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革命是伟大的,但历程是艰难的,流血和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军发展之初,因为力量薄弱,又缺乏战斗经验,人员伤亡是非常大的。
1927年爆发的南昌起义,其意义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其损失非常惨重。参加起义共有两万余人,在经历汤坑战斗失利后,起义军已所剩无几,还留有战斗力的应该只剩下朱老总和陈老总领导的那一千来人,但他们成为星星之火,在发动湘南起义后来到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队伍共同创建、巩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起义时的六个师长,到了新中国成立时,尚在解放军队列中的也只有一位,那就是曾任25师师长的周士第。
元帅的起点
1900年,周士第生于海南琼山新昌村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晚清贡生,在当地颇有名望,民国初年还当过县参议员。
在家庭环境影响下,周士第的学业一向不错,后考入琼崖中学。中学时代的周士第成绩优异,还热衷参加校内各种活动,五四运动中曾被选为琼崖学生联合会干事。一年后,毕业后的周士第回到琼山成了小学教员。
稳定的收入,安逸的工作环境,却不是他向往的生活。22岁时,周士第辞掉工作来到广州,在这里寻找为国为民之路。1924年周士第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一期生,一毕业就被周公看中,协助筹建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这支武装表面上隶属元帅府,其实完全由我党直接领导,这也是由我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支武装队伍,而周士第就是第二任队长,可见周士第在我军中的地位有多高。
北伐战争结束后,周士第升为国民革命军73团(原叶挺独立团)团长,这时有几个黄埔四期毕业生分配到73团,有一个大家很熟悉,这个人就是林帅,此时他只是个见习排长。
“四一二”后,25师师长李汉魂曾想拉拢周士第,让他加入国民党阵营,但遭到周士第拒绝。
8月1日,聂帅与周士第秘密见面,并告诉他南昌爆发起义的消息。两人与李硕勋商议后,趁午休之际将25师大部带出驻地,赶往南昌,途中还击退李汉魂的阻击,最终在第二天到达南昌,加入起义队伍。
经过整编,25师仍保留原来的番号,周士第担任师长。南昌起义时已经是师长了,他的起点非常高。此时粟裕只是起义军总指挥部的警卫班长,陈赓是三师6团1营的营长,职位和他相差很多。
25师还有两个大人物,前面提到的林帅这时担任73团1连连长,陈老总职位比林帅高,是73团政治指导员。
这几位建国后不是元帅,就是大将,为何起点高的周士第只是上将呢?
四位搭档成元帅
起义军南下后,周士第与陈老总在三河坝率25师阻击钱大均部,经过三昼夜的激战,25师损失很大。后来又得知主力在汤坑战斗中失利,即使收拢了一些残部,兵力也很少。
10月下旬,朱老总派周士第去香港,寻找党组织汇报情况,并请示下一步起义军的行动方向。辗转一个月,周士第才来到香港,很快找到了李立三汇报了工作。
等待上级指示的时候,广州起义失败,不少革命者逃到香港,也让香港的局势很紧张。这时周士第又生病了,所有对他都非常不利,后在好友劝说下,他没有通知组织就去南洋躲避风声了,与组织暂时失去了联系。
几个月后,周士第回国后,与组织无法取得联系,但
一直坚持反蒋斗争,1931年还被捕,后来宋庆龄的周旋下才被释放出狱。1933年底,周士第与党组织取得联系,1934年2月他进入苏区,终于归队了。
他后来跟随红军来到陕北,才由董必武当介绍人重新入党,不过党龄从1924年算起。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周士第升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与贺老总成为搭档。到了抗战后期,周士第因患重病,被安排赴后方休养。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无心休养的周士第主动要求赴前线。此时也有一位同样心情的干部也向组织表达同样的意愿,这个人就是徐向前。很快两人的请求都得到申请,在1948年,两人还成为了搭档,一个是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司令,一个是兵团司令员。
建国后,周士第成为防空军司令员,1955年4月调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刘帅是部长。后来刘帅被调去南京军事学院,叶帅接替其职务,与周士第成为搭档。
在周士第的革命生涯中,竟有四位元帅搭档。
翁婿二将军
1955年,资历深的周士第被授予上将,这多少与党组织失联四年有关系。不过授衔仪式上,他们家出了一件很光荣的事,就是周士第的女婿彭富九也被授予少将军衔,翁婿两人同为开国将军,全军中也十分罕见了。
彭富九的妻子是周士第与第一任妻子翁诈昆所生,两人早在1916年结婚,但翁夫人在1930年就去世了,留下一女周竞权,后改名为周博雅。
1940年在贺老总、李贞等人撮合下,周士第与张剑结为夫妻,婚后育有三个儿子,值得一提的是,长子周坚的妻子是开国上将肖华的次女肖霜,所以说周士第与肖华又是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