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9年,消失44年的红军团长在兰州军区引肖华亲自接见,他是谁?

1979年8月的一天,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门口的哨兵拦住了他们,而老人开口便说“我是来找兰州军区的领导的,他叫肖华,也是我的老领导。”肖华是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他时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这件事被通报到了军区政治部,就在老人等待的功夫,在外地开会的肖华将军马上打来电话,要求接待人员好生招待老人,他要赶回来亲自会面,这个八旬老人谁?他的到来,为什么会让开国上将肖华如此重视,其背后又埋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1979年,消失44年的红军团长在兰州军区引肖华亲自接见,他是谁?

2021年7月5日,河南周口沈丘县城沙颍河南岸的一处居民区里,68岁的县委统战部退休干部卢远东,从家中柜子里翻出一沓泛黄的资料。其中,一张1982年3月16日的《人民日报》放在最前面。在这张报纸的第四版,刊登着开国元帅聂荣臻为开国上将杨成武撰写的回忆录《忆长征》而作的序言。

其中一段写道:“本书所描述的红四团,是红一方面军一军团第二师的一个团,该团在长征途中先后由耿飚、卢子美、王开湘同志任团长,杨成武同志任政委……这个团尤其在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重大战斗和行动中,任务完成得很好……”

与耿飚、王开湘并列出现在聂帅笔下的卢子美,就是沈丘县委统战部退休干部卢远东的亲爷爷。据现有的史料记载,卢子美是周口籍参加长征人员中职务最高的红军干部。开头提到的那位拜访肖华上将的八旬老人,也正是老红军卢子美,无论是肖华还是耿飚,他们在建国后都在党政军机关中担任重要的职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可为何卢子美老人却并未担任要职,他的故事是怎样的。卢子美1898年2月16日出生于在沈丘县李老庄乡刘堂村,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土匪猖獗、民不聊生,虽然卢子美的父辈都是农民,却对教育非常重视,卢子美从小就被送进了私塾读书,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家人供其读了9年的私塾,指望卢子美考取功名,但满怀一腔热血的他却选择了从军,1922年他投奔了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起初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但由于有知识文化,并且勤奋刻苦,他一步步成长为连长。

1979年,消失44年的红军团长在兰州军区引肖华亲自接见,他是谁?

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兵败下野,其部被蒋介石改编为26军。1931年,卢子美跟随部队到江西宁都驻防,逐渐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卢子美不满蒋介石的反共政策,曾在行军途中出面袒护一个士兵,被打成重伤住院。

疗伤期间,26路军总参谋长赵博生视察部队驻防情况,得知卢子美被打,就来到他的连队察看。在二人交谈中,赵博生了解到,卢子美出身贫寒且很有正义感,对其顿生好感。时隔一个星期,赵博生又一次来看望卢子美,两人家事国事无话不谈,一致认为蒋介石的反共政策不得人心。

赵博生说:“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封建主义和殖民统治,让劳苦大众当家做主。”卢子美问:“共产党这么好,咱们上哪里去找呢?”赵博生说:“这不难,我就是共产党员。”卢子美说:“我能参加共产党,也为劳苦大众和中国革命作点贡献吗?”赵博生随即答应。

1979年,消失44年的红军团长在兰州军区引肖华亲自接见,他是谁?

之后,赵博生把卢子美的情况向26路军地下党特别支部书记刘振亚、组织委员袁血卒进行了汇报,经特别党支部研究,决定由赵博生、袁血卒作为卢子美的入党介绍人,介绍卢子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赵博生组织实施。

一天傍晚,赵博生和卢子美在一个小山沟里秘密进行了入党宣誓。1931年12月14日,发生了著名的宁都暴动,担任连长的卢子美率部守卫在宁都南大门,为成功暴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卢子美所在的26军全体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编为红5军团,卢子美被任命为营长。

1933年,卢子美被调到“少共国际师”45团任团长,在第4、5次反“围剿”斗争中,他带领45团参加了龙岩、水口、黄狮渡、黄陂、顺昌、南雄等战斗,并多次负伤。特别是在南雄战役中,他率领45团浴血奋战牵制敌人3个团的兵力,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34年,卢子美随队参加了长征,仍担任团长。

1934年10月,卢子美所在的“少共国际师”被改制编入红一军团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卢子美所在团与红一军二师四团合并,卢子美任红四团团长,其前任团长耿飚调至一师任参谋长,而团政委则由杨成武担任。

这个时期,肖华先后担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二师政委,是卢子美的直接领导。据《中共沈丘县历史》记载,1935年5月,卢子美任团长的红四团接到长征先遣开路的任务。5月25日抢渡大渡河后,为加快全军渡河速度,卢子美受命于29日抢占泸定桥桥头。

下午4时,卢子美命一营二连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攀越铁索桥,夺取了桥头堡。他率领全团乘胜占领泸定城,保证了中央红军6月2日全部渡过大渡河。随后,卢子美跟随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达维镇会师。

1979年,消失44年的红军团长在兰州军区引肖华亲自接见,他是谁?

1935年6月,红军长征部队进入四川雅安地区。一天傍晚,卢子美带领两名战士去附近村里找向导,返回路上被敌军的便衣队包围。由于敌众我寡,经过激烈战斗,两名战士中弹牺牲,卢子美弹尽被俘。

当时红军干部的服装与战士都一样,敌人并不知道卢子美的身份,卢子美后来趁敌人不注意,侥幸逃了出去。他日夜兼程,一连两个月也找不见红军踪影,由于人生地不熟、身无分文,无奈之下只能回到老家。

卢子美人在家乡,心里却想着党,思念战友和首长。1938年,卢子美得知红军到了陕北,就决定北上寻找部队。他与三弟卢子华一同出发,结果在路上遭遇了日军,一直未能到达延安。

1979年,消失44年的红军团长在兰州军区引肖华亲自接见,他是谁?

