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提出一夫一妻的才子,却和妾室生6孩子,为维护形象让孩子喊阿姨

清朝末年的维新派算是早期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他们不但看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也看到了西方进步的思想观念。而我国始于近代的一夫一妻制婚恋观,正是得益于这群维新派的提倡和宣传。

提出一夫一妻的才子,却和妾室生6孩子,为维护形象让孩子喊阿姨

按理说,谁提出谁论证,作为一夫一妻制的提倡者,以身作则是自然。那么,这群维新派的代表们,真的践行了一夫一妻制吗?

来看首个一夫一妻制的提倡者,近代的大才子梁启超,早年,正是他一句“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实创之,尊重公权割私爱,需将身后做人师。”拉开了一夫一妻制在中国的序幕。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一夫一妻制是梁启超和一位叫浏阳的人共同提出的。

提出一夫一妻的才子,却和妾室生6孩子,为维护形象让孩子喊阿姨

浏阳何许人也?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鉴于他为变法献身,也没娶过媳妇,更别提践行一夫一妻,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而梁启超呢?众所周知,他的原配夫人是李蕙仙,是清廷的维新派大臣李端棻的堂妹。出身显赫,还很贤惠。和大才子梁启超结为连理后,努力学习西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从一名封建传统女性转变成了新女性。除此之外,还大力支持梁启超、康有为的变法工作,整个一梁启超的贤内助。

提出一夫一妻的才子,却和妾室生6孩子,为维护形象让孩子喊阿姨

娶她那年,梁启超19岁,婚后两人育有一女,还算幸福。后来变法失败,梁启超出逃美国,两人因此分居。奈何血气方刚的年级,梁启超一人漂泊异国,哪能耐得住寂寞?很快,梁启超便结识了当地侨商的女儿何惠珍。

由于被梁启超的才华打动,何惠珍对他一见倾心,梁启超几经推脱后还是没能经受住诱惑,思前想后,他决定将一夫一妻制的观念抛诸脑后,要纳何惠珍为妾。但他和李蕙仙的感情还在的,于是便写信征求妻子同意。李蕙仙直接在回信中说,你想再娶就娶,不过先得问过你父亲。

提出一夫一妻的才子,却和妾室生6孩子,为维护形象让孩子喊阿姨

梁启超当年之所以能成为维新派主力,正是得益于李蕙仙堂哥李端棻的提拔,倘若自己做了对不起李蕙仙的事,别说李端棻了,他父亲也不能接受。何况那会梁启超的父亲患病在床,哪能受这样的气,于是梁启超就打消了纳何惠珍为妾的念头。

差点就打了自己一夫一妻制的脸,梁启超长舒一口气。后来,清廷覆灭,他也回到了祖国,而他一夫一妻制的修行,最终还是破了功。

提出一夫一妻的才子,却和妾室生6孩子,为维护形象让孩子喊阿姨

上文中提到,梁启超和李蕙仙生过一个女儿,其实两人还有过一个孩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梁思成,梁思成生下了身子骨弱,经常发烧得病。也是怕儿子早夭,梁启超还想再要个儿子。李蕙仙不肯,毕竟生孩子实在是太伤元气。但又不忍看到梁启超沮丧,便让自己的陪嫁丫头王桂荃代自己生。生孩子总归要给人家一个名分,于是,李蕙仙同意梁启超纳王桂荃为妾。

提出一夫一妻的才子,却和妾室生6孩子,为维护形象让孩子喊阿姨

王桂荃也是争气,一口气连为梁启超生了6个孩子,其中4儿子2个女儿。不过,王桂荃虽然名义上成了梁启超的妾室,但在外面,她还是梁家的保姆。毕竟梁启超是当时的进步青年,还是一夫一妻制的倡议人,自己要是被打脸,肯定颜面扫地。

在家里,梁启超也不让孩子们叫王桂荃母亲,而是叫“王阿姨”。不过,王桂荃做母亲做的比李蕙仙要成功,她生性善良,教导孩子有一套独特方法,孩子们都纷纷改口,管她叫娘。甚至是李蕙仙的儿子梁思成,也是跟王桂荃更为亲近。

提出一夫一妻的才子,却和妾室生6孩子,为维护形象让孩子喊阿姨

所以,主张一夫一妻制并以身作则的梁启超,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承诺。那另一位维新派的代表人康有为则何如?其妻妾成群,60多岁时还找了个18岁的小老婆,可以说将一夫一妻制践踏的体无完肤。如此比较下来,只纳了一个妾,还藏着掖着的梁启超,简直要比他强太多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