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瘗鹤铭》真是一个传奇。鹤去而主人以隆重之礼葬之,并纪其事,志于石。这大约只是小说中的事吧~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焦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区北长江之中,海拔高程71.0米。东汉末年焦光隐居于此,因而得名。上有定慧寺,寺院楼阁掩映于山林之中,故有“焦山山裹寺”之说。定慧寺东有宝墨轩,又名焦山碑林,藏着历代碑刻四百余方,数量之多,为江南第一。在碑林北侧,一座亭子背山面水,被称为“碑中之王”、“大字之祖”的摩崖刻石《瘗鹤铭》就收藏于此。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瘗鹤铭》原石位于焦山西麓崖壁上。据学者考证,《瘗鹤铭》直到北宋景德年间尚未残缺,此后不久,一部分崩裂入水,后来崖壁上半部分也逐渐淹没。至北宋庆历八年,当地郡守钱彦远于焦山脚下的江中获得铭文残石一块,《瘗鹤铭》至此重现于世。

到元代至顺年间,《瘗鹤铭》残石再一次坠落江中。直至清代康熙年间,苏州知府陈鹏年将残石打捞出水,并将其中一块一分为三(其一为宋人摹刻),保存有九十三字。清人遵循原石刻行次,以摩崖的形式在定慧寺旁建亭保护,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瘗鹤铭》。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瘗鹤铭》真是一个传奇。鹤去而主人以隆重之礼葬之,并纪其事,志于石。这大约只是小说中的事吧,如《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我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我知何人?”虽多几分凄凉,但却是能启人心扉的命题。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相比于黛玉葬花的无奈与无助,鹤主人的葬鹤虽有对鹤逝的悲伤但更有着神游天地的味道,从其铭文中“化于”“廖廓”“仙鹤”“曩以玄黄”“藏之兹山之下”“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仙家之真”“山阴降迹”“真侣”等等,可见鹤主人心境包天地,全无滞碍,葬鹤之事无意间给后人留下一个参悟玄真的法门。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作为书法的《瘗鹤铭》是在遇到黄庭坚之后豁然光满人间的。一块碑与一个人的故事在《瘗鹤铭》和黄庭坚身上也是一段传奇。“大字无过《瘗鹤铭》”,黄庭坚认为它是右军的遗迹,是以《瘗鹤铭》其书法气息断定的。那是魏晋时的真味道,是浑穆、圆融、通脱的无上真境界之物。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黄庭坚学《瘗鹤铭》,潜心其间,于其字格局所得尤多。他的大字楷书,如《七佛偈》《七祖山题诗》等极似《瘗鹤铭》。《七佛偈》字势浑朴,得《瘗鹤铭》之厚;《七祖山题诗》点画开张,得《瘗鹤铭》之展脱。可以说,《瘗鹤铭》是黄氏楷书的根基,奠定了他书法的格调,并将他学颜真卿得端正而稍失之板的毛病冲和了,增强了其书法之“活”性成分和儒雅特质。但黄庭坚于《瘗鹤铭》之超逸处所得为少,除去其用笔稍急迫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他的性格偏于端正刚毅,少些《瘗鹤铭》作者那份萧散闲淡。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瘗鹤铭》被认为是焦山碑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块碑,与汉中博物馆的《石门铭》一南一北,各领风骚。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如今,千余年间,一块碑,数个人,传承一种精神、一种气韵,何尝不是作为书法之雅事!抚字而追往,其物、其人、其事,如在眼前,引人无限思量。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瘗鹤铭》的拓本分为水前本和水后本。水前本字数不多,极为罕见。水后本分为五石本和拼合本。《瘗鹤铭》拓本种类繁多,仅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瘗鹤铭》拓本就不下五百本。有整幅拓片,也有五石分拓的拓片,还有分裱本和卷轴。版本有水前本,水后本,别刻本,翻刻本,涂描本等等。此外还有许多民间收藏,但多为水后拓本和摹刻、伪刻本,鉴定起来极为不易。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日前所知的水前拓本有以下几种: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何绍基旧藏水前本,二十九字本,割裱本,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拓本前有何绍基等题签。此拓本还有“宋氏小坡金石之印”、“瓶斋曾观”、“多龄审定”、“王济印”、“秉文氏”、“白心草堂”等钤印。

故宫博物馆藏清王文治旧藏水前本,三十字本,是出水前精拓本。有潘宁题签,王文治、潘宁、铁保等跋。有“游似”印,费兆锟、崇思私印,铁保私印。石宾、师吾斋珍藏等印23方。

上海图书馆藏水前本,李国松藏水前小扑小纸拓本,存中上石,中下石,凡全字四十二,半字四,淡墨拓,是国家一级文物。

水后本版本较多,以曾熙藏水后本、沈均初藏水后本、梁启超藏水后本最为出名。

此外还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拓本,例如:

张大千藏本,全本为明人涂描,共存七十二字,半字残缺的多遭剪弃。但张大千说《瘗鹤铭》左上石第二行辰字,所见传世诸本均未有此字。

杨澥双钩本,文字共两行,右行为“华阳真逸撰”左行为“寿不知其纪也壬”六字半。此两行文字是瘗鹤铭的原文首行和二行文字,位于摩崖左上角。原碑的此文字久佚,相传只有古本方能见此类残字,目前存世的水前拓本不存以上诸字,所以这个双钩本就有很高的价值。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法书至尊·中国十大楷书”系列丛帖是本社继广受读者赞誉、畅销不衰的《中国碑帖名品》之后又精心打造的一套大型丛帖。本套丛帖所选十大楷书,从东汉、晋、南北朝、隋唐,以至元代,跨度一千余年;十件法书起于钟繇之古雅,讫于赵孟頫之端严,既可见各时代风尚,又可见楷书风格流变,实为千余年楷书史之概括。本套丛帖的印制每种各分为正本、附本。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瘗鹤铭》正本刊印水前拓本和水后拓本各一,水前本选用清李国松旧藏明拓本,水后本选用清沈韵初旧藏清代出水后精拓本,均为上海图书馆藏本,有张运、缪全孙、吴郁生、杨守敬、李健、徐康等人的题签、题跋。水前、水后本相互参照,为书法临习和书学研究提供佳的范本。法帖册页函装,从摄影到调色再到印制,都以专业的眼光,准确还原法帖的神采,保持了原法帖真实信息的完整性,几同真迹。正本后附有《瘗鹤铭》整拓,以观全貌。附本为《瘗鹤铭》之简介、释文、注释与历代集评,为读者对原帖的深入阅读提供了重要参考。

《瘗鹤铭》原来是一篇凄美的葬鹤铭文

“中国十大楷书”系列之《瘗鹤铭》

上海书画出版社

定价:198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