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丸塞函谷,三箭定天山”他就是白袍小将,薛仁贵!

“一丸塞函谷,三箭定天山”他就是白袍小将,薛仁贵!

在沈阳大帅府里,挂着一副张作霖亲手所书的对联:“一丸塞函谷,三箭定天山”,据说老张为了写这副对联憋了好几天,最后感慨写东西比打枪费劲多了。对于出身草莽的张作霖来说,这副颇有气魄的对联,写的是当时自己的豪迈心情,其中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东汉初年,割据甘肃天水的隗嚣想凭函谷关之险而与东汉刘秀相抗衡的故事,一个就是说唐朝名将薛仁贵的故事了,薛仁贵在与铁勒作战时“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那可是张大帅的偶像。不仅张大帅,对于薛仁贵这个人,所有辽宁人似乎都没理由绕得开。

在辽宁很多地方,很多地名都和薛仁贵有关系,而很多地方,更是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薛仁贵的传说,虽然这位大唐名将不是辽宁本地人,但他对辽宁人的影响,可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薛仁贵这个爷们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我想是一个字——猛!

白袍小将,晃了唐太宗的眼

据说薛仁贵祖上也曾显赫,但到了薛仁贵这一辈儿,那可是绝对的草根。除了有把子力气、饭量大,好像没啥靠山和背景。但薛仁贵却是天生的大胆儿,更有股子超越常人的猛劲儿。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句话是古代鼓励读书人的,但用在薛仁贵身上,却是恰当得很。混到30岁还没啥出息的薛仁贵想挪祖坟来改变命运,被他媳妇一顿训:皇帝正在征辽东,你不趁这机会去建功立业,天天琢磨祖坟干啥!薛仁贵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儿,于是便参加了东征军。

一个小小的士兵,想出人头地,谈何容易。薛仁贵却做到了,办法只有一个:不怕死。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辽东,在辽东战场上,前锋将军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敌军一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敌人观之胆寒,全吓跑了,这一下,薛仁贵的名字就在军中传扬开了。

光有名气还不够,还要入了最高统帅的法眼,才有望出人头地,很幸运,薛仁贵遇到的这个最高统帅是唐太宗——这一仗是在安市,面对二十五万敌军,薛仁贵念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名言,知道皇帝在高处观战,薛仁贵不想失去机会。于是穿上了与其他士兵不一样的白衣,手持方天画戟,一个人杀入敌人大军的阵势里面,打乱了敌人的阵脚。这一员猛将的一袭白衣,可晃了远处观战的李世民的眼,连忙问:“穿白衣的小将是谁啊?”战后,李世民立即召见还只是小兵的薛仁贵,赐马二匹,绢40匹,生口十人为奴,并提拔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薛仁贵一战成名,提干升官。唐太宗还留下一句名言:“拿下辽东我也没啥高兴的,高兴的是得到了薛仁贵这样一员大将啊!”

“一丸塞函谷,三箭定天山”他就是白袍小将,薛仁贵!

飞马阵前,生擒敌军神箭手

在皇帝面前露了脸,薛仁贵由此从小兵变成了将军,但之后一段时间,他都没有机会再上战场,而是当了皇帝的守门将军。不过,也正因为守门,让他得到了唐高宗的信任,当时关中山洪骤至,眼看着要冲进长安城皇宫的玄武门了,大家都吓跑了,只有薛仁贵一个人爬门上了,冲着里面亮出大嗓门:发大水了,皇上快跑啊!

从此,薛仁贵又成了唐高宗眼里的可信任的人才。这一个信任,也是靠他的勇猛换来的,虽然面对的是洪水,不是敌军。

但辽东这块土地,注定与薛仁贵有缘。显庆三年(658),已经44岁的薛仁贵,终于开始自己统帅军队,战场仍旧在辽东。到了显庆四年(659),薛仁贵率军与敌军大将温沙门大战于横山,薛仁贵匹马当先,敌军大败而逃。虽然已是军队统帅,仍旧身先士卒,这薛仁贵的确不是一般的猛。在这次征战中,薛仁贵在石城之战中,又显示出了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勇猛劲儿了。此战,薛仁贵仍旧单骑冲阵,所到之处,敌军莫不应声而倒,但这时候,对方有一个神箭手,连续射杀唐军十余人,薛仁贵一看就怒了,但他并没用最擅长的射箭与对方对垒,而是直马冲过去,颇有“撞沉吉野”的勇气,他这一往前冲不要紧,这神箭手吓得手直哆嗦,箭也不准了,被薛仁贵纵马生擒。

“一丸塞函谷,三箭定天山”他就是白袍小将,薛仁贵!

冰天雪地,杀来白袍神兵

薛仁贵这一辈子,辽东绝对是他的福地,除了“三箭定天山”,其他出彩的地方,都是在辽东这块大地。而带领两千骑兵突袭扶余城更是把他的勇猛展示得淋漓尽致。

乾封二年(667),薛仁贵统兵出征辽东,这是决定性的一战,在消灭了敌军主力部队后,薛仁贵决定发兵扶余城,彻底剿灭敌军。这个战略没错,但是薛仁贵只打算带领两千骑兵突袭,这就有点吓人了,因为当时扶余城内有十万守军。

对于薛仁贵这个想法,很多人都持反对意见,薛仁贵却说:“兵不在多,要看将军如何用!”

虽然敌军已经准备迎战,但他们没想到唐军能这么快地打过来,时逢隆冬,东北大地,白雪皑皑,薛仁贵两千精骑全部着白衣,估计白色是薛仁贵的幸运色,当时的场景咱是看不到了,不过看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他们穿着白斗篷那个场景,和这应该有一拼。当他们发现敌人的时候,薛仁贵当机立断,利用骑兵的平原优势,冲杀敌人。于是在白色的雪域平原上,正在行军的敌军看见一大团白色飞冲而来,还以为是雪崩呢。薛仁贵指挥杀敌,用了七个时辰,合现在不到15个小时的时间斩杀俘虏敌人万余,剩余敌军四散溃逃。

薛仁贵用了奇兵,此役之后,辽东战事已经基本上定型。之后敌军连续四十多座城市直接向薛仁贵投降,薛仁贵声名鹊起,威震辽海,声动八方。

一代名将薛仁贵,不管后来的战斗中出现过什么样的失误,但在辽东的战场上,薛仁贵的名字,绝对和战神没啥区别。而薛仁贵的这股子勇猛劲儿,自然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北爷们儿,张作霖的“三箭定天山”,正是仰慕这位前辈的丰功伟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