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六位名家年终总结:“七杯茶”之“我的2021”

辞旧迎新之际,羊城晚报“七杯茶”专版特约六位专栏作者总结自己在2021年的所见所闻所感——

·活色生香·

我的2021:内心秩序不能乱

谢 晓[广州娱乐博主]

六位名家年终总结:“七杯茶”之“我的2021”

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很多规则开始实施,经历过疫情考验后的新生活更令人憧憬。

过去这一年,我也遭遇了烂尾房的亏损,尝试了视频号的制作,阅读了很多非虚构作品;思考“内卷”与“躺平”在个人职场中的取舍,面对滚滚而来的互联网“后浪”,如何在新秩序里生存得有价值。

前些天在一个分享会上,听到吴晓波关于他“为什么不做抖音号”的回答。他说很难想象怎么用一分钟时间表达清楚他想说的内容,不行则不上。但他说任何一个时代,内容始终是最重要的。他的取舍令我看到,所谓的不随波逐流其实无非就是坚持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吧。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剩者为王”的时代,谁坚持得最久就有可能成为最后的登顶者。因为那些短期主义者在充满挑战的险途中最终都会纷纷退却,心怀理想才可能坚持攀登到最高处。

深以为然。所以来年之际,我也提醒自己:不论卷还是平,那都是外部姿态,不重要。真正重要的还是内心的秩序不能乱。

·拒绝流行·

我的2021:不敢懈怠的中年

曹 林[北京时事评论员]

六位名家年终总结:“七杯茶”之“我的2021”

人过四十,中年心态开始凸显。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职业环境的巨变,加剧着这一年的中年焦虑。

中年是个承受着各种期待、被人依赖又容易受伤的年龄,网上有个段子说: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对于中年人可以往死里骂,尤其是有孩子有房贷的——我的中年心境,倒不是怕谁敢这么骂我,我怕的是辜负。当年“前浪”跟“后浪”讨论得最奔腾的时候,“中浪”们是沉默的。背负着生活重量的他们没时间讨论这些伪问题,他们的朋友圈从来都是岁月静好云淡风轻,脚下却拼命地划动着。

看到一个我喜欢的法律学者写了一段年终感言,这段尤其心有戚戚:“人到中年不得不学会的一招就是,即便过得狼狈不堪,也要表现出云淡风轻的样子。这算不得是一种虚伪,是作为中年人该有的体面吧。不是没有眼泪,也不是没有崩溃的时刻,只是不适合以缺乏节制的方式来表达。”

日子很平淡,读书,写字,教学,讲座,与最优秀的一群年轻人为友,倒没遇到什么狼狈不堪的事,只是担心会有辜负。因为自己所从事工作都与公共相关,那端有无数双眼睛充满期待地盯着自己。

我甚至还担心自己的“中年心态”会影响到表达,评论失去清新和锐利,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示范。一直在写作中提醒自己:应该沉稳、理性和成熟,但绝不能失去评论应有的锐气和批评基因。媒体和新闻做了这么多年,难免会积累一些疲倦、无力感和职业性冷漠,但我在与年轻人交流时,尽力不把这些疲倦无力传递给他们。他们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应该从他们身上感受朝气和自己的评论初心,学习他们的新锐,而不是反用“中年暮气”去压抑和规训他们。

中年的成熟也表现在,不再轻易热泪盈眶或义愤填膺,接受爱的人有缺点、恨的人有优点,接受事实并不是非黑即白,接受了人性的复杂。做正确的事,然后接受那些“事与愿违”。有人说,不成熟的人随时都要有人向他们保证,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圆满的。中年,接受了不圆满和不完美,拥抱真实的生活。

·如是我闻·

我的2021:在模拟空间里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六位名家年终总结:“七杯茶”之“我的2021”

这已经是在新冠肺炎阴影之下度过的第二年了。慢慢地,我自己也习惯于戴口罩、到处刷健康码的生活了。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这些不断变异的毒株,除了越听越乱、越听越疲乏之外,好像也没有其他了。以往读《德国史》的时候,读到哲学家黑格尔和普鲁士陆军元帅格奈森瑙都殒命于1830-1832年的霍乱时,感到不可思议。今天慢慢也觉得稀松平常了。

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的会被取消了,很多的报告都在线上了,很多的应酬也被推迟了,我整整两年没有出国了。很多以往常常在研讨会、工作坊上见面的朋友,现在只能在模拟空间里打个照面而已。这样,之前没有时间读的一些书,现在逐渐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很多的书稿,按照以往的生活节奏,可能得拖到退休也不会有时间来整理,现在也都在出版社的敦促下,做了修订。

今年出版的书中,上半年有我的一本专著《雅斯贝尔斯与中国:论哲学的世界史建构》,这是我多年从事雅斯贝尔斯哲学翻译和研究的心得。下半年出版了两年前写的一本小册子《思想小品》,也在德国出版了一部德文版的《中国文学作品德译书目》,后者是我的老师顾彬教授所编的德文版《中国文学史》中的第8卷,也是最后一卷,这也为他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的“毕生之作”画上了一个句号。当这部书一个月前在德国出版的时候,顾彬写信给我说,他哭了一个晚上,之前他真的非常绝望,认为这辈子看不到他的10卷本中国文学史的完整出版。

