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衆人發現科舉進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狀元淩遲

自隋朝确立科舉制後的1300多年裡,科舉都是皇帝招攬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門蔭取士顯然沒有科舉取士來得公平,無數寒門學子就指着這個途徑鯉魚躍龍門,步入仕途。是以,曆朝曆代的皇帝都很重視“科舉舞弊”事件,嚴防舞弊行為,包括明朝開國太祖朱元璋。

衆人發現科舉進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狀元淩遲

朱元璋好不容易滅了元朝,又滅了其他敵對勢力,辛辛苦苦将明朝的架構建構起來,便琢磨着該讓一些新興棟梁之才走進朝廷了。為此,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科舉會試,朱元璋思考良久,最終決定讓德高望重的老儒劉三吾擔任主考官,此人才學人品皆出衆,士林聞名。

劉三吾對這種事很有經驗,主持得井然有序。他和副主考官白信蹈忙碌過後,這一年的科舉取士結果很快就出來了,卷子送到了朱元璋面前禦覽,朱元璋看完後沒覺得有問題,于是金榜在春天公布:狀元陳安阝,榜眼尹昌隆,探花劉仕谔,另有同科進士48人,共取51人。

衆人發現科舉進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狀元淩遲

奈何皇榜張貼出去後,圍觀衆人很快發現不對:這一科的進士出身南北不均,北方士子無一例外名落孫山,榜上有名者全部來自南方。輿論嘩然,越鬧越兇,北方舉人堅持認為,主考官劉三吾等人收了好處,有意偏私,是以他們去禮部聯名上奏,要求朱元璋徹查此案。

曆朝曆代從沒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北方士子們很快扒出兩位主考官都是南方人,朝中的北方籍官員也開始質疑其公正性。朱元璋接到奏報相當重視,立刻組織了重新查閱試卷的小組,由前三甲和自己的侍讀張信﹑侍講戴彜等人重讀落第舉人試卷。

衆人發現科舉進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狀元淩遲

結果交上來的答案讓朱元璋大感意外,除戴彜、尹昌隆增加了可錄取的北方士子外,調查組織其餘10人都沒有增加,并且根據考卷水準判定,此次科舉考試結果與考生情況相符,不存在舞弊行為。複查結果一出,北方士子們鬧得更加厲害,不久,就有人狀告複查人員張信。

告狀者說,張信得了主考官二人的密囑,故意将北方陋卷上交,遮掩聖上耳目。朝中一些禦史也開始彈劾劉三吾等人結黨營私。事情越發不可收拾,令朱元璋感到頭痛無比。眼見着群情洶湧,牽扯出無數舊案,朱元璋大怒,入夏之後突然下诏嚴懲涉案主考官、複查員、士子。

衆人發現科舉進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狀元淩遲

起因是有人向朱元璋告發劉三吾與藍玉、胡惟庸牽扯,劉曾在10年前為胡丞相“鳴冤”;于是禦筆一揮,85歲高齡的劉三吾被發配邊地,格外開恩;狀元被淩遲,部分複查人員被淩遲,包括探花在内的部分士子被流放;除了修改名單的戴彜、尹昌隆,其餘人全部被嚴懲。

衆人發現科舉進士南北不均,朱元璋大怒,将主考流放,狀元淩遲

之後,朱元璋親自主持了夏季重考,錄取的61名士子全是北方人,總算将這場風波平定下來。後人将這次考試皇榜稱為“北榜”,将之前的稱為“南榜”,從此明朝逐漸确立了分南北取士的制度,《科舉志》記載:“洪熙元年,宣宗即位。七月,定會試南、北、中三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