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阳明仕途为何不顺?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有人在背后压制他

王阳明一生担任最高的官职应该就是南京兵部尚书了,只是可惜这个官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闲职,实权并不大,看上去倒是很不错,实际操作中却处处受到他人的限制,很多人都对王阳明虎视眈眈。

本来根据王阳明所取得的功绩以及为人处事能力来看,不管如何他都应该被授予更高或者更加拥有实权的官职,为何偏偏王阳明的仕途就是这么不顺利呢?实际上这一切离不开两个人。

王阳明仕途为何不顺?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有人在背后压制他

王阳明取得的军功

王阳明本身是一个文官,在王琼的推荐下担任督察院左佥都御史,专门负责带队巡视南安、赣州、漳州等地,他巡视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各地存在一些什么问题,从而将其解决掉,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在王阳明去到南中地区之后,他发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当时的南中地区盗贼横行、目无王法,这些盗贼仗着自己人多势众,经常骚扰当地百姓,人们可谓是闻风丧胆,遇到这样严重的问题,王阳明当然不可能袖手旁观。

王阳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想了多种方法来剿匪,在王阳明的努力下,很快当地土匪就被他剿灭了四十多处,斩杀以及俘虏土匪共计七千多人;有了这些成绩后,对一部分土匪已经有了震慑,但是对于少数土匪而言,他们依旧还抱有侥幸的态度,继续为非作歹。

王阳明深知这些土匪的本性,他明白要是自己当时不继续乘胜追击,等到自己离开之后,土匪还会卷土重来,为了一举将其拿下,彻底稳定当地百姓生活,王阳明又向朝廷申请了一些士兵,继续剿匪,在王阳明的坚持下,又剿灭了八十多处土匪,打得土匪们听到王阳明这个名字就落荒而逃。

到了这种程度,盗匪们断然是不敢再出来祸害百姓了,他们见识了王阳明的厉害之处,纷纷称其为神仙,从此以后再也不敢造次,王阳明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经过这次事件后,百姓们对王阳明也更加尊敬起来。

王阳明仕途为何不顺?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有人在背后压制他

要是放在一般官员身上,王阳明剿匪取得的成绩已经够吹一辈子了,可是对于王阳明而言这一切完全不值一提,因为他心中并不在乎自己取得多少成绩,剿匪的功劳他都是记在当年推荐自己的王琼身上的,王琼因此深受朱厚照的赞赏。

剿匪之后,王阳明去到江西一带,准备继续整顿江西让百姓安居乐业,也就是在江西期间,王阳明遇见了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宁王造反。在宁王还没有正式造反之前,王阳明就已经看出一些端倪,等到宁王正式造反之后,王阳明迅速调兵遣将,给宁王来了一个措手不及。

这场叛乱总共持续了四十多天,就被王阳明给平定了,朱厚照一直想要御驾亲征,在朝廷之中唇枪舌剑排除万难之后终于有了机会出城收拾宁王,结果朱厚照才到半路,王阳明就为他递上平叛胜利的捷报,让朱厚照颇为失望。

王阳明看出了朱厚照的失望,再次将平叛宁王的功劳归于他人,自己则称病请假回家了,朱厚照回京之后,也没有对王阳明进行封赏,王阳明平叛一事就这样一直搁置,直到朱厚照去世之后,嘉靖皇帝上位才对王阳明论功行赏,从而封他当了南京兵部尚书。

王阳明为何仕途坎坷

从王阳明一路建功立业,但却没有得到该有的赏赐一事来看,我们就知道此事背后必有蹊跷,而这些蹊跷实际上和两个人息息相关,这两个人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以及内阁首辅杨廷和,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继续详细分析。

王阳明仕途为何不顺?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有人在背后压制他

先说杨廷和,此人在王阳明的仕途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他就是王阳明难以上升的最大绊脚石,而他之所以一直压制王阳明,又和王琼有关。王琼当时担任的是北京的兵部尚书,杨廷和担任的是内阁首辅,两人之间单纯从职位上来说,就是对立的,因为兵部尚书权力大的话,势必导致内阁首辅实权小。

