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1937年1月12日中国军队在付出了巨大伤亡的情况下仍旧不敌日军,被迫撤离,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1937年11月25日,日军分三路向南京进逼,南京危矣!中国危矣!

1937年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南京岌岌可危!

1937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战争罪行!

时至今日,回首这段历史,为着国民党部分高级将领的无能所痛心,为着死于这场大屠杀的30余万无辜军民所悲痛,为着日寇的残忍手段所震惊,为着浴血奋战的中国军人所充满敬意!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每每翻看这段历史,痛心疾首!然而,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才能走稳当下,面向未来!

01 蒋介石举棋不定,唐生智慷慨陈词

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宣传喉舌《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告南京市民众》中称:在南京国民政府“已设立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统帅文武机关及全市民众作守土自卫的打算。”

然而,在国民党内部,对于固守南京还是弃守南京,争执不休。

11月17日,蒋介石紧急召集了国民党高级将领开会。会上,蒋介石询问大家对于南京防守的看法。

李宗仁当时表示,“南京从战术上讲,是个绝地,敌人可以三面合围,而北面又阻于长江,无路可退”。当时,国军刚从淞沪战场上溃败,士气低落,人员、装备等大多没得到补充,在此情况下与日寇硬碰硬,并不划算,倒不如将大军撤往长江两岸,以阻止敌人北上,“让他徒得南京,对战争大局无关宏旨。”

白崇禧则提出,应将大军撤出城外,“监视南京,掩护徐州,保留实力,以便机动打击敌人。”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李宗仁

蒋介石则问道:“南京是国之首都,不防守,何以向国民交代?”

对此,军委会作战组组长刘斐提出:“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 但不应以过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以后就主动撤退。”

其余人,包括何应钦、谷正伦等人皆认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已经积蓄了50年的国力,拥有现代化海陆空军,中国连基本的工业体系都没有,武器和民众训练都非常欠缺。淞沪会战82万正面与日军30万抗争都以伤亡30万而告终,而日军仅伤亡了4万人,如此天壤之差距,中国无力抵挡。从长远抗战、打持久战和保存实力的全局来考虑,应以保存力量为上,南京民众及财物及时向后方转移,以焦土抗战与日军消耗。

11月18日,蒋介石再度召开高级将领扩大会议。蒋介石心中明白,从军事角度而言,南京确实不利于防守;但从政治角度而言,首都南京又不能不守,而他所期待的大家群起呼应、捍卫南京的局面,并没有出现,会场一片沉默。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蒋介石

在此情况下,军委会训练总监部总监、警卫执行部主任唐生智突然站起来,大义凛然地说:

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在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仅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听到这番慷慨忠义的陈词,正中蒋介石的心思。蒋介石心中大喜:“南京为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完全不守也是不行的,决定以12个团的兵力酌量增加。南京问题就这样决定了,大家看谁来负责好?”当时众人皆默不作声,无一人肯说话。

看到大家都在沉默,唐生智自告奋勇地说:“军人以身许国,当此危难之际,何能畏难以苟安。如果委员长还没有预定人来担任,我愿意负此责任,誓与南京共存亡。”

唐生智表态,蒋问众人意见如何,何应钦说:“孟潇兄愿意担任是最适当没有的了!”众人见何表态,纷纷表示没有异议,支持唐生智当卫戍司令指挥留守部队坚守南京城。唐生智当场向蒋介石保证,他将在指挥南京保卫战时,“临危不乱、临难不苟,没有统帅命令,决不撤退”。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唐生智

1937年11月19日,唐生智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唐生智于20日就任司令一职后,立刻组织司令部,并将司令部设置在百子亭公馆。

02 蒋介石连夜逃离,唐生智破釜沉舟

这注定将是一场悲剧般的战争,南京已不能守,又不得不守,为此中国军民付出了30万牺牲!

