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卡尔·贝克
自从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之后,满清皇室的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皇宫里的人再也享受不到啃国库的待遇,虽然袁世凯的民国政府每年都有给予满清皇室一定的国家财政补贴,但早已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皇宫众人还是经常穷得揭不开锅。再加上民国政府对皇宫监管不力,于是,皇宫中那些满清的遗老遗少们经常盗窃贩卖皇宫中的国宝换取钱财。以至于在民国初期,紫禁城皇宫中的宝贵文物就如同庄稼遭受了蝗灾一般丢失了一大批。

其中,一幅北宋画家张先创作的《十咏图》便不知所踪。
要知道,《十咏图》是北宋画家张先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创作的一幅绢本手卷,设色画。《十咏图》是一幅山水人物画,画卷的开首部分便是吴兴南园一角,主体建筑为一座重檐歇山顶的楼阁,相配小亭栏杆回环曲折,花草树木掩映,庭中有鹤,亭角有花一株,环境幽雅而气象恢宏。楼阁内,马太守正陪二老对坐弈棋;小亭内,二老手扶栏杆,一面赏景一面闲话;另二老或携琴或曳杖,款款而来。此外有童仆衙役陪伴侍候。
画前引首有清乾隆皇帝弘历手书"诵芬写妙"四字,拖尾有南宋陈振孙,元颜尧焕、鲜于枢、脱脱木儿四跋,画中有北宋孙觉一跋。本幅上有南宋贾似道"悦生"、"秋壑"、"秋壑玩赏"等印,明初"典礼稽察司印"半印,清乾隆、嘉庆宝玺十余方,又溥仪印三方。
可以说,《十咏图》价值如同珙壁,兼具史学、文学和地方文史研究的重要价值。但任凭谁也想不到,这幅精美的作品竟然在数十年后被东北一位老人在家中发现了。
1997年,一位过了古稀之年的老人打算给自家的孩子划分家产,以免到时候大家争得个头破血流。可是,老人的家产根本不够7个儿女分的,既然不能厚此薄彼,便只得加些价码。老人家就带着自己的宝贝《十咏图》前往北京瀚海拍卖公司进行估价,准备卖个好价钱。
老人对拍卖所的工作人员说:"这可是北宋时张先的《十咏图》,是当初慈禧太后心爱之物。"这句话,让工作人员都很震惊,于是急忙找到了知名的专家进行鉴别。
收到《十咏图》现世的消息后,当时考古界的“五老”徐邦达、启功、刘九庵等人就来到北京,经鉴定,专家们一致确定这是一幅真迹。
刚开始,出于文物保护的立场,文化局跟老人家协商,用一万元来收购这幅画。但是,老人家也是懂行的人,他知道这幅画当年是自己的父亲给溥仪当侍卫的时候得赏而来的,今天要给7个子女还有自己提供一份价值不菲的报酬,这才算是先人给后人留下来的好处。老人家开口便要每人一百万,一共八百万。文化局可出不起这么多钱,只得让《十咏图》进入公开拍卖程序,在诸多富豪的抬价作用下,最终故宫博物馆以1800万的价格得到了这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