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乐视拖累年亏44亿,蹭鸿蒙热度被骂,昔日“国产第一”再回归

在商业市场中,脚踏两条船可以说是一个大忌,例如早期的美团,从B轮融资开始就引入了金主阿里巴巴,但后续却与腾讯入股的大众点评合并,最终使得阿里选择放手美团,并且给美团培养了饿了么这个强有力的对手,幸运的是在腾讯的支持下,美团如今也是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是幸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被乐视拖累年亏44亿,蹭鸿蒙热度被骂,昔日“国产第一”再回归

例如老牌的国产手机品牌酷派,在功能机时代一年收入就能高达13亿港元,在智能手机百家争鸣的时候,也是走在国产前列,与华为和中兴等并称“中华酷联”。但就在行业红海的时候,酷派却是同时与360和乐视“搞暧昧”,最终被360抛弃,乐视暴雷之后更是年亏43.8亿元,此后几乎在国内市场销声匿迹。

双卡技术创始人,一年营收13亿

许多人知道酷派这个牌子,都是从小米发家之后,“中华酷联”这一名称出现开始的,但是如果仔细研究这几家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就会发现,中兴和华为最初的业务是通讯设备,联想是个组装电脑的,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在做手机之前是一个玩软件的理工男。从1993年就开始做传呼机的酷派,却是距离手机行业最近的一家企业。

被乐视拖累年亏44亿,蹭鸿蒙热度被骂,昔日“国产第一”再回归

酷派的手机业务自从传呼机落幕之后,在功能机时代就开始发力。其创下的成就在国内手机行业也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发布了国内第一台CDMA彩屏手机,又例如研发出第一项GMS双卡技术。

也因为技术的领先,在华为、中兴等还没有重视手机市场的时候,酷派已经凭借手机业务创下了将近13亿元的营收,彼时的酷派,可以说是最被看好的国产手机品牌,不过市场瞬息万变,随着安卓系统的盛行,酷派才发现自己多年打拼得来的地位并没有那么稳固。

被乐视拖累年亏44亿,蹭鸿蒙热度被骂,昔日“国产第一”再回归

脚踏两条船,被乐视拖累,年亏44亿

在功能机时代甚至是在智能手机时代的早期,酷派的每年的营收业绩可以说是翻倍上涨,从2007年的13亿港元一路上涨至2014年的249亿港元,甚至在2014年第一季度还坐上国产4G手机销量第一的宝座。然而作为对比,比酷派还晚一年发布安卓手机且初出茅庐的小米,在2012年营收突破100亿之后,在2015年的业绩已经达到684亿元,几乎是酷派的三倍。

或许是出于当时盛行的互联网思维考虑,处于事业瓶颈期的酷派开始寻求互联网企业合作,先是将旗下品牌“大神”剥离出来,与360合作创办了奇酷科技。之后又将公司18%的股份出售给了乐视。但是酷派和乐视暧昧却是引得360得不满,当时便表示要按照股东协议中的条款,按照市场价的两倍将股权卖给酷派。

被乐视拖累年亏44亿,蹭鸿蒙热度被骂,昔日“国产第一”再回归

最终酷派和360的纠纷以酷派失去对奇酷科技的控制权结束,一转头,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也将乐视带入另一个深渊。酷派的这一波操作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到了2016年,酷派年营收直降至 79亿港元,亏损将近44亿港元,并且往后的四年里,有三年依旧处于亏损,并且在国内市场也是几乎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了。

再度回归蹭鸿蒙热度,立下三年之约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位曾经的佼佼者,再一次引起热议的时候,却是因为一次负面新闻。就在今年的六月,酷派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致敬鸿蒙今晚见”的海报,这让众多消费者都以为酷派加入了鸿蒙阵营,参与鸿蒙生态建设。然而当晚进入酷派的直播间一看,整场直播都与鸿蒙没有关系,于是当即被众多网友怒骂蹭热度。

被乐视拖累年亏44亿,蹭鸿蒙热度被骂,昔日“国产第一”再回归

12月份的时候,酷派再一次召开了发布会,诉说了这五年的心路历程,在这五年里,乐视亏损了70亿元,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深耕海外市场,如今终于是扭亏为盈,并且盖起了全新的酷派大厦,如今的酷派可以说是一个完全崭新的面貌了,不过其面对的市场同样也是崭新的。

虽说酷派的董事长陈家俊宣称要在三年内重回国产手机第一梯队,但是如今将近一个月过去了,酷派新机在京东自营店上的销量也不过200多台。如此看来,这个老品牌在消费者的眼里似乎也并没有太多的情怀,对于酷派而言,三年之约或许还遥遥无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