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为什么要稳定房地产业?源于2300年前的那次商鞅变法

中国为什么要稳定房地产业?源于2300年前的那次商鞅变法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一、

其实问题本来不是这句话,是“中国为什么要把房地产当做支柱产业?”我没敢拿这当标题,怕过不了审。

这问题是前几天一个粉丝提出的,我觉得问的挺好,但想了一天也没想明白怎么回答。常规讲就用官话套话解释就行,但总觉得没意思,所以还是从历史角度想了想,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毕竟历史虽然不会重复,但总能合拍。了解了历史,未必能预测未来,但或许真的能理解现在。

二、

远的不提了,从周朝说起吧,不过才3000年,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回去问问。在当年有一个周文王姬昌,在渭水河边把姜子牙给请了出来。文王扶车808步,保了大周808年,中国信史上年代最长的一个朝代。

以周代商是革命,不仅变革了天命,到战国的时候也革了地命,土地的命运从此改写。在商朝和西周,乃至春秋时期,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制。所谓国有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土地都是周王的,没有私有这么一说,也就不能随意买卖。

但是,周王可以把土地赐给各个邦国,诸侯也就成为周王的代言人。诸侯拿到土地授权之后就“封土建国”,封建制度由周朝开始,大小103个封国。然后诸侯再向下分封,相当于各级领主。这和西方的古代制度一样,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下级只向自己的上级负责就行了,所以从这点来说也是集体所有制。

王有王田,侯有公田,民有籍田,大家都按照井田制在幸福的生活。但在任何一个朝代,天子手中最值钱的资源就是土地,随着西周的各种危机,周王的土地不断的赐给了诸侯。中间的各种故事不提了,反正到了周宣王时期,王田控制的土地就不足千亩了。国王没地没钱了那就国将不国呗,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进入更加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

三、

春秋时期的公田制度就已经开始大面积松动,土地私有化的情况普遍出现。以制度来加以承认的如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都打破井田制,开始对土地征税,也就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其中最著名的是鲁国的“初税亩”,上学时都学过,就是所有土地就要“开始按亩收税”的意思,前594年实行,标志着土地公有制走向衰亡。

那这些诸侯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很简单,一切都是为了钱,为了财政收入。那让百姓努力多创造财富的前提就是财产私有化。私有制当然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到目前为止,是人类社会最有效率的制度。

春秋时期的社会制度已经够乱的了,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但好歹这还是春秋,各个诸侯保持着贵族范儿,打仗也是要讲礼仪有规矩的。这和欧洲的贵族传统一样,宁死也得保持贵族精神。

但到了战国时期的规矩就变了,杀人盈城杀人盈野。什么扯淡的贵族精神,杀戮才是文化,战争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于是为了富国强兵,更是为了在乱世中自保,各国纷纷展开变法。

领头者是魏国李悝(kui)的变法,于是“魏武卒”崛起于乱世,威震天下,称雄诸侯50年。之后齐国邹忌、楚国吴起都开始变法,赵国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更出名。当然最著名的就是前350年前后的商鞅变法了,这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

四、

商鞅为什么要变法?

因为国君秦孝公想变法。

那他为什么想?

因为当时的秦国虽然战争实力不弱,但山东各国看不起秦国,把他排除在了主流文化圈之外,无论搞什么活动都不带秦国玩儿。尤其是在经济上对秦国实行了封锁,这让秦孝公感觉到了侮辱,同时也意识到了危机。如果自己不真正强大,那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话语权。

那当时的秦国是什么社会情况?

贵族把持朝政,各方势力勾心斗角,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迫切希望得到政治地位,底层更是想改变阶层但没有通道。社会动荡不安,必须进行改革,甚至是革命。

于是,商鞅上场了,先后两次改革,逐步推进。其中和土地有关的就是“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认可了土地制度私有。这就相当于打破了大锅饭,开始分灶吃饭,自负盈亏,百姓的积极性才被调动了起来。

这其实都没什么好解释的,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东西是自己的才会去真正爱惜,在保证收益的情况下挖掘出最大化的利润。公家的东西谁也不会爱惜,或者是没人理,或者是竭泽而渔的毁灭性开发。

