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人们看看中华民族的正气”,《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精装版出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8日讯(记者李煦)日前,东方出版社隆重推出《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全十册)精装典藏版。

“让人们看看中华民族的正气”,《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精装版出版

《柏杨版资治通鉴本末》

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采用编年体,以时间为主轴,按照年、月、日记录历史,能清楚反映出每一桩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为读者带来了明确的时间观念。但局限性也随之而来,由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往往时间跨度大,编年体记载的内容是割裂的,对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完整面貌,便难以把握。所以柏杨在《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中,采用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用连续的、白话的、故事的形式,重述了《资治通鉴》所涵括的历史。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沿用了南宋袁枢著作《通鉴纪事本末》的书名,但它并不是对袁枢原著内容的翻译。《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的文段,取自《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在章节上,更有柏杨版的新分法,使读者可以轻松地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楚了解,给阅读带来极大方便,成为最适宜当代读者阅读、学习《资治通鉴》的首选读本。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全书近900万字,有几个特色值得关注:

首先是时间。中国古代主要采用年号纪年、干支纪日。当代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不知道所指的具体时间,需要反复推算,所以柏杨在文中,对时间毫不回避,将帝王年号改为公元纪年,一目了然;对干支纪日,更是全部推算、转换成数字日期,一丝不苟。

其次是官职。中国历代官职名称往往各有典故,读来奇异怪诞,所以柏杨在书中出现的所有古代官职旁边,都用当代人熟知的现代称呼做比照,使读者能清晰了解古代官员的权力地位。

第三是地名。史书没有地图,读者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像悬在半空,有演员而没有舞台,看起来也就虚无缥缈。为此柏杨几乎为全书的每一处重要事件都配上了亲绘地图,标记了当时征战、迁徙、围城、逃亡等重大节点的主要路线、重要地区和整体局势,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整个事件。

除此之外,《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不单是把古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更是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客观地记述历史之外,柏杨往往在夹注中注入史学观点和评论,对史实从更宽广的角度,作出了独特的观察与评论,表达了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司马光先生当年写这部书是写给皇帝大臣看的,而我改写这部白话版是写给今天的老百姓看的,让他们看看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正气,什么是封建专制的压制,以及奸恶之徒的诡诈与伪善,并让读者从中汲取历史教训与人生得益。”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