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众人发现科举进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状元凌迟

自隋朝确立科举制后的1300多年里,科举都是皇帝招揽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门荫取士显然没有科举取士来得公平,无数寒门学子就指着这个途径鲤鱼跃龙门,步入仕途。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很重视“科举舞弊”事件,严防舞弊行为,包括明朝开国太祖朱元璋。

众人发现科举进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状元凌迟

朱元璋好不容易灭了元朝,又灭了其他敌对势力,辛辛苦苦将明朝的框架构建起来,便琢磨着该让一些新兴栋梁之才走进朝廷了。为此,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科举会试,朱元璋思考良久,最终决定让德高望重的老儒刘三吾担任主考官,此人才学人品皆出众,士林闻名。

刘三吾对这种事很有经验,主持得井然有序。他和副主考官白信蹈忙碌过后,这一年的科举取士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卷子送到了朱元璋面前御览,朱元璋看完后没觉得有问题,于是金榜在春天公布:状元陈安阝,榜眼尹昌隆,探花刘仕谔,另有同科进士48人,共取51人。

众人发现科举进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状元凌迟

奈何皇榜张贴出去后,围观众人很快发现不对:这一科的进士出身南北不均,北方士子无一例外名落孙山,榜上有名者全部来自南方。舆论哗然,越闹越凶,北方举人坚持认为,主考官刘三吾等人收了好处,有意偏私,因此他们去礼部联名上奏,要求朱元璋彻查此案。

历朝历代从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北方士子们很快扒出两位主考官都是南方人,朝中的北方籍官员也开始质疑其公正性。朱元璋接到奏报相当重视,立刻组织了重新查阅试卷的小组,由前三甲和自己的侍读张信﹑侍讲戴彝等人重读落第举人试卷。

众人发现科举进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状元凌迟

结果交上来的答案让朱元璋大感意外,除戴彝、尹昌隆增加了可录取的北方士子外,调查组织其余10人都没有增加,并且根据考卷水平判定,此次科举考试结果与考生情况相符,不存在舞弊行为。复查结果一出,北方士子们闹得更加厉害,不久,就有人状告复查人员张信。

告状者说,张信得了主考官二人的密嘱,故意将北方陋卷上交,遮掩圣上耳目。朝中一些御史也开始弹劾刘三吾等人结党营私。事情越发不可收拾,令朱元璋感到头痛无比。眼见着群情汹涌,牵扯出无数旧案,朱元璋大怒,入夏之后突然下诏严惩涉案主考官、复查员、士子。

众人发现科举进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状元凌迟

起因是有人向朱元璋告发刘三吾与蓝玉、胡惟庸牵扯,刘曾在10年前为胡丞相“鸣冤”;于是御笔一挥,85岁高龄的刘三吾被发配边地,格外开恩;状元被凌迟,部分复查人员被凌迟,包括探花在内的部分士子被流放;除了修改名单的戴彝、尹昌隆,其余人全部被严惩。

众人发现科举进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状元凌迟

之后,朱元璋亲自主持了夏季重考,录取的61名士子全是北方人,总算将这场风波平定下来。后人将这次考试皇榜称为“北榜”,将之前的称为“南榜”,从此明朝逐渐确立了分南北取士的制度,《科举志》记载:“洪熙元年,宣宗即位。七月,定会试南、北、中三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