蒋介石最终决定坚守南京,只是希望短期固守,在国际社会上保留中国之颜面,甚至还幻想国际社会的干预,即所谓的苏俄出兵和德国调停。在做出短期坚守决策后,蒋介石迅速行动,以南京守备部队为基础,包括:桂永清的教导总队,第78军第36师,第71军第87师,第72军孙元良的88师,第二军团徐源泉的第41师、徐继武的第48师,以及宪兵两个团、炮兵第8团,兵力大约为7万人。另外还调集了11个师增援南京,王耀武的第74军、叶肇的第66军、第83军第154师等陆续加入,在南京保卫战打响时守城总兵力接近15万人。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

为了表示长期抗战的决心,国民政府也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备战,另外一方面,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政府机关、学校等纷纷迁往内地,很多市民也逃离南京,正式迁都重庆。

在一份就迁都致军内各级长官的密电中,蒋介石表示:

宜抱破釜沉舟之决心,益坚最后胜利之自信,寸地尺土,誓以血肉相撑持,积日累时,必陷穷寇于覆灭。

战争很快就爆发了,而战局也很快出乎了蒋介石的预料。

12月1日,日本裕仁天皇批准“大陆命第8号”,允许日军进攻南京。

12月2日,日军开始围攻南京。日军第114师团沿溧阳、溧水公路向南京南部方向攻击前进;第6师团沿广德、洪兰埠公路向南京南部方向攻击前进;国崎支队沿广德、郎溪公路进攻当涂,之后渡江迂回到浦口附近,用来切断南京守军北退之路;第18师团经宣城向芜湖进攻,用来切断南京守军西退之路。

从12月3日至6日,经过4天的战斗,日军攻陷句容、溧水,进逼秣陵关、陆朗镇及江宁镇一带。这时,日军右翼的天谷支队和第13师团进攻镇江、靖江,左翼的第6师团进攻秣陵关,国崎支队和第18师团进攻当涂、宣城。

自此,南京外围防线全面告破,南京城告急!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南京保卫战局势图

12月6日,日军发动全面进攻,开始对国军主要基地进行轰炸。国军在狮子山、雨花台、紫金山等地进行防御部署。

南京城已成围城,即将变为战场,蒋介石于当晚召集少将以上军官开会。在会上,蒋介石:“大家务必坚守到底,云南部队有三个师已经全部装备齐全,兵力充足,又有作战经验,不久就可以到达武汉。到时候,我将亲自率领这三个师前来解南京之围。守卫南京是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大家务必同心同德,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以唐司令为榜样,效法唐长官的决心,誓死与南京共存亡。”

唐生智以悲壮的语调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并明确表示南京失守自己将第一个选择与敌同归于尽,不辜负国家和民众的期望。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检阅部队

1937年12月7日清晨5点45分,按照时令来推算,应该是天尚未亮的时段,蒋介石摸黑离开南京城,乘飞机离开南京,飞赴江西,转武汉统帅部。

蒋介石走了,不带走一丝云彩。独留下无路可退的百姓,还有浴血奋战的基层官兵!

1937年12月7日午间,日“华中方面军”下令,于当日开始向南京外围第一线防御阵地进攻;突破该阵地后,继续向南京城复廓阵地攻击,集中到达战场的全部炮兵火力,用以摧毁并夺取城垣。

12月8日,日军全线突破军队外围防线。唐生智下令撤守,但由于没有拟定撤退计划,守军移动时遭日军尾随,日军直逼南京城。从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打响后,15万国军将士们在南京城外奋勇杀敌,日寇连续作战四天,付出惨重伤亡后,才推进到南京城下。

12月9日,日军空投劝降书,要求唐生智在10日中午前投降,否则将对南京城发动总攻。唐生智不予理睬,继续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

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绝不放弃,唐生智还命令:各部队将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全部收缴,并命令部分军队负责把守江岸挹江门,以防止有部队和散兵私自后撤、北渡长江,以表示将与南京共存亡。

尽管对外公开表示将死战到底,并收缴了全部船只“斩断后路”,但私底下,唐生智却让南京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周斓,偷偷在南京长江边的煤炭港,藏了一艘小火轮,以准备自己逃跑时使用。

12月10日,劝降遭拒后,日军发动大规模总攻,开始进攻紫金山。

而此时的中国军队却在唐生智的必死的决心带动下,战意高昂!在南京保卫战中激烈抵抗,英勇就义。在光华门、杨坊山、紫金山、中华门、赛公桥、雨花台等地中国军队与日军发生过激烈交战。中国军队实施人弹战术和手榴弹战术,双方都寸步不让。城上城下敌我双方都能听见对方的喘息声和说话声,战斗一直呈胶着状态。10日激战一直持续到11日,先后进攻南京城门的日军各部队反复易手,但是巍峨高大的城墙始终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雨花台一战中,88师3位旅长,2位阵亡,6位团长,牺牲3位,全军过半将士壮烈殉国。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南京城攻防局势图

然而,终究是错付了一片忠心!