虽然没能最终到达陕北,但卢子美的那颗赤子之心始终未变。《中共沈丘县历史》记载,当年卢子美返乡后,一边隐藏功名参加务农,一边继续寻找中央红军,但始终未果。1940年、1942年,卢子美先后两次去大别山和湘西寻找队伍,均未能如愿。

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推进到沈丘,他第一个靠近解放军和工作队,协助开展工作。既然找不到老部队,不能在战场上痛快杀敌,那就在家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卢子美在家乡贫苦农民中秘密宣传党的政策,发展革命力量。卢子美盼党找党,为党效力的初心不改。但是,在那段时间他也一直未向解放军部队讲述自己的经历。

当时南下解放全中国是最要紧的事,卢子美觉得说自己的经历有邀功请赏之嫌,而且一时半会儿也不好确认,除了给部队添乱没啥意义,所以就啥也没说。

新中国成立后,卢子美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行动中,都站在群众前列,作出了很大贡献。后来卢子美腿部旧伤复发,加上年老体弱,经组织批准离职休养。

离职后,他仍积极为党工作。农业合作社运动中,他积极动员群众入社,还拿出自己的500元退职金和医疗费为集体购买大牲畜,自荐担任饲养员。1965年,村里办小学,青壮年文化人少,六十多岁的卢子美接受了培养下一代的任务,当起了民办教师。至于恢复身份,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的沈丘县委认为恢复一个红军团长的党籍事关重大,便暂时搁浅了此事。后来,十年内乱期间,卢子美及其家人也跟着牵连,这件事更难以追溯了。

1979年,消失44年的红军团长在兰州军区引肖华亲自接见,他是谁?

卢子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里,从未向亲友或群众谈过自己的红军团长经历,虽明知过去的老战友、老上级在中央工作,也从未寻访。卢远东面对记者,动情地说道,“爷爷觉得自己没走完长征,见到老战友有愧,又怕有要官之嫌,而且他想着革命胜利了,在哪里都是干革命,也就没有提这些事。”

“他隐瞒得很深。早年间全家人都不知道他是地下党员,他从来没有跟家里人讲过。爷爷的腿上都是伤疤,阴雨天气时很疼,会让我帮他捶腿。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多伤疤,他说是坏蛋打的。我问他为什么不打坏蛋,他从来都不回答。”

1979年,党中央进行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他也深感自己的历史必须澄清了,才决定向组织申诉,为了确保证明能够通过,他决定找红军老战友证明。当年8月,八十高龄的卢子美在女儿陪同下,拜访了红军时期的老上级、兰州军区政委肖华。

两位老同志一见面,肖华握着卢子美的手说:“我找了你几十年,真没想到你还健在,没想到我们在这里重逢。”肖华清晰记得,在南雄水口战役中,卢子美率团英勇作战,消灭了国民党军一个师。虽双腿中了七弹,不能站立,仍坚持指挥作战,是肖华派担架把他抬下阵地的。

此后,肖华分别给地方相关部门写信,证明卢子美的红军历史。聂荣臻知道此事后,多次给河南省委打电话,要求尽快恢复卢子美同志的党籍。杨成武也复信为卢子美作证,并寄了回忆录《忆长征》一书。

1979年,消失44年的红军团长在兰州军区引肖华亲自接见,他是谁?

肖华将军于1982年3月6日写给周口地委统战部的亲笔信,被卢远东小心翼翼地珍藏着,肖将军在信中写道:“关于卢子美的革命经历,我以前曾两次寄函证明……鉴于卢子美同志上述革命经历,加之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又做了不少支前工作,所以我认为,应该承认他的革命历史,并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按退休红军待遇予以照顾。”

1982年4月,中共沈丘县委决定给卢子美退伍红军待遇,增补为县政协常委。同年卢子美当选为河南省政协委员。8月,卢子美51年前的入党介绍人袁血卒带着批件,专程来沈丘看望卢子美。

1983年9月,卢子美恢复党籍,老人的心愿终于完成。1985年1月,这位红军老团长卢子美病逝,结束了一位红军干部、忠诚党员的光辉一生。在卢子美生活的故居门前,两棵松树格外苍翠。

卢远东指着树对记者说:“这两棵松树是爷爷健在时亲手植的,植树时爷爷告诉我们要像青松一样大雪压顶不弯腰,要做一个坚强、诚信的人。”

1979年,消失44年的红军团长在兰州军区引肖华亲自接见,他是谁?

而在卢庄村头碧绿的麦田里,有数棵松柏分外挺拔,树下有一处墓碑,这里就是红军老团长卢子美长眠之地。墓碑字曰“永垂不朽 红军团长卢子美之墓”,由开国中将军孙毅书写。卢远东说,“爷爷,不忘初心,忠心为党、为人民,手书‘平地行舟非好汉,惊涛骇浪识英雄’的对联贴在屋内,时刻教育子女为党、为人民多做好事。”

几十年来,历尽生活沉浮的卢子美写下“平地行舟非好汉,惊涛骇浪识英雄”的对联贴在屋内,要求全家老小坚定革命信念,誓死跟党走,永远不动摇。目前,沈丘县已经将卢子美故居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卢子美的红色故事和红色家风,也正被代代相传。他的儿子解放初期参加剿匪反霸时双脚冻烂英年早逝,其孙子卢远东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扎根基层,后在沈丘县委统战部退休。

参考资料:大河报《飞夺泸定桥 他率部打“先锋” 记者探寻周口籍红军干部卢子美的红色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