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红军程启光:他在1932年就是团长,却并未获得军衔!

湖北红安位于鄂东地区,属于长江流域又属于大别山区。此地山清水秀,人才辈出,曾经出过70多名开国将军。著名的红四方面军,就诞生于这块土地!提到董必武、陈锡联、李先念、秦基伟、王近山……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而我要写的则是程启光。他也是红安人,早年参加过著名的黄麻暴动,资历比陈锡联还老,却并未获得军衔。

老红军程启光:他在1932年就是团长,却并未获得军衔!

1902年7月,程启光出生了。他出身贫苦,从来没有吃过饱饭,所以在1926年毅然参加农协。第二年,他又参加了著名的黄麻暴动。却说由于敌军重兵围剿鄂东红军,我军寡不敌众,被迫撤进木兰山。木兰山游击队的负责人是吴光浩,党代表是戴克敏,此时陈再道和程启光都是战士。这支部队一度还剩下72人和53条枪,生存艰难。

木兰山游击队在最困难的时候,吴光浩无奈下令,全军来去自由,愿意回家的发路费和一笔生活费,愿意留下来的我们欢迎。班长陈再道选择了离开,带着几十个大洋回家做生意。程启光则选择留下来,一直坚持到我军杀出木兰山。饿食野果和山笋,渴饮溪水和雨露,谈笑自若。就这样,程启光一直杀到了大巴山,又杀到太行山。

老红军程启光:他在1932年就是团长,却并未获得军衔!

因为作战勇敢,而且忠诚可靠,所以他迅速升任为团长。著名的陈锡联将军和滕海清将军,此时都还是连长或者连指导员。尤其是滕海清,他在红32团担任过连长,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担任过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他的老团长,正是程启光将军!另外,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娶了一个红安的农家妮子为妻,她是程启光的妹妹。

关于他的资料不多,不过我查到,他在红4军军部担任过科长,大概是作战科。此后直到抗战爆发,他再也没有升迁,始终是一个团级干部。我分析过,他没有文化,勇猛有余但是魄力不足,所以他的发展止步不前。而他曾经的下属滕海清,已经升任为团政委。当年的小连长王近山已经升任为师长,老战友陈再道已经升任为军长。

老红军程启光:他在1932年就是团长,却并未获得军衔!

根据徐向前的回忆,程启光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大哥程启光,活到了建国以后。三哥被敌人杀害,弟弟在某次运动中被杀,妹妹程训萱也死于某次运动。徐向前对程训萱的感情很深,几十年后还是无法彻底忘记这个活泼纯真的农家妮子。建国后,程启光的母亲并不知道女儿早就被杀,多次还找过徐向前元帅,徐帅则一直遮掩着。

抗战爆发后,程启光跟随老战友陈再道来到冀南地区工作。陈再道是八路军的副旅长,他奉命率领五百多人来到冀南开辟抗日根据地。冀南八路军迅速发展到上万人,程启光改任为八路军东进纵队第1团团长。不久,冀南军区和东进纵队被分开,他改任为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离开野战部队到地方,多少影响到了他的发展。

老红军程启光:他在1932年就是团长,却并未获得军衔!

三分区下辖8个县,有永年、肥乡、大名、曲周……基本都在邯郸境内。三分区直辖一个团,每个县有游击大队,每个区有区小队。程启光的地位相当于旅长,不过手中大多是地方武装,战斗力并不强。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展身手,却突然被调到后勤部门工作,直到抗战结束。我分析,要么是表现不佳被调走,要么和陈再道有联系。

陈再道将军在回忆录里,很少提到老战友程启光。程启光则在回忆录里,写过陈再道离开部队去贩猪的事情。在他的笔下,红军班长陈再道主动离开部队,拿了钱去做买卖。后来亏了本,猪死了,他又跑回木兰山找红军。怎么读,怎么感觉陈再道将军就像一个投机者。但是陈再道在回忆录里写道,是上级要求他离队,起带头作用。

老红军程启光:他在1932年就是团长,却并未获得军衔!

两人的回忆相互矛盾,必有一方在说谎。由此可见,程启光和老战友陈再道有着一定的矛盾。所以,程启光离开冀南军区去后勤部门工作,就不奇怪了。作战不力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毕竟八路军前线急缺军事干部,程启光又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程启光是否被卷入了路线之争,即站队问题或者一些运动。

抗战结束后,程启光来到东北工作。不过他的职位很低,一直是一个团长。红军时期他是团长,抗战时期还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也还是团长。这个履历,在全军也不多见。 直到辽沈战役爆发,他还是一个团长,在邓华的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工作。四野挥师南下,于1950年成立了中南军区,程启光改任为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政委。

老红军程启光:他在1932年就是团长,却并未获得军衔!

中南军区空军由军区航空处和四野第51军军部合并组建,刘震任司令员,吴富善任政委,黄炜华任参谋长,王建中任政治部主任。由此可见,团长程启光已经升为师级干部。如果不出意外,他在1955年可以获得大校军衔,也说不好是少将军衔。个人倒是以为,少将的概率最大。毕竟他是老红军出身,其资历比大多数开国中将还老。

建国初期,老战友陈再道已经是河南军区司令员,老战友李先念是湖北军区司令员,老部下滕海清已经是三野第21军军长,老部下王近山已经是二野第12军军长兼第3兵团副司令员,老部下陈锡联已经是二野第3兵团司令员。他在红军时期的老部下,纷纷当了军长、师长,甚至是兵团司令员、副司令员、二级或三级军区的负责人。

老红军程启光:他在1932年就是团长,却并未获得军衔!

一步慢,两步慢,再步慢。程启光就这样升迁缓慢,直到建国以后才成为师级干部。1952年,他在运动中被批,无奈躲入老战友李先念的家中,李先念在当时是湖北省的省委书记。经过中南军区空军政委吴富善的劝说,他终于回到部队。不久,他转业到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工作,任办公厅副秘书长。这次运动,可能是他转业的原因。

因为转业到了供销社系统工作,所以他并未被授予任何军衔。老战友王树声和徐海东成为开国大将,老战友李先念担任过副总理,老战友陈再道成为开国上将,老部下滕海清、王近山……成为开国中将,老部下陈锡联、王建安……成为开国上将。后来,程启光改任为商业部基建储运局副局长、顾问。1993年,他病逝于北京,享年91岁。

老红军程启光:他在1932年就是团长,却并未获得军衔!

从一个农村人一个泥瓦匠到红军战士,到红军团长,到八路军团长,到解放军团长,到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政委,再到供销合作总社和商业部的局级干部。程启光的一生,正是20世纪的一个缩影和写照。他没有文化、魄力不足、智谋不足,说不定还有站队问题,所以升迁缓慢,也并未获得军衔。不过,健康长寿倒也值得知足常乐!

插个题外话:1925年,程启光穷困潦倒,孤身一人来到武汉谋生。不过,他一直找不到任何工作。无奈之下他准备去当兵,去军阀夏斗寅的部队扛枪。当了兵总有口饭吃吧,但是他一直下不了决心。后来,他遇到一个卜者,对方说:哎呀,你老哥现在不能当兵,一当兵就回不来啦,要当兵得再等三年。没想到三年后,他当了红军。

老红军程启光:他在1932年就是团长,却并未获得军衔!

或许,这就是命运吧。推荐大家可以读他的回忆录,程启光将军的回忆录还不错,多少有一定的价值。在他的笔下,那些先烈们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但是最终为了信仰选择壮烈牺牲。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笔者也来自大别山,我们村先后有上百人参加红军,最后只有不到五人回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