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皇帝功绩超秦皇汉武,被西方视为真正的千古一帝,却容易被忽略

国人出于崇拜强者的心态,很喜欢把“千古一帝”的称号赠予某些有作为的帝王,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清圣祖等人,然而从实际功绩和对帝国的持续、健康发展来看,大多名不副实(尤其是前两位),反倒是有一位真正配得上该称号的皇帝被忽略。此人,便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文帝杨坚。那么,隋文帝究竟有何德何能,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

此皇帝功绩超秦皇汉武,被西方视为真正的千古一帝,却容易被忽略

隋文帝在位期间,政绩卓著

杨坚出身北朝关陇集团,是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杨忠之子,年纪轻轻地便承袭其父随国公的爵位,后来成为北周宣帝的岳父,并在后者病危之际,通过篡改遗诏的方式获得摄政的权力。公元581年,杨坚在铲除反对力量后,正式废除静帝宇文阐,自己称帝建国,国号隋。隋文帝在位23年时间,主要功绩包括:

1.消灭南陈,统一中国。自公元311年匈奴贵族刘渊举兵,创建汉赵政权开始,到公元589年隋朝消灭南陈为止,中国在经历了长达278年的大分裂、大混乱时期后,终于迎来了自秦汉以来再一次大一统局面,作为事业完成者的隋文帝,其功绩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此皇帝功绩超秦皇汉武,被西方视为真正的千古一帝,却容易被忽略

隋朝疆域图

2.征集书籍,延续文化。中国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绵延不绝,一直保持着核心要素不变,最关键的一点是汉文化得到传承,不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断绝。就隋文帝而论,除了统一国家外,最大的贡献便是在文化典籍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的情况下,用悬赏的方式向民间大量征集书籍,并由官方进行保管、汇集。隋朝时期的藏书量最多时达7.7万类、37万卷,冠绝各朝各代,其对汉文化的延续、发展,作用不言而喻。

3.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人口数量的多寡,是检验“盛世”成色的“试金石”。历经近三百年的战火劫难,中国人口锐减,到隋朝初年只有3100万人口。但通过隋文帝实行与民生息、鼓励生产等政策,到他执政的晚期已经攀升至870万户、4494万人(见《唐会要·卷八十四》),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竟能取得如此成就,委实令人瞩目。隋文帝在位期间被史学家称之为“开皇之治”,甚是名副其实。

此皇帝功绩超秦皇汉武,被西方视为真正的千古一帝,却容易被忽略

隋朝皇宫复原图

除了人口外,最能体现隋朝经济富庶,尤其是农业繁荣局面的,无疑是遍布各地的粮仓。隋文帝在位时,在农业大发展的基础上,于京城及各地遍置粮仓,大的可储粮千万石,小的也能储粮几百万石。而在长安、洛阳和太原的国库中,还储存有绢帛各数千万匹,以备国家受灾时之用。等到隋文帝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之丰富,竟然可供全国五六十年的正常支出。隋朝之富庶,由此可见一斑。

4.开设科举,建立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自魏文帝曹丕实施“九品中正制”,在长达300余年的时间里,豪门望族世代占据国家的重要职务,严重阻碍其他阶层人员的晋升空间,其所带来的政治腐败不言而喻。等到隋文帝上台后,便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并以此来选拔官员。自此选官不问门第,寒门子弟入仕通道大为畅通,对保持政治的良性、健康发展裨益良多。

此皇帝功绩超秦皇汉武,被西方视为真正的千古一帝,却容易被忽略

隋朝创设科举制,大开士人入仕之途

隋文帝能在统一全国、开疆拓土的同时,还能取得经济发展、人口大幅增长的成就,其功业远超秦始皇、汉武帝,绝对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然而隋文帝功业甚伟,但在历史上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原因,莫过于隋朝国祚过于短促,而代之而起的李唐王朝为维护自己的正统性,便在编写史书时有意淡化、抹去隋文帝的功绩,后世受其影响,便不能公正地评价他。

不过在国内“贬低”隋文帝的情况下,西方主流学术界却对他不吝赞美之词,认为他才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剑桥中国隋唐史》曾这样评价他及其治下的隋朝:“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人们在研究其后的帝国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此皇帝功绩超秦皇汉武,被西方视为真正的千古一帝,却容易被忽略

隋文帝功绩远超秦始皇、汉武帝

从2013年开始,网上广为流传着一个帖子,称美国《时代》周刊在评选世界最伟大历史人物时,将隋炀帝排在榜首,并罗列了13条理由,以证明其“夺冠”名至实归。在这些理由中,包括“创建了历史上最深远的政治制度”、“开创史上最清明的廉政时代”、“发明死刑三复奏而决制度”等等诸多方面,可谓包罗万象,甚至还说他是成吉思汗、穆罕穆德、拿破仑最崇拜的偶像。

虽然帖子的真实性不值一驳,但有一点却是明白无误的,隋文帝的功绩远迈秦皇汉武,更有资格获得“千古一帝”的称号,不是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