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民挖出“诸葛亮佩剑”,专家将宝剑拿走:上交国家,奖你500元

素有“百兵之君”称号的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期,而后人称其为“短兵”之祖。

并且,因剑携之轻便,用之迅速,所以历朝的王公帝侯、文人侠客以及商贾庶民,都喜欢持剑。

农民挖出“诸葛亮佩剑”,专家将宝剑拿走:上交国家,奖你500元

剑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不仅扮演了武器的角色,还衍生出承载风习以及精神文化的功能,而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关于名人与刀剑的故事,史不绝书。

在徐州的博物馆内的“金戈铁马”展厅中,陈列有一把名为“五十炼”钢剑的文物,弥足珍贵,为国家的一级文物。

而这把钢剑虽然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但仍锋利如初,品相完好。

而关于这件文物,还有一个小故事。下面便来讲讲,这件文物的来由。

农民挖出“诸葛亮佩剑”,专家将宝剑拿走:上交国家,奖你500元

1978年的一个周末,一位大约40多岁的农民领着一个10来岁的孩子,还背着一个绿色的军用背包,来到了徐州博物馆门口,当他们进馆之后就对工作人员说道:“同志,我要找馆长!”然而,由于是星期天,因此馆长并不在馆里,此时年轻的研究员王恺接待了他们。

一问何事,那位农民说自己姓曹,他在驼龙山南坡采石头修猪圈时,在半坡上挖出了一些青砖。而在这些青砖的下面还有个土坑,这面镜子就是从土坑里面挖出来的,并且当时还出土了一些瓦器还有些老铜钱。

听到这里,王恺接过铜镜一看,发现那是一面柿蒂镜,年代应为东汉晚期,铜镜绿锈尚在,上面还有一些泥土,一看就知道是出土没多久的文物。

对此,他很兴奋的问那个农民,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那个农民也没有隐瞒,说还有三把兵器。

农民挖出“诸葛亮佩剑”,专家将宝剑拿走:上交国家,奖你500元

说到这里,那个农民还高兴的说,他挖出了一把诸葛亮剑,因为他看见剑上有很小的金字,上边有很多字,而他还可以隐约的看出一个“蜀”字,因此他认为那就是诸葛亮的佩剑。

听到这里,王恺他心里觉得有点奇怪,但是并没有多说,只是紧跟着曹农民回去,想要快点看到那些文物。

看到这里,其实有人会说,诸葛亮是使剑的吗?却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是诸葛亮在晋朝以来就留给人们的形象,当爷,这并不代表诸葛亮就是手无寸铁的书生,其实高质量的刀剑也一直都和诸葛亮有着不解之缘。

当时诸葛亮手中,最著名的刀剑首推章武剑,而这柄剑是著名的蜀主八剑之一,是诸葛亮权力的象征。

农民挖出“诸葛亮佩剑”,专家将宝剑拿走:上交国家,奖你500元

在章武年间,刘备派人采集了四川南充金牛山铁矿的精华,并且亲自监督能工巧匠才打造了八柄三尺六寸长的宝剑,以作为自己政权最高的权力象征,并且还让诸葛亮分别为这八柄剑书写铭文,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蜀主八剑”了。

这“蜀主八剑”的分配方式,是除刘备自己佩戴一柄以外,有三柄交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是后主刘禅、梁王刘理以及鲁王刘永,这四柄剑便构成了蜀汉皇族的传家宝。而另外四柄则是分别交给了关羽、张飞、赵云以及诸葛亮,用来表彰他们对蜀汉政权的贡献,彰显他们的权威。

终于到了曹村民所说的地方,而经过几番周折最后终于见到了那把所谓的“诸葛亮的宝剑”,该剑通长为109厘米,而剑身长有88.5厘米,宽1.1厘米至3.1厘米,脊厚0.3厘米至0.8厘米。

其把上还有麻织物痕迹,原有鞘为苎胎髹漆,但已朽附剑上。

农民挖出“诸葛亮佩剑”,专家将宝剑拿走:上交国家,奖你500元

其剑身挺直端正,其设计体现着两汉时期粗犷大气的风格。而平直的剑身是为正气,狭长的剑刃则是为霸气,其修长光洁的形态也颇具优雅气质。锋利的双刃以及尖锐的剑尖,可以想象舞动时正反两边都呼啸着杀气。王恺一眼就看出那是一把汉剑!

据史料记载,汉剑在当时主要是用于步兵配备的战场实用兵器,并且是配合盾牌使用,组成剑盾兵,直到西汉末环首刀出现才逐渐取代汉剑成为战场主流。而到了东汉后期,汉剑则是彻底退出战场,成为纯粹的地位象征。

而这把宝剑自然是不可能是诸葛亮的佩剑了,这是那位村民的误解,但这把宝剑却是货真价实的国宝。

农民挖出“诸葛亮佩剑”,专家将宝剑拿走:上交国家,奖你500元

在中国的考古史上,从汉墓中出土的铁刀以及铁剑都不少,但有铭文的非常少,有纪年的更少了,而像这一把有纪年以及锻造质量标准的,在全国也都仅有这一把,堪称绝世国宝。

为了嘉奖那位曹姓村民,便奖励了他500元。

对此,你怎么看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