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邻梦
网友提问:现在教师用比较严厉的口气批评学生,都是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吗?
回复:教育纠偏的基本原则:惩治小恶、成就大善,绝对不能为了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100%不受伤,而对孩子明显不符合人类文明社会言行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教育=引导孩子逐步适应人类社会群体生活,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难免会越界、遭受各式惩戒在所难免。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每种自然生命物质都必须从外界摄取养料才能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平稳。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降解植物或动物遗体......非生命物质供养植物—>植物供养动物—>微生物为植物制造养料形成了稳定的自然物质有序循环“自然生态食物链”。因此,生命物质的一切活动都只为一个中心——有利于自我生存。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进化出了成体系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同类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供给结构......同样,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亦是为了自己更好的生存。播种植物+圈养动物看似是人类对其它自然生命的善举,实则是人类为了实现更好的生存,获得更多、更稳定的食物养料补给,播种植物是为了享用它们制造的生命养料【包括果实、种子和根茎叶】、圈养动物是为了驱使它们辅助人类从事生产劳动或宰杀它们之后吃肉。
病菌优先腐蚀体弱的动/植物、植物优先吸纳离根系最近的水分+微矿物&接受枝叶能够触及到的阳光能量、动物优先吃掉肢体最容易够到的食物......同样,作为智商最高的生命群体,人类获取生存营养补给的基本原则依然是由近及远、从易到难。因此,缺少体力劳动实践的城镇孩子们,如果没有严格的管教约束,他们肯定更乐意自由玩耍而不会主动学习文化课程内容。
教育=引导孩子逐步适应人类社会群体生活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新出生的孩子犹如宇宙中尚未形成固定运行轨迹的星球,教育就是引导孩子们依照既有人类社会生活习惯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成长轨迹。然而,水会往低处流、固态物体会从高空落向地面、热量会向冷的方向传递......同样,如果没有严格管护,孩子必定不会规律作息、不会静坐在课桌边学习、不会在红灯路口等一等。那么,为什么说教育纠偏的基本原则是惩治小恶、成就大善呢?
物以稀为贵,事物因稀【指供小于求】少且有益,从而显得珍贵。晋·葛洪《抱朴子·明本》:“然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自从法律规定家庭和社会必须保障未成年孩子冲锋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以来,由于生育孩子的综合成本逐年提高、生多个孩子已成绝大多数家庭“遥不可及”的事情。因此,孩子在家庭中的相对社会地位被推到了历史新高,小王子、小公主成了儿童世界的主流。
“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巴里怕化了。”已成家庭生育过程中的普遍事实。因为,只生育1个孩子的家庭,孩子就是家庭未来幸福生活的100%;生育2个孩子的家庭,每个孩子就是家庭未来幸福生活的50%;生育3个孩子的家庭,一个孩子就代表家庭未来幸福生活的33%。所以,今天家庭生育“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之心,较古人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害怕孩子输在成长“起跑线上”、害怕孩子在学习成长中受到委屈、害怕......现代人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义务保护孩子的学习成长不受伤害,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给予成人世界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过度保护却未必“百利而无一害”,远离“棍棒”教育孩子们的综合心理素质却越来越差、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们越来越难合群【高企不下的离婚率、越来越多单身独居人群就是最好的例证】、数十年接受系统性学校教育的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正变得越来越弱。
南瓜承压试验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南瓜试验。为了试一试南瓜的抗压耐受力有多强,科学家在很多同时生长的小南瓜上加砝码,砝码的重量就是小南瓜成长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这样,不同的南瓜压不同的砝码,其中一个南瓜压得最多。从一天几克到几十克、几百、几千克,当这个南瓜成熟的时候,上面已经压了几百斤的重量。最后的实验是把这个南
瓜和其他南瓜放在一起,大家试着一刀剖下去,看质地有什么不同。当别的南瓜都随着手起刀落噗噗地打开的时候,这个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把斧子也弹开了,最后这个南瓜是用电锯锯开的:它果肉的强度已经相当于一株成年的树干!
南瓜试验告诉我们,自然生命对自然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极强的,只要不是突如其来、超越某一时刻承载能力的压力都能被克服。同样,人类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引导亦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切不可指望一口美食喂出一个胖子&一次严格管教成就一位大师,对孩子社会生活习性的教养亦需要从防范于未然开始、要做好行为规范引导+治未病+惩小恶+绝大患。所以,教育纠偏的基本原则:惩治小恶、成就大善,绝对不能为了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100%不受伤,而对孩子明显不符合人类文明社会言行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育邻人的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