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北随军家属:“我跟张自忠的女儿,孙连仲的女儿都是这一拨的”

西北随军家属:“我和张自忠的女儿,孙连仲的女儿都是这一拨的”

1923年5月8日,我出生在北京南苑机场旁边的军营,原名韩子华,1949年我参军后才发现冯玉祥将军的管理办法和带军方式跟红军、解放军的有些相似,家眷在允许的条件下是可以随军的。西北军营长以上的军官可以带家眷,打仗时送到安全地,停战时再接回来,大约是1922年,冯玉祥将军从河南到北京安定了一段,西北军的家属也就都来到北京,于是西北军添了一波小孩,我就属于这一拨,像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孙连仲的女儿孙慧书也都是这一拨儿的。

西北随军家属:“我跟张自忠的女儿,孙连仲的女儿都是这一拨的”

此后我们西北军的小孩见面,都会问你是哪一拨的呀,我就答南苑那一拨的,有意思极了,像我的大哥韩嗣郑,他是第一波的,出生在沅江旁的常德,但是西北军在那边驻军差不多两年了,家属也就过去了,哥哥就在这里出生,1921年生属于常德那一拨的,我是第二波的,1923年在南苑机场;又过了一两年,1924年,又停战了,军队又驻北京了,随军家属们又来到北京,就有了第三波,1925年生,也在南苑机场,我的弟弟韩嗣辉属于这一波。

西北随军家属:“我跟张自忠的女儿,孙连仲的女儿都是这一拨的”

母亲带着我跟着父亲带兵打仗,辗转各地,冯玉祥的结发夫人刘德贞在随军家属中办了个育德女校,我母亲高艺珍没上过学,在这里认的字,勉强能读个报没问题,这个学校是半工半读的,还有织布织袜子机的,母亲好像分配的织袜子,既然是随军家属,我和母亲就跟着军队走,自然也就无法正常上学。

西北随军家属:“我跟张自忠的女儿,孙连仲的女儿都是这一拨的”

我没上过正规的小学,都是亲戚教我识字,姑父姨父成了我最初的启蒙老师,后来军属随军到了郑州,石友三请了家庭教师,我们家没钱,驻地离石友三家不远,家人一商量,我母亲和石友三的夫人两人关系还挺好的,我就去石友三家和石友三的儿子买一块识字,记得每天早晨,自个儿提个小书包,带书本跑到石家去识字,我的小学时光可说是马虎极了,没有认真正规的上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