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初理学家李光地

泉州的性理之学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历代都出了一些有全国影响的著名学者。清初的李光地,就是有突出表现的一位。

清初理学家李光地

李光地,字晋卿,号榕村,安溪人。四岁就能以炭摹地上灯字影,五岁入塾,力学过人。他父亲李兆庆很早就“购六经性理蒙存诸书”教他讲诵,几年后就“充然有得”。行动举止都以程朱理学为标准,严以律己,“少无声色之好,衣食裁取粗给,经年不奏丝竹”,是一位清淡自守,矢念不欺的学者,并且在他从政以后,直至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也是如此。

李光地一生好学不倦。年轻的时候,就与顾炎武、梅文鼎等前辈学者结为忘年交,虚心求教,问音学于顾炎武,问历算于梅文鼎,并能尽得其要。平日手不释卷,对“洛闽遗书”等重要理学名著,都研读再三,融会贯通,并吸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与门人讲论时,只要是别人有比自己高明之处,就“改己说而从之”。所以他的学问自少及长乃至于老,均有所改变和进步,并不迂腐和墨守陈规。

他在政治上是以效忠满清王朝而得到信任的。三藩之乱时,郑经从台湾进军福建,他正请假在乡,曾秘密遣人带蜡丸入京,向清廷献用兵之计,还京以后,也力主清廷攻取台湾,并推荐施琅等郑成功降将充当主力。所以,康熙皇帝非常赏识他,其密切程度往往引起同朝大臣的疑忌。

康熙皇帝也是位潜心理学的人,所以李光地常被召入便殿,与之共同研求探讨,并且受命主编《朱子大全》、《周易折中》、《性理精义》等书,对清初封建统治的发展与完善,起过重大作用。康熙皇帝在评论阁臣时,认为李光地“谨慎精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并且语重心长地说:“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在满清王朝,一位汉族官员,能得到皇帝这样的知遇,可谓绝无仅有!

李光地的主要著作,有《榕村全集》、《周易观象》、《四书解义》等不下数十种,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本文选自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丛书《话说泉州》

清初理学家李光地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得版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