刚好王琼推荐的王阳明,恰似开挂一样的存在,关键是每次取得军功之后,还不占为己有,而是将其挂在王琼身上,让王琼在朝廷之中深受朱厚照赏识,严重影响到杨廷和的地位以及实权,为了压制王琼,杨廷和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压制王阳明,这就是杨廷和始终压制王阳明的本质原因。

有了杨廷和从中作梗之后,王阳明的职位以及仕途必然就会出现坎坷了,而也就是在这种关键阶段,王阳明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绊脚石,此人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的一生十分贪玩,不过在军事方面还是颇有建树,比如他御驾亲征取得胜利的应州大捷就是他皇帝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场战役。

自从应州大捷之后,朱厚照一直都想再次表现一下自己,他一直等待机会,才等到宁王造反,朱厚照一听说宁王造反就激动不已,因为终于有机会御驾亲征了,于是他排除万难走出京城,带领正规军前往江西平叛,谁曾想才到半路宁王就被王阳明平叛了,朱厚照相当郁闷。

朱厚照认为是王阳明抢了自己的风头,同时还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于是朱厚照在身边奸佞小人的怂恿下,居然产生将宁王放走重新抓的想法,幸亏王阳明及时止损,将军功归于朱厚照,此事才不了了之。

王阳明仕途为何不顺?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有人在背后压制他

当时劝诫朱厚照将宁王放走重抓的人当中,就有一部分是杨廷和的人,从这个举动,我们就足以看出当时杨廷和对王阳明的压制有多么严重。幸亏王阳明是千古奇人,看到这些之后,他也就明白其中缘由,将军功归于朱厚照之后,自己称病回家休养去了。

既然王阳明的军功都给了朱厚照,自然就没有论功行赏一说了,所以朱厚照为了保证自己的颜面,在自己在世期间,从来没有提过给王阳明升官的事情,一直到朱厚照去世之后,嘉靖皇帝上位才开始对王阳明论功行赏,封他为南京兵部尚书。

按照军功来说,王阳明应该有机会被封更高的职位,或者说嘉靖皇帝完全可以让王阳明担任一个有实权的职位,可是为何仅仅让王阳明担任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实权不大的南京兵部尚书呢?很明显这件事情的背后还是与杨廷和有关。

王阳明仕途为何不顺?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有人在背后压制他

嘉靖皇帝并非朱厚照儿子,他算是小宗入承大宗,因此刚登基时并没有多少实权可言,既然没有实权,嘉靖皇帝的话语权自然就不多,杨廷和这个掌握实权的内阁首辅自然会对嘉靖皇帝的一举一动产生限制,他不想王阳明拥有实权,嘉靖自然也不能完全不顾及杨廷和的面子。

嘉靖皇帝为了抢回实权,花了几十年时间搞“大礼仪之争”,仅仅从这个举动,就能看出嘉靖皇帝在封赏王阳明的时候,确实受到的限制很多,要不然王阳明的职位肯定更高。当然了,就连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杨廷和都是持反对意见的,所以后来一直针对王阳明,看透官场本质的王阳明只能借助丁忧的借口回家开始讲学,对官场的事情不再抱有过多期望。

王阳明回家丁忧之后,就一直在讲学,可他的心学也受到杨廷和等人的限制,他们找各种理由攻击王阳明,却始终没有将王阳明打倒,后来广西叛乱之后,朝廷再次想起王阳明,任命他为总督两广,带兵前往平定叛乱,当时的王阳明已经病入膏肓,在叛乱平定之后,王阳明就回到家乡继续研究心学,从此再也不过问政事。

王阳明仕途为何不顺?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有人在背后压制他

结语

王阳明的一生,堪称绝对的传奇,他明明建立了显赫的功绩,但是却因为小人挡路,始终得不到重用,要是换成另外的人,可能就会抑郁而终,好在是王阳明,他对功名利禄根本就不感兴趣,靠着明哲保身得以善终,也算是一大奇迹!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