12月11日,唐生智给蒋介石发送电报报告战况。

12月11日晚,蒋介石通过顾祝同电告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

12月12日,日军第6师团一部突入中华门但未能深入,此时紫金山、雨花台沦陷,守军全数殉国。

12月12日下午17点,唐生智召集守军各军、师长开会,出示蒋介石电令:“如情况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唐生智下令守军全军撤退,要求“大部突围,一部渡江”,一场仅仅20分钟的会议,根本没有做出对剩余将近有10万军队撤退的具体安排,更别提南京城中那将近50万百姓!

在下达了全军撤退命令后,唐生智急匆匆的带着一干部下,偷偷乘坐他们之前早已私自藏好的小火轮,迅速北渡长江逃命而去。

主帅先行开溜,战意高涨的士气瞬间被打回冰点,整个南京城,由此陷入了无组织状态的大混乱。人人争渡,人人逃命!

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城中,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沦陷,大屠杀,人间地狱降临到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日军攻入南京

03 南京人间地狱,悲乎我之同胞

撤退计划太过混乱,部署不周,主帅先行开溜,南京大混乱!

当时,71军军长王敬久等人,在开完会后连部队都不通知,直接就开始逃命,前线的官兵打着打着,突然发现自己的长官不见了,周围的友军也开始撤退。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守军的抵抗瓦解溃败。大批南京城内的守军和市民,当时纷纷往下关码头撤退,但长江边的大型渡船,却早已被计划“破釜沉舟”的唐生智下令撤走,无数人无奈之下,冒着零下的气温,在寒风中冬泳泅渡长江,多少人因此丧生江中。

攻入南京城中的日军开始沿马路屠杀逃跑的中国军民,攻克下关的日军疯狂扫射正在渡江的中国军民。

一边是日军疯狂屠杀,另一边中国军队群龙无首、乱成一团,在这种情况下,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萧山令挺身而出,迅速组织手下的1000多宪兵部队,对日军进行还击,以掩护大溃败的中国军队。在与日军激战5个多小时后,萧山令手下的将士们伤亡殆尽,日军开始蜂拥而上,萧山令继续率领官兵,端着刺刀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至此,留守江边的宪兵部队官兵全部阵亡,萧山令誓死不屈,最终举枪自杀,以身殉国。

15万参与南京守卫战的士兵:有1万多人在战斗中阵亡,另有3万多人成功突围,或是渡江北撤。但剩余10万多人,则彻底崩溃逃亡,几乎尽数被俘虏,最终被日军残忍屠杀,南京城中无辜百姓也几乎死伤殆尽。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幸存者照片墙

百姓何辜,百姓何苦!悲乎我之同胞!

04 小结

南京守卫战,是悲壮的!在一场没有希望的守卫中,将士们浴血奋战,杀生取义,为国尽忠!这些军人的名字,值得后人铭记,敬仰,永远祭奠!

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的同胞,作为国民政府首脑的蒋介石和南京守备司令的唐生智,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虽然,我们都知道南京最终是守不住的,但是仅仅8天便宣告陷落,弃军民于不顾,只管自己逃命这种作风,是要钉在耻辱柱上,严厉谴责的!

纵观整个南京守卫战的过程,虽然国民政府抱着短期守卫的心思来防守,但是这一场战争中,也犯下不少错误:

1.军令不通,将帅不服。唐生智,作为一个与蒋介石斗争失败的失败者,失去军队指挥权已有多年。参与南京守卫战的多数官兵,都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12月7日蒋介石尚未离开南京时,直接受命于蒋介石,而等到蒋介石离开南京后,唐生智的威望不足以指挥这些军队,于是各自为战!

在南京东南方向的淳化镇阵地,中国守军第74军是中央军嫡系部队,所辖王耀武的第51师和冯圣法的第58师都属中国陆军精锐部队。王耀武与日军打的是硬碰硬的对攻战,官兵猛打猛冲,迫使当面日军不得不数次增援。在持续三个昼夜的战斗中,该师排以下官兵伤亡达一千四百多人。第58师是在国民政府警卫旅的基础上改编的,部队装备好,甚至有当时中国陆军其他部队少见的德式反坦克炮。师长冯圣法为黄埔一期和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毕业生,曾当过蒋介石的警卫团参谋长。第58师顽强坚守阵地,虽遇锐众之敌,而能固守不拔,击毁日军五辆坦克,打死日军官兵三百多名。

然而,这些军队最后都陷入到孤立无援的境地,不得不撤退!

