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北随軍家屬:“我跟張自忠的女兒,孫連仲的女兒都是這一撥的”

西北随軍家屬:“我和張自忠的女兒,孫連仲的女兒都是這一撥的”

1923年5月8日,我出生在北京南苑機場旁邊的軍營,原名韓子華,1949年我參軍後才發現馮玉祥将軍的管理辦法和帶軍方式跟紅軍、解放軍的有些相似,家眷在允許的條件下是可以随軍的。西北軍營長以上的軍官可以帶家眷,打仗時送到安全地,停戰時再接回來,大約是1922年,馮玉祥将軍從河南到北京安定了一段,西北軍的家屬也就都來到北京,于是西北軍添了一波小孩,我就屬于這一撥,像張自忠的女兒張廉雲、孫連仲的女兒孫慧書也都是這一撥兒的。

西北随軍家屬:“我跟張自忠的女兒,孫連仲的女兒都是這一撥的”

此後我們西北軍的小孩見面,都會問你是哪一撥的呀,我就答南苑那一撥的,有意思極了,像我的大哥韓嗣鄭,他是第一波的,出生在沅江旁的常德,但是西北軍在那邊駐軍差不多兩年了,家屬也就過去了,哥哥就在這裡出生,1921年生屬于常德那一撥的,我是第二波的,1923年在南苑機場;又過了一兩年,1924年,又停戰了,軍隊又駐北京了,随軍家屬們又來到北京,就有了第三波,1925年生,也在南苑機場,我的弟弟韓嗣輝屬于這一波。

西北随軍家屬:“我跟張自忠的女兒,孫連仲的女兒都是這一撥的”

母親帶着我跟着父親帶兵打仗,輾轉各地,馮玉祥的結發夫人劉德貞在随軍家屬中辦了個育德女校,我母親高藝珍沒上過學,在這裡認的字,勉強能讀個報沒問題,這個學校是半工半讀的,還有織布織襪子機的,母親好像配置設定的織襪子,既然是随軍家屬,我和母親就跟着軍隊走,自然也就無法正常上學。

西北随軍家屬:“我跟張自忠的女兒,孫連仲的女兒都是這一撥的”

我沒上過正規的國小,都是親戚教我識字,姑父姨父成了我最初的啟蒙老師,後來軍屬随軍到了鄭州,石友三請了家庭教師,我們家沒錢,駐地離石友三家不遠,家人一商量,我母親和石友三的夫人兩人關系還挺好的,我就去石友三家和石友三的兒子買一塊識字,記得每天早晨,自個兒提個小書包,帶書本跑到石家去識字,我的國小時光可說是馬虎極了,沒有認真正規的上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