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紅安位于鄂東地區,屬于長江流域又屬于大别山區。此地山清水秀,人才輩出,曾經出過70多名開國将軍。著名的紅四方面軍,就誕生于這塊土地!提到董必武、陳錫聯、李先念、秦基偉、王近山……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而我要寫的則是程啟光。他也是紅安人,早年參加過著名的黃麻暴動,資曆比陳錫聯還老,卻并未獲得軍銜。

1902年7月,程啟光出生了。他出身貧苦,從來沒有吃過飽飯,是以在1926年毅然參加農協。第二年,他又參加了著名的黃麻暴動。卻說由于敵軍重兵圍剿鄂東紅軍,我軍寡不敵衆,被迫撤進木蘭山。木蘭山遊擊隊的負責人是吳光浩,黨代表是戴克敏,此時陳再道和程啟光都是戰士。這支部隊一度還剩下72人和53條槍,生存艱難。
木蘭山遊擊隊在最困難的時候,吳光浩無奈下令,全軍來去自由,願意回家的發路費和一筆生活費,願意留下來的我們歡迎。班長陳再道選擇了離開,帶着幾十個大洋回家做生意。程啟光則選擇留下來,一直堅持到我軍殺出木蘭山。餓食野果和山筍,渴飲溪水和雨露,談笑自若。就這樣,程啟光一直殺到了大巴山,又殺到太行山。
因為作戰勇敢,而且忠誠可靠,是以他迅速升任為團長。著名的陳錫聯将軍和滕海清将軍,此時都還是連長或者連指導員。尤其是滕海清,他在紅32團擔任過連長,後來被授予中将軍銜,擔任過濟南軍區副司令員。他的老團長,正是程啟光将軍!另外,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娶了一個紅安的農家妮子為妻,她是程啟光的妹妹。
關于他的資料不多,不過我查到,他在紅4軍軍部擔任過科長,大概是作戰科。此後直到抗戰爆發,他再也沒有升遷,始終是一個團級幹部。我分析過,他沒有文化,勇猛有餘但是魄力不足,是以他的發展止步不前。而他曾經的下屬滕海清,已經升任為團政委。當年的小連長王近山已經升任為師長,老戰友陳再道已經升任為軍長。
根據徐向前的回憶,程啟光家裡有五個兄弟姐妹。大哥程啟光,活到了建國以後。三哥被敵人殺害,弟弟在某次運動中被殺,妹妹程訓萱也死于某次運動。徐向前對程訓萱的感情很深,幾十年後還是無法徹底忘記這個活潑純真的農家妮子。建國後,程啟光的母親并不知道女兒早就被殺,多次還找過徐向前元帥,徐帥則一直遮掩着。
抗戰爆發後,程啟光跟随老戰友陳再道來到冀南地區工作。陳再道是八路軍的副旅長,他奉命率領五百多人來到冀南開辟抗日根據地。冀南八路軍迅速發展到上萬人,程啟光改任為八路軍東進縱隊第1團團長。不久,冀南軍區和東進縱隊被分開,他改任為冀南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離開野戰部隊到地方,多少影響到了他的發展。
三分區下轄8個縣,有永年、肥鄉、大名、曲周……基本都在邯鄲境内。三分區直轄一個團,每個縣有遊擊大隊,每個區有區小隊。程啟光的地位相當于旅長,不過手中大多是地方武裝,戰鬥力并不強。他躊躇滿志,準備大展身手,卻突然被調到後勤部門工作,直到抗戰結束。我分析,要麼是表現不佳被調走,要麼和陳再道有聯系。
陳再道将軍在回憶錄裡,很少提到老戰友程啟光。程啟光則在回憶錄裡,寫過陳再道離開部隊去販豬的事情。在他的筆下,紅軍班長陳再道主動離開部隊,拿了錢去做買賣。後來虧了本,豬死了,他又跑回木蘭山找紅軍。怎麼讀,怎麼感覺陳再道将軍就像一個投機者。但是陳再道在回憶錄裡寫道,是上級要求他離隊,起帶頭作用。