唐生智长期没有带兵,缺乏实际作战经验,没有驾驭现代战争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在来路复杂的各路守城部队中,更是缺乏威望,从一开始就注定,这一场守城战是一个悲剧!

2.缺少战略,更少战术。在整个南京保卫战中,虽然蒋介石定下了短期坚守的策略,但是如何防守,军队怎么布防,蒋介石并无具体战略,作为一线指挥官的唐生智更是毫无战术,满口大话,平白激起守城将士保家卫国,守土抗敌的斗志,居然率先逃跑!沉重的打击了士气,浇灭了满腔热血!

3. 一将无能,累及全城。白崇禧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唐生智自告奋勇担任南京防守之重责,委员长令我协助唐侦察南京城内外之地形。时至冬令,白雪飘飞,唐率领参谋人员,我亦与唐同坐汽车先至城外汤山、栖霞、乌龙炮台、秣陵等地视察阵地;翌日继续巡视城内之蒋山、雨花台、天堡城等地。两天之视察,我发现唐之身体衰弱不堪,身着重裘,至平地,犹可下车看看;爬高山,便托我代为侦察。寒风白雪之中,我见他虚弱之身体,不禁为南京防守之担心,为他自己担心。

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但唐生智却经常是窝在家里,而不是上前线视察。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参谋

程奎朗

看到:“唐生智在围城战斗中,每日傍晚在庭前散步,照常由侍从身背大温水瓶,手捧小茶壶和三炮台随侍左右,每几分钟用热毛巾拂脸,品香茗,香烟一支接一支地抽,看样子颇为镇定安祥。”

如此将领,如何能够统帅三军?何如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为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争取那一线胜机和生机?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祸及全城!

虽然,南京守卫战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面对军事空前强大的日军,海陆空三面合围,从东北到华北再华东,从上海到江阴,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丢城失地!兵残将弱!士兵们是在绝望中发起必死的进攻!

但是,唐生智最后的逃生真的愧对了这些为国奋战的将士们!不禁想起一句诗词: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当初你的慷慨激昂,视死如归,最终都随风而去,向使君死沙场上,何惧流言身后名!

作为一个军人,唐生智是称职的,热血报国,死不投敌!坚守岗位,直到蒋介石下达撤退命令,才逃生,离开南京,这点来说,是称职的!

但是,作为一个将领,一城的守将,唐生智是无能的!没有完整的防守战略战术,没有详细的大军撤退方案,匆匆逃命,不顾军民死活!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数字墙

05 写在最后

时至今日,南京大屠杀已然过去了83年,曾经的幸存者甚至都已离开了人世,一代人的记忆都已模糊,但是历史是不该被忘记的,忘记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

历史应该被铭记,记住曾经的悲痛,从历史中学到教训!走稳当下,面向更美好的未来!

逝者已逝,尘归尘,土归土,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古人有古人的历史责任,身为当代者也有当代的历史使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强军富国,不让悲剧重演,让先人安息,让后人无忧,这正是当代人身负的历史使命,具体到实际,那便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的一句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选择宽恕是因为我们不希望沉溺于过去的伤痛之中,我们选择继续今天美好的奋斗!但是我们不会忘却过去的伤痛,那些伤痛会永远提醒着我们,曾经弱小的我们,是那样的苦难,那样的凄惨,只会让今天的我们更加努力的去奋斗,去珍惜!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

南京大屠杀前夕:蒋介石趁夜逃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破釜沉舟

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拂去历史的尘埃,擦亮历史的映像。以史为鉴,不忘过去,珍惜和平,建设祖国!

大江东去,浪涛滚滚,历史无声,执笔记春秋,人民有心,热泪祭英魂。

祝愿亲爱的祖国繁荣昌盛!军强民富!

全文6400余字,长文整理,原创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白崇禧回忆录》、《李宗仁回忆录》、《正面战场: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南京保卫战》,如有缺漏或侵权,请告知!不胜感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