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港影:歌神的“昏招”,不合时宜的息影,与五年后复出的落寞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1996年,张学友首次夺得了TVB颁发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他表现很意外,说了一句,感谢TVB成人之美。

这一年,他还拿到叱咤乐坛的「我最喜爱的男歌手」,凭《情书》拿到十大劲歌和十大中文金曲的「优秀国语歌曲金奖」,也拿到了「IFPI全年最高销量冠军歌手大奖」及「全年销量冠军大碟」,分猪肉的商台就不用多讲。

就歌坛表现而言,这应该是歌神的巅峰之年。

他也在这一年宣布息影。

但回头看来,这更像是一着“昏招”。

港影:歌神的“昏招”,不合时宜的息影,与五年后复出的落寞

张学友的的影坛道路,其实仅比歌坛迟一年开启。

在1985年发第一张唱片《Smile》大热之后,1986年就获邀参演了洪金宝执导的《霹雳大喇叭》,而因为他在歌坛的人气急升,逼得洪金宝不断给他加戏。

他在1989年凭《旺角卡门》获得金像奖的最佳男配奖,比早他三年出道的梁朝伟也仅晚一年,其后在1990年又凭《笑傲江湖》夺得金马奖的最佳男配奖,并在《喋血街头》的三男主配置中脱颖而出,提名金像奖影帝。

从这些成绩来讲,他与同期影星比较起来,其实算得出类拔萃。

但张学友的表演有个很奇怪的地方。

做配角和多主角,尤其偏喜剧的戏份,他通常都显得较为出色,而一旦自己单独主导尤其偏向正剧的电影,质量就下降明显。

比如多主角的《最佳女婿》、《喋血街头》、《咖喱辣椒》及《东成西就》,和配角戏《八星报喜》、《旺角卡门》、《笑傲江湖》、《倩女幽魂》、《明月照尖东》及《鼠胆龙威》,其表演不但精湛且极见创造力,而《太子传说》、《新边缘人》和《非常侦探》这几部作品就显得力有未逮。

港影:歌神的“昏招”,不合时宜的息影,与五年后复出的落寞

究其原因,或在戏路限制上。

出道就一脚踏进喜剧电影且表现良好,及配角小人物诠释出色,致使后续资源较多地偏向这两类。

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电影会类型化,演员也会。

但演员不但需要锤炼技法,更需要通过不断地表演尝试形成自己独特的力场。

而张学友戏路和资源的受限,令他在这十年影路期间,虽然表面上得到了奖项和业内的赞誉,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历练和成长,具体就表现在角色塑造手段的单一和枯燥,甚至包括对剧本和角色的认知、把控能力的锻炼,也极为不足。

这个世上确实有天才,但并没有不经过充分锻炼而能有极高成长的天才。

周润发凭《等待黎明》夺得金马影帝之前,拍了无数的小众文艺电影,虽然被视作“票房毒药”,但表演根基的牢固甚少有人能及,所以从《英雄本色》开始就一飞冲天。

梁朝伟遇到王家卫,开启了最适合他的戏路模式。

梁家辉第一部戏就由大导演李翰祥引路,他的例子更无须多讲。

所以就此而论,歌神前十年影路其实只是为自己的演员生涯打下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基础,就像剑胚初具雏形,尚需打磨、淬火和开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他在最需要历练的时候宣布息影,全力投入歌坛,这个选择就尤为失策。

港影:歌神的“昏招”,不合时宜的息影,与五年后复出的落寞

可能有人会讲,人家是歌神,光是歌坛的成就都足够很多人艳羡了。

这话当然也没错。

但不久前与歌神粉丝交谈,他说羡慕郭富城的粉丝,因为时常能看到他的电影作品。

这个理由质朴、简单而真实。

如果以四大天王而论,郭富城和刘德华的粉丝确实相对要幸运很多。

二人同为港影末法时代的领军人物,各自都有多部作品待映,也一直持续在拍摄新的电影。

就算不考虑票房、人气等表象因素,持续有新作欣赏,也就是粉丝最大的福音。

更何况两位天王还经常出手就惊天动地。

香港的年冠和破纪录,内地票房交替拿港影冠军,各自手里有三部冲破十亿票房的作品。

下一次的新纪录,又有极大概率出自二人其一之手。

而歌神自2015年出演《赤道》铩羽、2016年金像竞逐影帝失利兼参演《澳门风云3》之后,再无任何电影消息传出。

而他也并非在电影方面没有企图心。

港影:歌神的“昏招”,不合时宜的息影,与五年后复出的落寞

2001年,张学友接拍许鞍华电影《男人四十》宣告复出。

这部电影也被很多人认为是歌神距离金像影帝最近的一次,但最终在第21届金像上输给了《少林足球》的周星驰,只拿了一个印度国际电影节影帝,虽然也属于国际A类电影节,但并没有戛纳、威尼斯和柏林电影节那样顶格和权威。

所以也颇为可惜。

其后又以《金鸡2》、《月满轩尼诗》和《暗色天堂》三部电影共计获得五次金马、金像影帝提名,但也尽皆铩羽。

大多数人或会将之归结于时运不济,甚至说他是金像影帝的遗珠。

运气成分自然有,你演得好,别人比你更好,这就是运气,但五次提名都是运气?

在许鞍华的掌镜下,《男人四十》的内敛尚有章法,《金鸡2》就回到了九十年代的手段上,《月满轩尼诗》尽显平庸,《暗色天堂》则过火而无措。

尤其2015年的《赤道》,宣告了张学友复出之旅的终极溃败。

一个儒雅、城府与腹黑、狠辣兼具的角色,被歌神塑造得进退失据,该用力时未能爆发、该收敛时急躁冒进,片末那惊鸿一瞥的惊艳,也就仿如其九十年代表演锋芒的挽歌,值得一句“伤仲永”。

原因即前文所言,也即表演经验未能真正融会贯通,缺乏力场表现。

故难成大局。

港影:歌神的“昏招”,不合时宜的息影,与五年后复出的落寞

而以其早期资质表现。

张学友在影坛虽未必能称神,但若苦心锤炼,必将能是割据一方的豪强。

只看《赤道》咖位即知。

复出后接片极少,但轻松压番三个影帝在手的张家辉。

然终究未能擒得三金影帝其一。

只能落寞退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