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送军队冬衣,司马懿却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事后才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卡尔·贝克

智力近妖的诸葛亮、武圣关二爷、万人无敌的吕布、浑身是胆的赵子龙、口味独特的曹老板等等等等,绝对堪称一个盛世。

可任由这个时代人才辈出,这天下终究是落入司马懿的手中。

司马懿也是一个人才,但是点对于那些张扬外放的天才人物,无时无刻不绽放出刺眼的光辉,司马懿就要内敛了无数倍。

曹老板手下不缺人才,郭嘉、许攸、荀彧、杨修、周不疑。

可这些人的下场如何?郭嘉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个谋士,除了这一个之外,没有一个是“正常死亡”。尤其是周不疑,是一个和曹冲齐名的天才少年,结果因为太过聪明而遭到曹操的戒心,担心将来自己的儿子控制不住他,于是在周不疑17岁的时候就派人将其刺杀。

可见,曹老板虽有一个爱护人才的美名,事实上却不行爱护人才之事。

皇帝送军队冬衣,司马懿却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事后才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对于司马懿,曹老板也非常有远见。早早地就发现了司马懿绝非常人,告诫曹丕要小心提防,甚至数次都怀有杀心。

不过曹操终究是没有杀掉司马懿,除了司马懿本身对曹魏有很大用处之外,司马家族在当时也非常有影响力,因此才躲过一劫。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与司马懿的关系很好,而此刻天下三分,司马懿能够对付诸葛亮,用处极大,因此曹丕也没有动司马懿。

不过到了魏明帝时期,司马懿的地位就比较尴尬了。

因为司马懿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达到了对君权产生威胁的地步,再加上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一时间司马懿已然没有了利用价值。

魏明帝曹睿是一个狠角色,看着这个位列三公的司马懿,越看越是心惊肉跳。

对于自身的处境,司马懿也十分清楚,之前躲过曹操与曹丕的清算,是因为自己对魏国还有用处。可如今失去了作用,就该另想他法了。

皇帝送军队冬衣,司马懿却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事后才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不过这难不倒司马懿,一条妙计浮现在他心头——自污之术。

诸如那汉朝的萧何,在刘邦对其产生疑心时果断自污,在城中欺男霸女,压榨百姓,虽然落下来一个不好的名声,可也向刘邦释放了一条自己不会笼络人心的信号,因此没能落得韩信的下场。

皇帝担心的是什么?无疑就是臣子的势力强大,对自己产生威胁。

那么好,司马懿就自毁形象,让百姓以及部下对自己离心离德!

景初二年(238年),辽东太守公孙文懿谋反,曹睿让司马懿出征辽东。

出发之前,司马懿先给曹睿一个“定心丸”。他召集了原本的一干老友,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聚餐,一连进行了好几天。宴会上他感慨时光飞逝,虽然做了很多大事,但回首而望自己已经垂垂老矣。感慨之余,即兴赋诗一首:

开天辟地,日月重光。恰逢时机,全力远征。将扫群敌,回军过乡。肃清万里,统一四方。功成身退,待罪舞阳。

皇帝送军队冬衣,司马懿却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事后才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这首诗其实就是说给曹睿听的:我有很多功劳,会帮助你统一四方,到时候我就功成身退,不会对你产生威胁。

曹睿看到心里美滋滋:这司马懿还算识相。

既然司马懿主动示弱,那么我也要表现一番对臣子的关心,证明我是一个贤明的帝王。于是,在司马懿出征之前,曹睿亲自送他出城。不仅如此,曹睿知道辽东地区天寒地冻,还专门给司马懿准备了一批御寒棉衣。

可谓是贴心至极。

君臣二人表面上乐呵呵的,暗地里已经不动声色的斗过了一场。

皇帝送军队冬衣,司马懿却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事后才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抵达辽东之后,司马懿很快就将叛乱平定,平叛之后,司马懿做了一个非常残忍的举动:屠城,凡是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杀之!

并且还将他们的尸体垒在城墙上,让所有人都看到。《晋书》记载:

男子年十五已上皆杀之,以为京观。

屠城是古代战争中极度残忍的一种行为,一旦进行此举动,毕竟被世人唾弃。可司马懿就是如此做了。司马懿就是要让天下人骂他,自己越不得人心,魏明帝就越对他放心。

不仅如此,司马懿觉得得罪天下人还不够,于是又故意将士兵们得罪了个遍。

皇帝送军队冬衣,司马懿却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事后才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辽东气候寒冷并且恰逢连日大雨,回去的路上将士们饥寒交迫。这个时候有人正好想到出征之前魏明帝曹睿送过来的一批短袄,于是就请求司马懿:“幸多故襦(幸亏多出了一批衣襦),可以赐之。”将士们认为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要求,皇帝送过来的衣服就是用来给将士们御寒的,因此就直接向司马懿索要。

可司马懿却说:

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

这个理由很蹩脚,什么叫做“是公家的东西?”曹睿送的这些衣服,本就是让将士们的穿的!结果,一路上冻死非常多的士兵,如此以来,军中的将士们对司马懿也产生了怨气。

皇帝送军队冬衣,司马懿却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事后才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这就是司马懿想要的,他以此自污,方才能够消除曹睿对他的杀心!

当司马懿班师回朝后,曹睿已经快要不行了。司马懿的这些行为彻底让曹睿放掉了戒心,将其当做一个纯臣,于是抓着司马懿的手,叮嘱后事,最终驾崩而去。

之后的事笔者就不再过多描述了,司马懿最终发动高平陵之变,将曹魏政权攒在手中。

有很多学者认为,司马懿发动这次政变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司马懿是真的没有反心的,曹爽才是篡权之人,不然司马懿的政变也不会得到朝中大臣们的支持。

司马氏最终取代曹魏也是必然。

因为当权利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不得不得篡权了,昔日汉朝权臣霍光把持朝政,最后虽然还政给汉宣帝,可霍家依旧落得灭族的下场。倘若司马懿将权力归还给曹魏,那么将来绝对也会遭到清算,这就是皇权中的残酷。

皇帝送军队冬衣,司马懿却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事后才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不管司马懿究竟有没有反心,几十年来他都小心翼翼的在刀尖上行走,稍微闪失就难逃一死,隐忍程度以及智慧堪称恐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