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 记者 张培坚
宁波北仑区的新碶,其名由永丰碶而来。该碶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因东已建有太和碶,西建于备碶,而永丰碶相对晚建,故而俗称“新碶”,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旧时这里是城里人嘴边的“乡下头”。因为偏远且相对闭塞,新碶周边的百姓买卖东西,都会在以永丰碶为核心的周边汇聚,这里商贸日益发达,街市越来越大,成为沿海重要的海货集散地。

位于西河塘路上的贺友直纪念馆(贺友直艺术馆)
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小时候就在这边长大,行贩的叫卖声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之中,到老回想起来都会激动不已。他以上世纪30年代的所见所闻创作了一套《新碶老街风情录》连环画,乡愁与眷恋跃然纸上。
在西河塘路上,贺友直纪念馆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为我国连环画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老艺术家的生平经历、艺术成就、高尚品德以及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如今,以新碶西街为主的新碶老街仍保持着商业活力,且由于这边保留有不少租金便宜的老房子,吸聚了天南海北的人在此租住生活,也使得这里颇具人间烟火气。
新大路和新碶西街交汇的路口十分宽敞,从这里走进新碶西街,市井气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年底促销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烤地瓜、糖炒栗子的香味儿让人沉浸在冬日的香甜之中……
祥发弄的老房子
祥发弄、塘里顾弄……随意转入任何一条弄堂,耳畔立刻又会清净起来。上了年岁的老房子已失去了华丽的面目,墙面黑白相间、朱门暗红斑驳,残缺不全的墙头之上,既有小狗立在上面睥睨四方,还有小猫依偎一起取暖。居民晾晒的鱼干、肉肠随风微荡,已经有了些许年味。
端坐老房子屋顶之上的小狗
每一栋老宅似乎都有故事。一栋老宅地基深厚,但墙面明显倾斜。在此租住的房客眉飞色舞地介绍说:“听房东说,这面墙曾经被日军的炮弹炸过,不过这房子地基打得好,现在还是很牢靠的。”
老旧的水塔
新碶西街东首是新碶双桥——东碶桥和太河桥。东碶桥的青色石栏杆质地比较新,石砌桥墩明显历经了岁月洗礼,颜色发黑发暗,河水常年冲刷之下,石块的棱角已变得圆滑,但仍坚韧地支撑着车水马龙的桥面。
东碶桥的桥墩颇具历史感
穿过东碶桥右转,走过太河桥便到了星阳村。星阳村是一座典型的城中村,如今正进行拆迁,居民多数已搬迁而走,残垣断瓦中还伫立着一些拆了一半的房子。
陈氏民居外墙上的爬墙虎
建于光绪年间的陈氏民居的外墙上爬山虎叶子血红一片,夕阳之下,老宅越发显得落寞。
陈氏民居又被称为后新屋,由奉政大夫陈庆国所建。大门雀替石上刻有“课读课耕绵世泽,克勤克俭络家声”,门框之上刻着“入则孝出则悌,进以礼退以义”。院门外,一位老人介绍说,这字是由清光绪十二年进士、翰林院侍讲王荣商所写。王荣商是新碶人,年少好学,清廉为官,曾侍候皇帝读书,也为家乡的文化教育、疏浚河道等做出过贡献。“南边还有陈氏祖居,也是陈逸飞出生的地方,你可以去看看。”老人指引着说道。
陈氏民居门框上刻的上联,这是由翰林院侍讲王荣商所写
陈氏祖居(陈逸飞故居)大门
穿过一片瓦砾地,寻到陈逸飞故居的大门,诺大的院落里只有一扇窗户发出亮光,一位老人正在吃晚饭,陪伴他的是一条小狗。看到有人来,老人热情地把记者引到最里面的厢房,指着两间房子说:“陈逸飞就是在这里出生,大概两个月大时跟随父亲去了上海。”人生从这里起航的陈逸飞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脚步,终成一代油画大家,不知道他的江南水乡主题作品中,有没有故乡的影子呢?
此时,暮色已暗,老宅如同一位老者一般寂静不语,身影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暮色下的陈氏祖居(陈逸飞故居)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张培坚 编辑 李晓颖
一审 俞素梅 二审 任晓云 三审 徐效文 终审 杨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