改革的结果是什么也谁都知道了,百姓十年而富,勇于为国而战,不再进行私斗,秦国从此真正崛起于战国。

贾谊的《过秦论》中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这第一世就是秦孝公。也就是开篇所说的“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然后“商君(商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最后才有了始皇帝“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五、

在战国时期当然是没有房地产业了,那会儿还是“重农抑商”呢。但是土地却是农业的根本啊,这其实和房地产的本质一样,都是财富。按照英国经济学之父,威廉配第的说法:土地是所有社会财富的真正来源,土地是财富之母,一切财富都基于在土地上的劳动,而课税的最终对象也只能是土地。所以,土地是国家财富的根源,没有之一。

商鞅变法影响了中国后世2300年,毛主席就曾经说过“百代皆行秦政治”。时至今日,中国依然在沿用着郡县制和户口制度,这都是商鞅的遗留。其他的统一文字度量衡,更是导致中国在2000年来一直以统一为目标,短时的分裂并不是常态。统一的文字使得中国人成为一个共同体,统一的度量衡使得收税更加便利和公平,为国家获取财富。

而土地制度的私有化,更是在所有改革中成为重点。当然,土地私有就意味着能自由买卖,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但时间长了必定出现贫富分化和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历朝历代也在限制大地主的规模,防止他们做大到威胁政权的程度。

六、

其实不光是中国,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从房地产开始,未必是房产,但肯定是地产,不动产。

英国的“羊吃人”运动争得的是什么?土地呗,有了土地才能拥有财富。美国崛起的真正根源是什么?西进运动,以血腥屠杀印第安人来夺取土地。到了林肯执政时期更是颁布了《宅地法》,堪称美国版的土改,1000亩土地的诱惑让美国人疯狂,疯狂的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这背后自然就是对财富的争夺,一块块印第安人的头皮就意味着财富,能换取奖金和土地。

商鞅变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是灭六国,是夺取土地。这也是人类社会所有战争的根源,都是为了争夺财富,而土地就是财富。中国任何一个帝王的最大功绩就是“开疆拓土”,新中国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收复台湾。

欧洲大航海甭谈什么寻找香料,扯淡,奥斯曼土耳其本来就是商业民族,阻断个屁的贸易通道。所有的海外探险就是寻找殖民地,为了领土扩张。直到今天法国总理都承认,如果失去非洲,法国就是第三世界国家。

俄罗斯为了寻找出海口而疯狂扩张,至今普京还为了北方四岛说出“俄罗斯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就因为土地是一个国家的财富。

七、

而对于个人来说,不动产是家庭的最大财富,是产生和维护财富的最主要工具,古已有之。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没有了不动产,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财富的动力了。

共产党为什么能得到民心,真的是百姓们听懂了马克思主义吗?未必,可能土地革命的打土豪分田地更让人拥护。土地革命在内战之前本来是缓步推进的,但内战爆发,为了兵源和补给,土改突飞猛进,让共产党更加得到了民心。有了土地的农民自然怕失去,于是必须帮助解放军打倒蒋介石。(当然这只是简单解释,真正原因要复杂的多)

而蒋介石败退台湾,如果不是也发动了土改,那他在台湾都未必能坐得稳。让人们拥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房子,这样的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新加坡为什么要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80%的人住在政府兴建的组屋里。那是因为李光耀发现,百姓们在没有财产的时候,根本不在乎破坏,稍有鼓动就上街打砸。而一旦他们有了重要财富,哪怕是辆自行车都会先搬回家里。所以,如果让人们真正爱护这座城市,这个国家,那就必须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房子。

八、

总之,房地产只是一个产业,是经济的组成部分,把这行业是否当成支柱都无所谓,它就在那里,无论你怎么看待。

相信中国政府吧,咱们是社会主义,更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统。让百姓拥有财富和平静的生活,这是任何时代统治者的法理依据。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开发商发财,也不是为了两级分化,而真的是让百姓拥有自己的房子。虽然这条路还很远很漫长,但任何一届政府都在努力,在探索。

仅供参考。

随便买房都能发财的年代过去了,只有选对房、避开坑,才能享受到资产升值红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