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作者:南南历史观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 杆儿壮,守望着北疆...

看着熟悉的歌词,我相信大家的脑海中都回荡着这首歌动人的旋律。

这是阎维文老师所演唱的《小白杨》,时至今日,这首歌曲仍传唱不衰,并且得到了许多年轻朋友的喜爱。

很多90后,00后也如他们的父辈一般,热爱这首歌,更热爱这首歌曲中,小白杨那坚韧挺拔的身姿,傲然不屈的风骨。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曲原是歌颂一位女子,她用她的勇敢无畏,誓死捍卫了中国边境的44万亩土地,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她的英雄事迹,一起致敬这位真正的战士。

投身边疆,勤恳工作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1940年,孙龙珍出生在江苏省泰县的一个贫农家庭,并不富裕的家庭造就了孙龙珍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性格。

19岁那年,她告别新婚丈夫,应国家建设边疆的号召,远离环境舒适,物产丰饶的家乡。

独自一人来到了新疆的吐鲁番火焰山化工厂。

化工厂的环境十分艰苦,她常常要在40℃的高温下工作,工作半小时,全身都被汗水浸透。

但她从来不叫苦,不怕累,干熬硝炉、砸矿石这种男同志做起来都吃力的工作,她干得又快又好。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她从来毫无怨言,反而是埋头苦干,更是月月被评为红旗手,没多久就成了厂里的骨干。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孙龙珍就这样勤勤恳恳地工作了三年,她本以为,在厂区工作的日子会一直这样平淡充实。

但是她没有想到,一件大事就在此时发生了。

1962年春,苏联在伊犁、塔城等地区鼓动胁迫部分中国边民外逃,这种恶劣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大陆边境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更是阻碍了边境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由于人口的流失,这些地区开始面临严峻的问题,大片的土地无人耕种,大量的牲畜无人喂养。

在这种形势下,上级部门只好给出指示: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动员一部分人到边境从事生产建设,这样既可以在与苏联频繁的摩擦下保护祖国领土的安全,也可以继续发展农业生产,不至于土地荒废。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孙龙珍得知此事后,立即下定了前往边境的决心,她没有一点犹豫,连夜找到厂领导,坚决要求到边境第一线去工作。

在她的坚持下,工厂领导最终同意了她的请求。

她如愿来到了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在一六一团十二连牧一队做牧工。

放牧的生活很艰苦,这种艰苦不仅仅体现在恶劣的环境和天气上,更体现在牛羊的野性难驯,工作的力不从心。

孙龙珍是个南方姑娘,她从来都没放过牧,更别说是数量庞大,成群结队的牛羊了。

但是这难不倒我们的"铁姑娘",她细心钻研,总结规律,很快就掌握了放牧技术。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山区的气候变化多端,经常早上还是风雪,傍晚就是冰雹,为了看好羊群,不让羊挨饿受冻,她经常饿着肚子工作。

工友们都说,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就有孙龙珍。

孙龙珍刚到队里时,队里体恤女同志,特意选了身强力壮,年富力强的男同志去做收拢牛羊群的工作。

但孙龙珍特别较真,她坚决要求和男同志一样爬高山,过草地,淌溪流,赶羊群。

男同志能做的,她也一样能做。

男同志听了都皱起眉头的,她一样争先。

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努力下,她才能干一行精一行,没过多久,她就又成了队里的"放牧专家"。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同年,在孙龙珍的号召下,她的丈夫于志林也从家乡来到山区,从事放牧工作,夫妻二人在这寒风凛冽的边境线上终于得以团聚,他们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生儿育女,一起度过了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但上天似乎和于志林开了个巨大的玩笑,1969年,这个本该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出生的年份,他深爱着的妻子,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反击侵略,英勇牺牲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1969年6月10日傍晚,一六一团牧一队的牧工张成山赶着羊群在返回牧业一队的途中,遭到了18名苏联骑兵的突袭。

这些苏联骑兵无视国界,入侵大陆境内。

他们不仅把牧工张成山绑到装甲车上,还抢走了张成山正在驱赶的羊群。

牧一队领导发现情况后,及时带领40名牧工手持各种工具,前去出事地点支援。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又身怀六甲的孙龙珍,毅然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积极参与了这一斗争。

她穿过满是荆棘的前路,与战友们一同奋勇向前。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她手持铁锹,步伐坚定,犹如一个身经百战的战士。

她同战友赶到距离事发地百米远处,却并未见到苏军,大家谨慎地环顾四周,试图寻找张成山的踪迹。

突然,孙龙珍腹中的胎儿开始剧烈挣扎起来,它似乎也感应到了母亲所面临的危险。

一颗子弹穿过了孙龙珍炽热的胸膛,她感受到了撕裂般的疼痛,意识也逐渐模糊。

她的身体重重地倒在地上,可是她跳动的心脏仍在不屈地抗争着。

狂风发出凄厉的呜咽,好像在为她哭泣,又好像在为她声讨苏军的暴行。

孙龙珍烈士,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年轻姑娘,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孙龙珍在反抗苏军侵略,抢救战友和羊群的紧要关头,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斗争。

