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又见“眯眯眼”?反容貌歧视也要警惕矫枉过正

又见“眯眯眼”?反容貌歧视也要警惕矫枉过正

最近,零食品牌“三只松鼠”2019年的几张宣传海报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海报中,模特“眯眯眼”“厚嘴唇”等妆容元素被部分网友解读为刻意丑化国人。质疑声中,“三只松鼠”发布致歉声明,表示“无刻意丑化,将杜绝类似情况产生”。模特本人@菜孃孃则在微博予以回击:“我眼睛就是这样,甚至生活中比这还细小”。

应该说,网友对“眯眯眼”画风的敏感和排斥有其一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塑造出的超级反派“傅满洲”就以“眯眯眼”“下垂胡子”的形象深入人心,并成为一些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故意上挑“眯眯眼”也因此成为歧视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的侮辱性行为。而从现实来看,从“杜嘉班纳”到“迪奥”,再到今年的世界女排联赛中,一塞尔维亚选手对泰国队做出“拉扯眼角”动作,都深深刺激了中国网友乃至亚洲网友的神经。在“辱华”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三只松鼠”恰恰撞在了枪口上。但三年前的广告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故意为之”,只有“三只松鼠”自己心里清楚。如今再多的口水仗,恐怕也打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这场风波可以给企业们提个醒:广告宣传面向的是社会大众,任何一个符号、元素的使用都草率不得,需要经过仔细考量。与本土的文化背景相适应,尽可能规避文化禁区,这理应成为相关从业者的基本素质。说到底,“顾客就是上帝”,只有学会尊重顾客的企业才能获得良好口碑,才有可能在行业中保持竞争力。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是一家负责企业的立世之道。

当然,话说回来,涉事模特所言也不无道理。眼大眼小,本是天生。在妆容中,何谓刻意突出,何谓顺其自然,恐怕也难有一个一目了然的标准。对待很多模棱两可的事物,我们还是要多一些审慎,不能动辄将其上升到“辱华”的高度。一点就着互相谩骂,是对情感的消耗,也加剧了舆论的戾气。

更进一步说,我们当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的“文化暴力”,但应当警惕矫枉过正。容貌不应有“高级”与“低级”之称,更不该仅仅以“美”“丑”划分。无论是大眼睛还是小眼睛,薄嘴唇还是厚嘴唇,中国人可以美得很多样,倒也不必因反对西方的定义就排斥一切,让与眯眯眼形似的形象就此消失。

一个真正自信的国民,应该对于外界纷扰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与文化暴力,同时也有足够的气度去包容多元声音,有足够的理性去明辨是非曲直。这或许是我们可以从“眯眯眼”风波汲取的启示。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高源

编辑 崔文佳

流程编辑 吴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