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藤、柳编织是
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传统的篮筐编织工艺
介入当下生活空间,
会呈现什么样的意象?
近日,新书《让传统手工艺回到当下生活》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今天,对于“上手的技艺”很少被人谈起,“技艺”的层面也扩展了许多,但是我们依然要回到一种“手的劳作”中去,以身体的劳动去感触物之实在,在体力中感触“上手”带来的物的生长与物的自立,在这一点上民艺为我们打开了实在之路。
本书是在“篮筐编织技艺应用展”基础上编撰而成。“篮筐编织技艺应用展”是一次汇聚国内四大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广州美术学院的“编织陈设”教学工作坊教学成果的作品展。
该教学工作坊由覃大立教授授课,并分别在四大美院展开了为期四周的课程教学。
新书核心目标是探讨“让传统篮筐编织融入当下生活”的可能性。竹、藤、柳编织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将这充满魅力的文化传承并融入当下,本着“格物致知”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实践,鼓励学生以真诚的学习态度,用真心去领悟篮筐编织文化,带着勇于实验的本心,以不埋怨、不放弃、不逃避、不灰心的精神,共谋传统工艺文化传承创新之路。
新书所收录作品,是从覃大立教授近几年来工作坊教学成果及其指导部分企业的优秀成果中挑选出来,总计60余件(组)。
在此期间,覃大立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也给各院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学生感言:编织的韵味不是发明,而是竹藤慵懒摇曳时人们发现了,它们竟然也能伴着经纬,去旋转、交融,蔓延出净水般的宁和与通透。
《让传统手工艺回到当下生活》
岭南美术出版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李青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