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颠覆性创新,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自从有了互联网,颠覆性创新便开始了加速模式。而Apple iPhone的问世,进一步开启了智能时代的序幕,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路狂奔了十多年,但当下的智能手机似乎到了瓶颈期,除了追求更大的屏幕以及更快的处理速度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新鲜感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让智能产生“温度”?

智能,从以往的印象来说是“冰冷”的,毕竟在广义概念下汽车只是个工具,好比原始人手中的斧头……并且容易过时,此乃智能1.0与2.0时代的最大弊端,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根本不会对于车机有着过多的期待,哪怕握着方向盘,你所依赖的还是智能手机。但是,随着汽车从“单一交通工具”逐渐转变为“第三生活空间”,智能座舱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并成为当下智能汽车的焦点。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比如,用户第一次说“把空调调到38度”,之后再对它简化说“38度”,它便知道用户想要什么,就好像有一位智能机器人在你身边一样,你可随时对“他”进行呼唤。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更重要的,洛神智能座舱不仅现在懂你,还能自主学习如何更懂你。通过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加上持续学习平台,系统具备自进化能力,这也是全球首个7天自进化系统,采用全球首创的T+X学习模式,让智能语音助理可以跟随时间、空间、场景的变化自主进化学习。遇到不懂的词语还会自动上传到云端学习,T+X天内就会有答复并推送学习成果,与用户相处时间越长,就越能听得懂、学得快、会的多,犹如从一个三岁小孩,在7天自进化系统下,成长为一位最懂你的伙伴。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仍在智能1.0的你,还在等什么?

自从汽车与智能科技联合,车企及产业链对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有了根本性改变,与以往人们单纯追求省油、安全、大空间等实用诉求不同,如今,更酷、更潮、更智能已经成为了普遍的价值需求。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机器学习、大数据、个性化需求是最典型的融合场景,也是新一轮的汽车革命,需要汽车产业、IT产业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最大优势,才能在市场新格局中站稳脚跟。上汽乘用车高瞻远瞩,早在2014年便与阿里巴巴签署了“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并通过与斑马智行深度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了覆盖用户出行场景的“生态体系”。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初代互联网汽车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在2016年,上汽与阿里合作推出的荣威RX5,搭载共同研发的斑马智行1.0系统,当时,车内语音交互刚刚萌芽,便已经让人认识到了其整合了阿里YUN OS系统的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斑马智行)的强大。不过,1.0时代的互联网汽车对消费者而言也是只具备使用属性。

随后两三年里,车载智能元素越来越多。硬件方面,大屏、多屏联动、上下伸缩/旋转等形式,以及AR-HUD显示、流媒体后视镜等逐渐上车;软件方面,语音控制下的人机交互系统开始发力,在线娱乐功能越来越丰富多彩。紧接着,面部识别、手势识别、远程车家互联控制、无锁启动车辆等功能相继上车,OTA升级普及,汽车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常用常新。智能2.0时代,汽车变得智能,体验成了用户的首要诉求。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车内交互体验的变革不断深入,未来智能座舱必定会更加人性化,甚至能够“察言观色”,与人类共情,辅以“养成式AI语义”,将对未来智能出行产生颠覆性改变。

如果荣威不造车,会不会成为苹果最大劲敌?

写在最后:

当下,我们的手里少不了一部智能手机,未来,我们更需要一辆有“温度”的智能汽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