兩人的回憶互相沖突,必有一方在說謊。由此可見,程啟光和老戰友陳再道有着一定的沖突。是以,程啟光離開冀南軍區去後勤部門工作,就不奇怪了。作戰不力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畢竟八路軍前線急缺軍事幹部,程啟光又是身經百戰的老紅軍。不過我還有一個疑問,程啟光是否被卷入了路線之争,即站隊問題或者一些運動。
抗戰結束後,程啟光來到東北工作。不過他的職位很低,一直是一個團長。紅軍時期他是團長,抗戰時期還是團長,解放戰争時期也還是團長。這個履曆,在全軍也不多見。 直到遼沈戰役爆發,他還是一個團長,在鄧華的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工作。四野揮師南下,于1950年成立了中南軍區,程啟光改任為中南軍區空軍後勤部政委。
中南軍區空軍由軍區航空處和四野第51軍軍部合并組建,劉震任司令員,吳富善任政委,黃炜華任參謀長,王建中任政治部主任。由此可見,團長程啟光已經升為師級幹部。如果不出意外,他在1955年可以獲得大校軍銜,也說不好是少将軍銜。個人倒是以為,少将的機率最大。畢竟他是老紅軍出身,其資曆比大多數開國中将還老。
建國初期,老戰友陳再道已經是河南軍區司令員,老戰友李先念是湖北軍區司令員,老部下滕海清已經是三野第21軍軍長,老部下王近山已經是二野第12軍軍長兼第3兵團副司令員,老部下陳錫聯已經是二野第3兵團司令員。他在紅軍時期的老部下,紛紛當了軍長、師長,甚至是兵團司令員、副司令員、二級或三級軍區的負責人。
一步慢,兩步慢,再步慢。程啟光就這樣升遷緩慢,直到建國以後才成為師級幹部。1952年,他在運動中被批,無奈躲入老戰友李先念的家中,李先念在當時是湖北省的省委書記。經過中南軍區空軍政委吳富善的勸說,他終于回到部隊。不久,他轉業到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工作,任辦公廳副秘書長。這次運動,可能是他轉業的原因。
因為轉業到了供銷社系統工作,是以他并未被授予任何軍銜。老戰友王樹聲和徐海東成為開國大将,老戰友李先念擔任過副總理,老戰友陳再道成為開國上将,老部下滕海清、王近山……成為開國中将,老部下陳錫聯、王建安……成為開國上将。後來,程啟光改任為商業部基建儲運局副局長、顧問。1993年,他病逝于北京,享年91歲。
從一個農村人一個泥瓦匠到紅軍戰士,到紅軍團長,到八路軍團長,到解放軍團長,到中南軍區空軍後勤部政委,再到供銷合作總社和商業部的局級幹部。程啟光的一生,正是20世紀的一個縮影和寫照。他沒有文化、魄力不足、智謀不足,說不定還有站隊問題,是以升遷緩慢,也并未獲得軍銜。不過,健康長壽倒也值得知足常樂!
插個題外話:1925年,程啟光窮困潦倒,孤身一人來到武漢謀生。不過,他一直找不到任何工作。無奈之下他準備去當兵,去軍閥夏鬥寅的部隊扛槍。當了兵總有口飯吃吧,但是他一直下不了決心。後來,他遇到一個蔔者,對方說:哎呀,你老哥現在不能當兵,一當兵就回不來啦,要當兵得再等三年。沒想到三年後,他當了紅軍。
或許,這就是命運吧。推薦大家可以讀他的回憶錄,程啟光将軍的回憶錄還不錯,多少有一定的價值。在他的筆下,那些先烈們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但是最終為了信仰選擇壯烈犧牲。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鑼鼓一響,四十八萬;男将打仗,女将送飯。筆者也來自大别山,我們村先後有上百人參加紅軍,最後隻有不到五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