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文 │绯飞

影视市场危机四伏。

本月中旬,广电总局公示了11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剧目,备案总量由10月的41部下降至39部,而不久前公布的10月重点网络影视剧拍摄备案中,仅61部的网络剧数量也再创新低。

不仅备案数量减少,整体开机率也同样在下滑。据统计,11月共有29部剧开机,而12月截止26日只有16部新剧开机,多方压力之下,影视市场正在不断缩水。

制作量减少的另一面,是“精品率”的提升,优质IP被市场进一步重视。11月电视剧备案信息显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中,徐则臣的《北上》、梁晓声的《人世间》、陈彦的《主角》三部均已确定影视化。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文学IP优质的故事基础,令其在影视化呈现上具有一定优势,近几年围绕文学IP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腾讯结合阅文、新丽打造“三驾马车”大IP生态,爱奇艺不断发展阅读业务,网文巨头咪咕、晋江将IP孵化作为业务发展重点,此外,知乎、豆瓣等社区平台也正式加入内容制造商梯队。可见,不论何时优质内容永远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一面是巨头新贵纷纷加码的IP战场,另一面却是不断缩水的影视市场。看来,文学IP的蛋糕急需一些影视化之外的新做法才够分。

网文,“元”IP

文学IP可以粗略地分为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对于后续开发来说,两种类型各有千秋。传统文学底蕴深厚,常描绘时代变迁或小人物众生相,契合近两年的严肃文学改编风潮;而萌生于网络、扎根于网络的网文则由于“出生”就带有互联网基因,改编成本与灵活性更胜传统文学一筹。

另外,网络文学“不按套路出牌”的创作风格,令其时常为IP市场带来“意外之喜”——这种自由给了网文IP在后续开发中更大的空间:新颖、具有沉浸感的世界观和鲜明个性的人物很容易让读者沉浸其中,在IP的后续孵化上,不论是做影视开发,还是想进一步赶一赶“元宇宙”的热潮,都有着其他IP无法比拟的优势。

网文IP开发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实际上早已被业内重视。今年5月爱奇艺提出以《风起洛阳》为先头兵的“一鱼十二吃”模式,10月优酷也不甘示弱提出打造“紫金陈宇宙”,再加上腾讯的“三驾马车”,三大视频平台对于IP多元开发的布局已初步成型。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将目光投向行业的再上游,各大网文平台作为“IP提供商”却依然停留在“签约作者创作出售版权”的IP开发模式中,且主要以影视、动漫、有声书等传统开发模式为主。

前文提到,网文IP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IP孵化的打法亟待更新,而咪咕阅读提出的“元叙事”概念或许是上游IP产业的变革信号。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所谓“元叙事”,根据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刘培尧的理解,是将网文IP作为世界观起源,通过IP的多元演化和开发形成“IP品牌”。此处的“元”,指的便是由各类衍生产品共同构成的网文IP品牌效应。

作为上游IP开发平台,在刚刚结束的咪咕文学作家盛典上,咪咕提出“网文厂牌+剧本+X”思路,结合5G技术推动IP全场景开发。除常见的长、短剧影视化开发外,咪咕数媒也将IP孵化的重点放在剧本杀、沉浸式文旅等线下互动式开发模式上,借网文世界观的强沉浸感,提升读者的互动性。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随着影视市场的逐渐缩水,刘培尧判断,未来网文IP的发展趋势将转向互动沉浸方向。“我们判断,未来国内剧本杀市场将会达到中国电影票房的市场规模。此外,线下的沉浸式文旅、沉浸式演出、沉浸式酒店等服务也需要优质IP的支撑,咪咕数媒恰好可以满足他们对好内容好故事的需求。”

开发,前置化

从三大视频平台的IP宇宙布局来看,不论是马伯庸、紫金陈还是唐家三少,视频平台的网文IP宇宙开发,大多将精力和资源倾注于已形成个人品牌效应的知名作家,IP多元孵化的这杯“羹”,新锐作家可能还没上桌。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形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市场缺乏真正在内容、质量、影响力等方面与多元开发适配的作品。观察以上三位作者可以发现,除个人品牌外,这几位作者的作品都同时具有统一世界观下在不同故事中构建人物关系宇宙的特性。