上级党委为了弘扬她的精神,满足她生前的愿望,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9年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她“革命烈士”称号,并在美丽的巴尔鲁克山脚下为她树立了纪念碑。

这次小规模的冲突怎么能让苏方善罢甘休,他们在张成山的小屋外,又强行拉了铁丝网划分国界。

但是,我们中国人不可能放弃斗争,我们边防居民一次又一次地拆除这些所谓的“国界”,最终,他们的无耻阴谋没能成功。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为了守护好国家的每一寸土地,兵团的群众开始在边境开荒,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寸土必争,不为其他,只为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只为每一人中国人的尊严。

这种对峙在中苏边境一共持续了8年,屯驻在边防哨卡的前兵团连队的军垦战士们一手拿着镐一手拿着枪,又做农,又做兵,用他们坚实的臂膀,为我们撑起了边防安全的一片天。

塔斯提边防哨所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只要是边防哨所的战士,无不感动于孙龙珍的奉献精神。

这种无畏的精神已经熔铸于他们的血脉,使他们为了边防事业热血沸腾,随时准备献出一切。

白杨赞歌,精神永存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1978年春节,塔斯提边防哨所的锡伯族战士陈福森回伊犁老家过年,在一家人吃着团圆饭时,陈福森向家人讲述了孙龙珍的故事。

陈福森的母亲为之动容,她为儿子是一个守边战士而自豪,也为哨所的艰苦环境揪心。

就在儿子快要回部队的时候,她把亲手培育的20棵白杨树苗交到儿子手中,“把树苗栽在哨所旁,让它们陪伴你们。”这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殷切的嘱托。

陈福森把树苗带回了哨所。

这是这个地方难得的绿色,战士们高兴极了,他们知道,一旦树苗成活,眼前的土地就不再荒芜。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在他们站岗放哨的时候,会有一群如他们的军姿一样挺拔的小白杨,陪伴在他们身旁。

于是战士们愈加用心培育这些小树苗,小树苗更适应黑土的生长环境,战士们就轮流行动,把黑土一包一包背上哨所。

小树苗需要大量的水来浇灌,他们就风雨无阻地每天从十公里外的布尔干河背水。

在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二十棵小树苗骄傲地挺立在哨所的房前屋后。

但是好景不长,两个月后,这些小树苗在干旱和风沙的摧残下,终于不堪重负,相继枯死。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战士们特别难过,只得寄希望于最后一棵小树,希望它能够顽强地活下来,陪伴在他们身旁。

而这棵小树在战士们的殷切期盼和悉心照料下,也奇迹般地开枝散叶,最终成长的枝繁叶茂,绿意盎然。

《小白杨》这首歌曲的原型,就是这棵生命力顽强的小树。

1983年夏天,著名词作家梁上泉来到新疆采风。

在这里,他听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震撼于驻守在这片土地上的战士们十年如一日的无私付出,感动于如孙龙珍一般的一代代铁姑娘誓死守卫国土的壮志豪情。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在这片土地上安枕第一个晚上,他难得的失眠了,他觉得自己必须为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坚守着的战士们做点什么,他激情澎湃,灵感涌动,仅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创作出了这首传唱至今的经典《小白杨》。

1984年8月1日,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庆祝“八一”文艺晚会上,首唱了这首小白杨。

这首饱含真挚情感,歌颂边防战士的歌曲很快被人们广泛传唱,塔斯提边防哨所也因这首歌曲被人们熟知。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和所有英雄的故事一样,孙龙珍烈士的故事最终也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在这位年轻的烈士牺牲34年后,她长眠的44万亩争议区域,经中哈两国勘界商权,最终归属中国。

她誓死守卫的土地,终于完璧归赵,而她的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上长存。

一代又一代的龙珍班女民兵发扬“铁姑娘”精神,保卫着,建设着守护着祖国的边境。

她们远离家乡,历经风霜,立下誓言:“她们不做柔嫩脆弱的娇花,争做迎风挺立的白杨,她们要像孙龙珍烈士一样,把青春年华献给祖国的边境线,把热血和汗水挥洒在孙龙珍烈士拼死守护的地方。”

结语:

“铁姑娘”孙龙珍:牺牲时身怀六甲,牺牲后44万亩争议区归属中国

她远离故土和双亲,选择独自一人来到新疆,并不是因为她不眷恋温暖,而是因为她经历了那些艰苦的岁月,她想通过千千万万个“自己”的不懈努力让祖国强大起来。

她义无反顾同战友一起反击苏军的侵略,不是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和腹中的孩子,而是因为,她深知,如果任由苏军践踏祖国的领土和主权,那国家安全势必会受到威胁。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相比,她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同侵略者抗争。

我想,如果上天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她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是她义无反顾地坚持。只是作为一个母亲,她还是会心疼自己年幼失恃的两个孩子,和没有机会看看这个世界的幼子吧。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