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海原创,抄袭必究。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
2016年的某一天,笔者的一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展示了一篇他偶然机会得到的国民党士兵在解放前驻守苏州时撰写的一篇日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军事历史的爱好者,我很想对此好好研究一下,但由于工作关系,一直未能如愿。
四年过去,终于有了几日的空闲,特从朋友处借来日记等资料,专心进行研究梳理,并将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今天与大家分享前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日记主人是谁,来自哪里?
日记主人的姓名和单位在日记本的第一页有明确记载:何群,青年军第202师工兵营2连战士。

何群日记本封面
那么,这名战士是哪里人呢?
1944年8月27日,在衡阳失守20天后,蒋介石在国民参议会上发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鼓动广大知识青年参军入伍,组建一支以知识青年为主体的现代化武装部队——青年远征军,简称青年军。要求应征青年年龄18-35岁,接受过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身体健康。经过多方面的发动,到1944年底报名人数已达125500人。青年军共编成9个师另2个团,为继承中国远征军戴安澜的200师的光荣传统,青年军所属师的番号从201计起,团的番号从601计起。重庆市及邻近各县所征集的知识青年,第一批送交璧山,编为201师。第二、三批送交綦江,编为青年军202师,之后在綦江进行整训。
青年军202师师旗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据此说明何群是重庆人呢?答案是否定的。
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何群日记的封面落款时间:“民国36年12月”,也就是1947年12月,日记内容也大都是这个月前后的事。从1944年12月到1947年12月,青年军第202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944年12月青年军成立时,国民党将第201、202、204师三个师编为第6军。到1946年9月,又撤销了第6军番号,同时将在四川武进的第202师整编为第202师第1旅,将在江西铅山的第209师整编为202师第2旅。也就是说,因日记主人何群所在单位为整编后的第202师师部工兵营,所以他有可能来自第202师,也有可能来自第209师(可能的情况是在整编时将两个师的工兵营直接缩编为一个工兵营)。
国民党青年军的证件及徽标
第209师成立于1945年4月,比第202师晚成立4个月,第209师成立时接收的主要是闽、粤、赣三省的知识青年。其中,广东省5712人(其中女青年314人),福建省3078人,江西省2075人。
因此,何群有可能来源于四川重庆、福建、广东和江西这四省份的其中一个。
第二
、在何群日记本的第一页上用铅笔写有“广东省兴宁县龙田村”字样。
用铅笔书写的地址,清晰可辩
日记本内毛笔字练习页又出现“兴宁”六次,分别是“广东省兴宁南济桥XXX”“广东兴宁龙田镇”“兴宁龙田西定路88号”“兴宁龙中”和“广东兴宁”,其中一次为详细的收信地址:广东兴宁龙田墟(圩)镇记宝号转何坤(崑)霖。
另有一个空信封,信封上书写的收件地址是:“广州边仓路汉声庄宝号转罗采珍先生启”。根据这些信息,结合第一部分的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何群是广东省兴宁县(现兴宁市)龙田村(现龙田镇)一带人。
第二部分 日记是如何被发现的?
发现这本日记纯属巧合,2016年朋友拆除自己公寓房天花板准备重新装修时,这本日记就在天花板的夹层里。朋友的公寓房在驻苏某部的营区内,苏州当地人称其为北兵营,北兵营有三栋类似的老营房。
就是在这栋老营房内发现的日记
据了解这三栋营房是侵华日军在1939年建设的,均为两层。当年日军一楼用来养马,二楼用来办公和住宿,其中一栋还保留有当年日军构筑的炮楼。
当年日军的炮楼,瞭望孔被封掉了,但痕迹可辩
建于1939年的营房铭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接管了苏州城,自然也接管了日军建的这个军营。青年军第202师在日军投降后就驻守苏州,从何群这本日记可以看出,他的部队曾在苏州的黄埭、南兵营和太仓调动驻防过,而南兵营和北兵营仅一条马路(金门路)之隔。解放后,这个营区曾经驻守过解放军60军178师和1军某旅、某装甲师等部队。
何群日记多次提到苏州南兵营
何群提到的南兵营和发现日记的北兵营位置关系
可以确定的是,何群所在工兵营曾经在南兵营、北兵营这一带营区驻防过,而这本日记出现在这里也就很正常了。那为什么何群没有将这本日记随身携带,而是遗留在了这个营区呢?中间有没有人发现过这本日记呢?
至于何群为什么没有随身携带这本日记,笔者会在最后一个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何群将日记留在这里,这期间有没有人发现过呢?笔者认为应该没有发现过。主要原因是和这本日记同时发现的还有另外七个物品:
一本他同一个连队战友何志文的军事学习笔记本(共9页);
青年军陆军第六军第二〇二师工兵营二连何志文的军事笔记本
一封给罗采珍写了一半的书信;一张何群于民国36年11月9日撰写的想去陪护战友何志文的请假条;一张民国37年(1948年)8月24日的《苏州日报》;
民国三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苏州日报》
两张国民党陆军电报稿纸(红笔书写,被故意剪碎,但部分字迹依稀可辩);一个写有:“广州边仓路汉声庄宝号转罗采珍先生启”地址并加盖“XX青年军第二零二师工兵营二连”番号邮戳的空信封;一个英国产MARSHAL(元帅)牌空香烟盒。
英国产MARSHAL(元帅)牌香烟盒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