刘培尧认为,在优质故事的基础上,完善的世界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典型的体验场景是一部网文可以成为多元化开发IP的门槛。而“前置化”开发,则是在作者个人品牌之外最大化发掘此类网文的有效途径。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则是咪咕数媒于第五届“网络文学+”大会上推出的“奇想空间”“天玄宇宙”“浮生世界”“她力量”四大内容厂牌,通过聚焦科技科幻、传统文化、社会行业、女性成长四大垂类题材,发掘具有多元开发价值的IP“潜力股”。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咪咕数媒的“前置化”开发思维,在厂牌主题的选择上就已得到体现。

四大厂牌中,关注科技科幻的“奇想空间”和聚焦传统文化的“天玄宇宙”主要负责在世界观构架上进行探索,通过科幻、玄幻、传统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的画面感来实现可视化、可体验的沉浸场景打造,进一步完成IP与沉浸式互动内容的落地结合。而“浮生世界”“她力量”两大厂牌则以人物塑造见长,通过鲜明的人物与时代的精神风貌和观众产生羁绊,获得成为“元叙事”IP的准入资格。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在厂牌内,“前置化”思维依然存在。譬如咪咕结合“天玄宇宙”厂牌推出的“百部百地”地方文化精品战略,即与100个地方建立合作,打造100部深入挖掘各地文化精粹的精品系列小说,为未来的地方性沉浸式文旅开发打下“量身定制”的IP基础。

四大内容厂牌结合前置化开发思维,构成了其“网文厂牌+剧本+X”孵化模式。根据已发布的信息来看,咪咕成立“挑灯编剧工作室”,在创作前期引入策划思维,可以有效提升IP的全流程开发效率;对于部分重点作品,剧本开发与文学创作同时进行的策略,也在提升商业转化效率的同时也有效保证了原作者的参与度。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当前置化思维介入文学开发,咪咕阅读作为互联网平台对于市场的把控和对用户的了解也能为作者的文学创作提供助力。以往“大纲屯文多线并行更新选择最高人气线持续更新”的创作思路得到优化,不但节省了剧本改编的时间成本,也让作者的创作更有效率。

版权,重“售后”

作者,作为最上游的内容生产者,需要的不仅是高效的创作环境和快速的商业回报,版权的“售后”问题也同样重要。

今年作家尾鱼的一条微博掀起关于网文IP影视化的风波,此后紫金陈更是直接剑指编剧,引来《寂寞空庭春欲晚》编剧江光煜、《太子妃升职记》编剧尚梦璐、《永不消逝的电波》编剧余飞、《一起来看流星雨》编剧汪海林等人加入口水战,虽然最终以道歉收场,但却实打实地让“IP魔改”这一热点讨论又红了一把。

实际上,这并非知名网文IP影视化头一回“爆雷”。2015年《鬼吹灯》系列小说作者天下霸唱一纸诉状将电影《九层妖塔》版权方及导演兼编剧陆川诉至法院,经过为期四年的两轮官司,法院二审判定,中影公司等被告方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应当停止涉案电影《九层妖塔》的发行、播放及传播,刊登致歉声明并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五万元。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九层妖塔》著作权纠纷案判决书

可见,虽说影视作品多“魔改”,但IP改编并非“法外之地”,除了要面对读者和原作者的牢骚之外,法律的正义铁拳也可能砸向下游开发的任何一个环节。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让作者深度参与到开发过程中,与IP孵化的所有环节成为“命运共同体”。

咪咕数媒推出的“创作合伙人”服务就与这一思路十分契合,通过让作者成为“合伙人”来保障作者在后续开发过程中的话语权。这一计划为网文IP的开发模式带来了一次彻底的变革,作者从以往的版权“售卖方”变为项目负责人之一,而咪咕阅读也因此由原本的文学征稿平台转为作家服务平台。如此一来,一方面保障了作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在作者的深度参与下,后续开发产品也保持了对其原有IP受众的吸引力,有了走口碑路线的先决条件,让整个IP孵化过程完成了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网文IP作为整个内容产业最上游的资源,其质量与开发模式对下游产品的成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并非没刮过“唯大IP论”的邪风,也并非没走过“屯IP”“粗制滥造”的歪路,随着影视市场的泡沫逐渐消散,影视市场对IP的盲目热情也逐渐冷静,不论是上游内容平台还是下游开发平台,对于IP开发都多了些观察和思考,于整个IP孵化产业来说,并非不是一次刮骨疗毒、优化结构的好机会。

寒冬来袭、市场缩水,“影视化”不再是网文IP的最优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