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黄埔三杰之一,却因野心太大,老蒋想用又不能用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大反派基本上都有几个共同点:聪明绝顶,野心勃勃,极具煽动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最后也会因为机关算尽而郁郁不得志。

其实在民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个非常经典的大反派,名叫贺衷寒,湖南岳阳人。

提起“贺衷寒”这个名字,我们都知道他是黄埔三杰之一,跟陈赓、蒋先云齐名,在国民党中也素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之称,但关于他后来的事却知之甚少,与跟他齐名的陈赓、胡宗南相比,显得籍籍无名。但实际上,贺衷寒的才能比两人都要高,却因为野心太大,连蒋介石都不敢用他。

他是黄埔三杰之一,却因野心太大,老蒋想用又不能用

贺衷寒是一个天生的带头大哥,极具领导才能,演讲也极具煽动性,因此早在学生时期就是著名的学生代表,还曾跟张国焘一起去苏联参加会议。张国焘同样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带头大哥,两个大哥凑到一起,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最后贺衷寒愤而回国,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1924年,经董必武介绍,贺衷寒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因他出色的领导才能,很快就成为黄埔学生的精神领袖之一,跟陈赓、蒋先云并称“黄埔三杰”。

在军校期间,黄埔学生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贺衷寒与蒋先云、曾扩情成为负责人。但后来联合会左右两派纷争不断,贺衷寒愤而退出,又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跟联合会分庭抗礼,经常跟蒋先云、陈赓等人针锋相对。

或许正是贺衷寒的这些表现,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开始着重培养他。不过,蒋介石也深知贺衷寒的野心,怕他羽翼丰满之后难以驾驭,因此一直没有给他足够多的权力。

1932年初,蒋介石筹建“中华复兴社”,又称“蓝衣社”,就是用法西斯的手段来管理军队,强调“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即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本来,贺衷寒是书记的最佳人选,但蒋介石怕他不好控制,只让他担任常务干事,书记的位子交给了黄埔四期的滕杰。

但在滕杰心里,贺衷寒才是他们的带头大哥,什么事都得跟他商量,因此实际上的领导权还是在贺衷寒手里。很快,贺衷寒就因能力实在太突出,被推举为第二任书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过,蒋介石最忌惮的就是这种人,野心太大,因此没过多久又被邓悌取代了。不过,贺衷寒实际上仍然是领导人。

他是黄埔三杰之一,却因野心太大,老蒋想用又不能用

论能力,贺衷寒绝对是大哥级的,但直到1936年1月才被授予少将军衔,而在黄埔跟他齐名的胡宗南,早在1928年就是少将了,1931年又被晋升为中将,甩了贺衷寒好几条街。

不过,贺衷寒最终让蒋介石对他失去信任,是在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张学良软禁后,在国民党内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宋美龄为首的“和平解决派”,另一派则是以何应钦为首的“讨伐派”。而贺衷寒,则站在了“讨伐派”的阵营当中,力主对西安出兵征讨。

在贺衷寒的如意算盘中,如果救驾成功,自然可以得到蒋介石的青睐,而万一救驾失败,蒋介石被杀,则可拥立何应钦执掌大权,对自己的利益更大。应该说,他的这个如意算盘打得是没问题的。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因周公的从中调解,蒋介石顺利地回到了南京。

这下麻烦大了,蒋介石回去后,对贺衷寒等人大骂道:“我在西安蒙难,你们在南京讨逆,坐地打冲锋,娘希屁,我还没有死,你们就不听我的话了,想改换门庭吗!”

贺衷寒虽然不停地忏悔,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了。

不过,贺衷寒虽然屡受蒋介石的排挤,但他对蒋介石这个人还是很佩服的,有一次跟中国文化学会总会书记肖作霖喝醉了酒,肖作霖借着酒劲儿大骂蒋介石“昏暴”,贺衷寒说:

“蒋先生暴则有之,昏则完全不然。你没有看到他的统驭术的绝顶高明吗?他一向抓得很紧的是军队、特务和财政这3个命根子。这3个命根子各有一套他最亲信的人替他看守;同时他又让这3种力量互相依赖、相互牵制,而只听命于他一人。这3个方面的每一个方面,又都各有3个鼎足并峙的力量,使其互相牵制。军队方面是陈诚、汤恩泊和胡宗南;特务方面是戴笠、徐恩曾和毛庆祥;财政方面是孔祥熙、宋子文和陈氏兄弟。他们之间谁也不敢有所挟持而无所顾忌。

“所有这些人,除了孔、宋是他的至戚外,其余又都是浙江人,连宋子文的原籍也是浙江,可以说,都是他极亲信的人了。可是他对这些人都还有个防而不备、备而不防,难道这还算是‘昏’?他对我们湖南人,尤其是懂得点政治的湖南人,是绝对不放心的。像复兴社这样的组织,他也只是一时利用一下子,等到他已被捧成了绝对的独裁领袖,当然就不再要这个组织了。因为他唯恐复兴社发展到一旦难于驾驭的地步;尤其是这个组织的高级骨干又多是湖南人,这也是他难以放心的。他的运用和打算,都是有极高明的权术的。你还骂他‘昏’,可见你还是年轻不大晓事,你自己才是有点昏。”

他是黄埔三杰之一,却因野心太大,老蒋想用又不能用

1943年6月,张治中在重庆请周公、林总吃饭,贺衷寒作为黄埔学生,也一起去了。据当时在场的唐纵回忆,贺衷寒在酒席上不停地跟周公拼酒,最后两个人都喝多了,互相说了一些不示弱的话。要知道,在黄埔军校时,周公是贺衷寒的师长,张治中请他出席,也是想让他来给师长陪酒,但贺衷寒却在席间对周公不敬,说明了什么?

常看影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但凡是自命不凡又郁郁不得志的人,通常都会有这样过激的表现。因为在他看来,以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结果却屡遭失败,心里难免会生出一些偏激的想法。

蒋介石去了台岛后,贺衷寒被任命为“交通部长”,但干了4年就辞职了,一直担任一些闲职,于1972年5月郁郁而终。

1973年9月,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来华访问时,跟总理提起了贺衷寒,总理沉默了片刻,说:“他是孙文主义学会的头目,后来在政训处培养了一批军队特务,解放前夕跟蒋介石跑了,但蒋知其有野心,并未重用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