爷得罪锦衣卫,被诬蔑和母妃私通,皇帝将他处死焚尸

从此他们势倾朝野,文武大吏、富家高门多向他们进献妓乐货财,以求获免,连亲藩郡王也不例外。不肯行贿的人,逯杲和门达就将他们严刑逼供成狱。弋阳王朱奠壏母子一案,就是他们制造的最匪夷所思的案子。

事关皇族声誉,明英宗派驸马都尉薛桓和逯杲一起调查,找不到任何实据,宁王朱奠培也力证此事纯系诬告。

弋阳王朱奠壏在狱中:

明朝王爷得罪锦衣卫,被诬蔑和母妃私通,皇帝将他处死焚尸

事情闹大了,明英宗怒责逯杲,逯杲惧罪,立刻坚持原见,称确有此事。明英宗“不得已”,为了保住这个得力鹰犬,竟然将错就错,处死朱奠壏与其母,焚二人尸骨。抬尸出来时,刚好天降雷雨,平地水深数尺,天下人皆认为是这场奇冤激怒了天地所致。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天顺五年五月戊辰先是,锦衣卫指挥逯杲奏发江西弋阳王奠壏败伦事,既而有旨令体审,复以无是。事闻,上怒,即遣敕责问杲,杲惧得罪,仍以为实。上不得已,命王母子自尽,曰:无污我宗室。方舁尸出焚时,雷雨大作,平地水深数尺,父老无不惊愕,以为逯杲上罔朝廷,诬陷宗室,故有此异云。】

《明史·列传第五·诸王·宁王系》:【初,锦衣卫指挥逯杲听诇事者言,诬奠壏烝母。帝令奠培具实以闻,复遣驸马都尉薛桓与杲按问。奠培奏无是事,杲按亦无实。帝怒,责问杲。杲惧,仍以为实,遂赐奠壏母子自尽,焚其尸。是日雷雨大作,平地水深数尺,众咸冤之。】

于是,堂堂大明太祖朱元璋的曾孙,当今天子的堂叔。货真价实的天潢贵胄,仅仅因为得罪了朱祁镇信用的佞幸,便落得个背负污名冤死,尸骨无存的下场。这就是明英宗复辟后的天顺朝,其特务统治之恐怖,可见一斑。

明英宗能制衡和最终铲除“夺门功臣”石亨、曹吉祥等人,依赖的就是其大力扶植的锦衣卫。所以,哪怕在大庭广众之下,面对着铁证如山众目睽睽,朱祁镇也一定要颠倒黑白,一定要甘犯众怒,一定要草菅人命,只为保住他的鹰犬们。

此案也令从明成祖朱棣起,就潜藏不满的宁王一脉蒙受奇耻大辱,彻底寒了心。于是,到明英宗的曾孙明武宗正德年间,方有一场聚众十万、震动全国的“宁王之乱”。

宁王:朱宸濠

明朝王爷得罪锦衣卫,被诬蔑和母妃私通,皇帝将他处死焚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