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军抗日名将,内战后期不听蒋介石话不对我军投降,差点自己建国

解放战争打到1948年往后,攻守天平迅速转换倾斜,尤其是三大战役结束,解放军大举渡江,起义投诚便成了当时国军上下最流行的一件事。在1946年开战之初,国军数量高达430万,我军只有130万人,而仗打了不到3年,双方的势力便完全颠倒,国军只剩下100万人,我军兵员超过了400万,这样的变化速度出乎当时国内外的意料,令人感叹不已。但是在战争进行到1949年下半年,也并不是所有的国军将领都忙不迭的向我军投降,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位应该是宋希濂将军了。

国军抗日名将,内战后期不听蒋介石话不对我军投降,差点自己建国

宋希濂和很多早年参军的人不同,他的家境很殷实,从小养成了学习思考的能力,1924年成为黄埔军校的首批学员,成绩优异才思敏捷,也充满了爱国情怀,是为不折不扣的儒将。由于早年在北伐中立过战功,宋希濂在中央军提升很快。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最早一批参加抗战的国军将领,早在1932年,九一八事件后不久,还是旅长的宋希濂就率领部下赴上海抗击日军登陆,打击了侵略者。这样的履历在国军名将中并不多见,因为大部分的知名国军将领是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80万大军开赴淞沪会战前线的过程中开始抗日经历的。

国军抗日名将,内战后期不听蒋介石话不对我军投降,差点自己建国

宋希濂在抗战中最高光的时刻是1944年,中国军队在缅甸和云南连续打击日军,当时已经升任11集团军中将总司令的宋希濂,智勇双全,指挥得当,在边境率部猛烈打击日军,累计歼敌超过10000人,保住了我国的西南交通线,也就是当时主要的国际物资保障线路,立下大功,至此宋希濂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抗日名将。但是这样一个能打、会打的宋希濂,在解放战争进行到1949年,也是无法对抗历史趋势的,当时全国大部已被解放,担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手下28万国民党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在解放大势之下已经是人人力图自保,军心涣散不堪一击,宋希濂经过宜昌和川东两场大败,损兵折将,随他西行的只有3000多士兵,已经无力负隅顽抗了。这时军事水平很有限的蒋却还在拼命向他施压,发电报瞎指挥,并让儿子两次到前线督促宋希濂。宋希濂怒火中烧,彻底不能容忍蒋了。但他却完全不考虑向我军投降,而是做了一个和所有人都不同的决定,这个决定令人匪夷所思。

国军抗日名将,内战后期不听蒋介石话不对我军投降,差点自己建国

宋希濂叫来了所有亲信,告诉大家“蒋说了一辈子空话,打了一辈子败仗,我决定立即断绝和中央政府的一切联系,不再听从国防部指挥。但大丈夫宁死不降,接下来我将率军向西攻击前进,建立根据地力图东山再起,愿意跟随宋某的,我自当肝胆相照,不愿者也不强求,发给遣散费,可自作安排,谨祝珍重。”在场的官兵感叹宋希濂的勇气和仁义,大部分人听完都流泪了,留下来继续追随他。当然这股残部的最后结局可以想象,我军数十万部队,追击兵力强大,在1949年12月大渡河口的一个山洞内将弹尽粮绝的宋希濂及其残部全数俘获,这期间宋希濂多次试图拔枪自杀,被其随从和我军战士拦下。

国军抗日名将,内战后期不听蒋介石话不对我军投降,差点自己建国

1959年,经过思想改造后的宋希濂重归社会,后来经过中央特批,获准去往美国与自己的5个子女团聚,1993年宋希濂在美国去世。宋希濂跌宕起伏的一生,足够传奇。

(图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