借助于5G技术,整个世界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彼此联系在一起。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实时准确地获悉各国和各洲的疫情,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以往我们一直认为,人的视角是有限的,唯有神有全方位的视角,今天看来,人同样可以借助于技术拥有全球的视野。

·昙花的话·

我的2021:温柔安恬的景致

尤今[新加坡作家]

六位名家年终总结:“七杯茶”之“我的2021”

2021年,来势汹汹的疫情毫无偃兵息甲之势,我们既然无法予以迎头痛击,便得绕道而走——繁华大道固然有花团锦簇的风光,幽静小径也自有温柔安恬的景致。

今年中旬,拙著《牙刷长在树上》于新加坡面世后,出版社想要为我举办发布会,但三番几次都因为病毒持续的蹂躏而一再取消。到了12月,出版社终于决定,由线下改成线上。电脑荧光幕看似冰冷寂寞,背后却有着无声的热闹。

多年以来,我持续为学生开设“创作训练班”,今年多所学校却要求我把实体课改为网课,一向不喜欢冷冰冰、硬邦邦的网课,然而,疫情盘踞不去,我不能固步自封;尝试之下,居然发现网课也能有水乳交融的双向交流,真是欢喜啊!

在地球村行走,一向是我的“常年课业”,然而,生生不息的疫情在世界各地的边界设了“此路不通”的闸门,整整一年的时间,我蜗居于家,寸步难行。原定飞往尼日利亚的飞机票,改了又改,迄今依然无法成行。疫情强悍挡道,我们既然不能对着干,只能改弦易辙——放弃异乡异国追寻“外在美”的计划,转而在本国本土发掘“内在美”。原本以为弹丸小岛无啥看头,哪里知道“庐山真面目”竟然缤纷多彩。

在新的一年里,疫情也许依然纠缠不去,然而,如果我们学会为漫天乌云镶上金边,在万丈深渊旁筑造防护栏,在寻常大道之外另辟蹊径,日子依然还是可以过得有滋有味的。

·横眉热对·

我的2021:面对面的价值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六位名家年终总结:“七杯茶”之“我的2021”

2021年即将成为历史。

就我个人来说,作为一名老师,这一年最重要的是,居然,一直能够在课堂上和学生面对面,不用上网课。

十几年的教学经历,站在讲坛上面对学生侃侃而谈,是一种日常,并不特别。但是,经历了2020年整整一年的网课,在虚拟的课堂上靠视频对着同样虚拟的学生,才明白人际传播的真正价值。这价值就是:面对面。在课堂上,你面对着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当场传授知识;课堂的空气中回荡着没有电流的真实声音,还有不同的呼吸,以及不经意的颤抖。

背后有很多人的努力,很多志愿者的参与、无偿的奉献,才会有这活灵活现的面对面。最紧张的时候,学校紧急动员,全体核酸检查,老师学生一起排起长龙。学生不许离校,老师不能随意外出,不能跨省,甚至不能离市。都是为了能面对面,维持一个充满生机的现场。

我们做到了。学期临近结束,我们一直都在课堂上授课,和学生面对面分享知识。2021年,不平凡的一年,仅此一件,就足以说明一切。

2022年,但愿我们依然如此,面对面!

·不知不觉·

我的2021:一个繁杂的梦

钟红明[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六位名家年终总结:“七杯茶”之“我的2021”

昨夜,我做了一个繁杂的梦,醒来有一幕异常清晰。我的面前摆放着一排小密封罐,盛放着不同的咖啡豆,一小碟磨好的咖啡粉粗粝地闪着幽光。梦中的我还想了一下:颗粒太粗了。这是手冲需要的粗细?

我喜欢茶,也喜欢咖啡。时间就在它们或清雅或馥郁的香气里流逝,却不一定找得到它们留下的刻印。自我生命的意义,值得不值得,需要证明吗?年轻的时候我认为是不需要的,感知与体验最自我也最重要,但如今,办公室的一位实习生要离开,然后去英国学电影。她问我有何建议?我只是说:发展你的自我,因为此时纠结的情感,做的事情,身边经过的人,也许很快都是过眼云烟。这是希望她留下“证明物”的意思吗?

回望我的2021,忙碌的日常编辑工作之外,想起的都是离开上海的日子:去黄山探访作家杨争光,去湖北黄石开看稿会,四次到北京……某次到北京忽然动念去玩,因为多年来都是匆匆。于是当年大学的室友带着我去逛颐和园,阳光灿烂,暮春的风吹拂着,我们逆着人流,慢悠悠地走,忽然拨开的树丛里,看到有大爷在游泳,看着弧度颇高的拱桥,我纳闷那桥是用来入画和远观,而不是给人走的,因为旁边有一条低弧度的桥。那天晚上有内蒙古的朋友发来信息:你今天走了这么长的路?一看,哦,超过十公里。而今年最后一次离开上海,是去北京开作代会。离开前一夜,闭环结束,可以放风聚会了,车子经过十里长安街,经过明亮而寂静的天安门,拐来弯去,最后抵达在一个胡同深处。下车一看,是鲁迅故居的门前。1924年,鲁迅写下:“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应该就是在这里。夜晚寒气如冰,朋友们聚会的地点,就在鲁迅故居的隔壁,一个导演的工作室。

今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记得他说过:“我怕我配不上我受过的苦难。”我敢这么对自己说吗?

六位名家年终总结:“七杯茶”之“我的2021”

2021年12月26日《羊城晚报》A08“七杯茶”版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