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是国家统治阶级稳定统治的必要保障,只有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国防力量,才能给予人民充分的安全感,并且有效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美国之所以能称霸世界,除了科技力量雄厚,最主要的原因还要得益于它强大的军事系统。
纵观世界各国,但凡在人们眼中有些地位、名声在外的国家,无不在国防军事上用心良苦。强悍善战的军队不仅能在关键时刻保家卫国,还能对故意找茬的国家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使他们即使十分看不惯对方也不敢轻举妄动。
受封建王朝腐朽落后的统治理念影响,中国社会在走向积贫积弱的同时,军事力量也越来越衰弱虚亏,在西方国家军队越来越多使用现代化武器的时候,清政府的铁骑一度形同虚设。

晚清新军
不过晚清时期也曾有一支经过严格选拔训练、兵力强盛的近代化陆军。
在西方长枪短炮日日逼近下,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王朝地位,清政府终于下定决心整顿军队,学习西方军事制度、运用西方练军技术,打造一支具有强劲战斗力的正规军。由此实力雄厚的晚清新军诞生。
晚清新军的组织成立是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的结果。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战争,由于中国与日本军事实力悬殊较大,清朝军队在仓皇迎战的情况下,毫无悬念落得凄惨失败的局面,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与日本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清政府考虑到自身军队存在严重缺陷,一打即溃,于是开始购置洋枪洋炮、效仿西方军制进行一系列军事训练和变革。由于军队一切采用的是新型训练设备和方式,因此又被称为新军。
晚清新军无论在军队编制还是在官兵选拔上都有着严格规定,镇是队伍的基本建制单位,每镇共有官兵12512人,其中包括步兵、马兵、炮兵、工兵、辎重兵等各种兵种。
最初新军是由李鸿章命令盐运使胡燏棻负责编练的,后来领导权掌握到了袁世凯手中,袁世凯利用这支部队成功成为北洋军阀领袖,也成为他夺权称帝必不可少的条件。
除以北方为代表的由袁世凯统领的北洋新军,最有名的还有南方由张之洞整合组建的湖北新军。湖北新军后期主要由张之洞亲信张彪和黎元洪统制。
新军军官大部分是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和各武备学堂的毕业生,军队中设有轮训军官的讲武堂,士兵可以在军中学习德文,毕业后可去德国留学,当然也可以选择留校任教。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这是《孙子兵法》中对用兵作战策略的概述,意思是水往低处流,作战也应当避实就虚,根据敌人的变化来调整作战方案。并且作战没有固定的方法,能根据敌人的虚实变化来制胜的,那就叫用兵如神。
通过这段话可知用兵打仗需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而从容调遣军队的本事不仅在于领导者,还与士兵本身的学养和素质有关。
对此清政府在全国各地选拔招募士兵时,格外注重他们自身的身体与文化素养。
招兵要求
作为第一次采取现代化措施组建的军队,由于缺乏一定参考标准,晚清新军在士兵招收上可谓严苛至极。
首先在身高、年龄方面,考虑到南北方差异,要求北方人身高不低于1.6m,南方人身高不低于1.53m,袁世凯北方部队要求年龄在20-25岁之间,张之洞南方部队则要求年龄在16~20岁之间。
其次由于新军在全国各地设有训练场所和机构,在进行士兵招聘时,所在省份必须招聘本省有志青年,不得跨省招聘录用。
最后最为严苛的是,立志参军的热血青年在负重条件上需要平举100斤以上重量,所谓平举100斤与今天的举重还有所不同,据说为双手前伸所能承载的重量。
如果采取抓举、顶举、扛举的方式可能对许多人来说100斤的分量轻而易举,但是独特的平举考验,相信会难倒不少人。
另外在征兵规则中还有对视力的限制,即应征者需要在200步以外看清招募者的五指手势,否则不予录取。
除了这些必要的内在条件,还要考察应征者的家庭情况以及个人行为举止有无不良记录等外部条件,需要经过族长、村长、当地官府联合签署保证声明后,才得以给予合格验收。
而且在张之洞的湖北新军中对文化水平还有规定,要求“必须为真能识字之人,不识字者不能滥竽充数”。
虽然这些条件是根据当时社会现实制定出的符合当时人们整体素质的规则,但是其中部分规定对当年的应征者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就算放在今天的征兵体检中,估计能做到的也寥寥无几。
今夕对比
如今越来越多怀揣军旅梦想的爱国青年想要入伍经过一番历练,一方面能够增加部队流动性,从而增强我国的军事力量,提高全民族保家卫国的情怀和意识,一方面可以使自身得到充分锻练,提升个人意志力品质。
的确,当代青年通过参军实现自身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但是能否顺利录取还得看个人造化和运气。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征兵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比如男青年征兵由原来的初中文凭提高到了高中文凭,并且在身高、年龄、体重、视力、政治背景等方面都有具体而严格的规定。
晚清新军作为中国现代化军队建设的鼻祖,虽然在规划落实上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如果标准放在现在可能很多年轻人都没达到要求,不过一丝不苟的征兵标准却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晚清政府组建这支军队本想扩充军需、巩固统治。不料后来经过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要力量。
纵观我国的军事成长历程,无论古代封建时期,还是现代社会主义时期,都需要精益求精、厉精图治的精神和磨砺。只有经过精雕细琢和千锤百炼才能成就坚不可摧的强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