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魔王邓亚萍:自己把所有理想都实现了,孩子就任他自由发展

作者:无事君说

网上有一种说法: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了。比如说,父母知道自己当年没有好好读书,所以就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不许孩子有其他的想法。其实本人不是很认同这种说法,因为大多数父母的出发点只是希望孩子将来能过得好,能对生活有更大的选择权,而不是所谓的“替自己实现梦想”。

但这确实很难解释清楚,因为许多父母确实也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希望,尽管他们对孩子的爱比寄托更多,但许多人却不愿意或者无法理解。父母要想证明自己,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自己也变得优秀。这一点我们的大魔王邓亚萍就是一个证明。

大魔王邓亚萍:自己把所有理想都实现了,孩子就任他自由发展

邓亚萍出生在一个体育家庭,父亲邓大松是中南五省的乒乓球单打冠军,母亲也是资深球友,家里有意把她跟哥哥都培养成乒乓球运动员,也算是对她寄托了一些希望吧。不过,邓大松并不是强迫式的教育,而式从带她观摩打球开始,慢慢培养她的兴趣。耳濡目染之下,邓亚萍确实也爱上了乒乓球。

在父亲邓大松的引导下,儿童时期的邓亚萍就已经有了坚强倔强的个性,她每天六点钟就起床训练。年仅9岁,就在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中拿到了一个金色奖杯。邓大松把她推荐给河南省队,然而,尽管她把队友一个个都打败了,却还是被“劝退”,理由是个子小,不利于进一步发展。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接球需要移动,长手长脚确实具有先天优势。

邓大松没有强迫她,让她自己选择读书还是打球。邓亚萍不服输,她选择继续打球。不就是腿短吗?增加跑步速度就可以了,别人跑一步,她跑两步总可以吧。为此,她腿上绑上沙袋,身上穿着25斤重的沙背心练步伐,击球每天至少上万次,真正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比练武术还刻苦。正所谓功夫不负苦心人,10岁的时候,她就在全国性少年比赛中拿到了冠军。

大魔王邓亚萍:自己把所有理想都实现了,孩子就任他自由发展

后来进入国家队,再次因为个子小被质疑。国家队跟省队可不一样,高手如云,邓亚萍只能更加刻苦地训练。队里为她定制了一张桌子,比普通球桌宽一半,她就用这张桌子来练球,还请两位教练陪练,每天至少比别人多练40分钟。就是凭借这样一股子韧劲儿,她称霸了世界乒坛,拿到了18个冠军。

在体育界,她已经是超级大咖了,可以说前途一片光明,但她却在退役的前一年就决定去清华读书了。读书时她也是认真的,带着理想和目标的。其实她早前几年就已经开始边训练边补课了。她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学士学位还不满足,又花了七年时间,陆续拿到了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拿博士的那一年,她已经35岁了。

其实同时,她也没有耽误事业,她在国际奥委会任过职,还当过高管创过业,还在大学当了兼职教授。几乎所有普通人梦想中的“成功”她都体验过了。当然,她也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一个懂事的儿子。

大魔王邓亚萍:自己把所有理想都实现了,孩子就任他自由发展

可能有人觉得她一定会让儿子也去打球,但她并没有。她完全放任儿子自由发展。儿子喜欢玩游戏,她也支持,甚至还主动帮儿子练习电竞俱乐部。可惜,儿子受不了俱乐部里一天十几个小时的训练,自己放弃了,邓亚萍也没有指责儿子怕吃苦。儿子自己去打乒乓球,得了一个很小的奖,她也为之骄傲。

虽然邓亚萍自己已经把所有理想都实现了,但放任儿子自由发展其实也挺需要勇气和好心态的,但她做到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