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文章《父亲的诞生 |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16》》,我们讲述了父亲的诞生过程以及婚姻的本质。通俗点说,婚姻作为财产制度,它把女人视为一种必须排他性独占的资源。
这样看婚姻,很赤裸,很干,不符合我们最直接的观感。是的,它还需要填充大量的细节,并且经历一番包装和演变,才能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这一节,我们就来看看婚姻落地生根的细节,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复杂的体会和收获。信息量有些大,但绝对值得一探究竟。
一、婚礼上的原始遗迹
自从父亲的身份被发现后,对一个男人来说,要想得到属于自己的孩子,就需完全占有一位女性。可女人绝不会心甘情愿沦为男人独占的资源。
怎么办呢?
买。买不起的话,那就只能偷或者抢。
所谓偷,就是不给彩礼,把人家女儿给拐跑,又叫私奔。偷要花太多心思,事实上最常见的手法还是抢。抢的这种流行,在如今的婚礼上依然可以看到其痕迹。
婚姻的“婚”,原本就是写成“昏”。古人结婚,在黄昏进行,意思是天黑了好下手。抢女人这件事,一个人难以完成,需要兄弟们一起帮忙。这就是伴郎团的由来。抢来的女人,为了不让她认识回家的路,就要给她盖上盖头或者蒙上面纱。好不容易抢来的女人,直接领回家不合适,假如被娘家人找到并打上门来的话就麻烦了。所以得先把女人藏起来,等生米煮成熟饭后再领回家,这就是入“洞房”和度“蜜月”的由来。
这还没完,兄弟们辛辛苦苦帮你抢来这么个如花似月的大姑娘,你怎么也得表示表示才行。否则凭什么新娘子就归你一人呢?事实上古罗马那会儿,新郎的兄弟们,在婚礼上还真要轮流和新娘子睡一觉,然后抢来的女人才归新郎所有。
那时的伴郎,真叫伴郎。不像现在,胸口除了别着个塑料花,就光替新郎挡酒了。
但是,我拿你当兄弟,你却睡了我媳妇,这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兄弟之间也不好相处。所以古巴比伦人想了个折衷的办法,把新媳妇送到神庙去,让她跟过路的外乡人先睡一次,然后捐钱给神庙。这个外乡人,就算是兄弟们的代表。
咱们中国这边,兄弟们就可着劲地闹洞房,种种言语调戏和轻薄举动。最近几年新闻中还偶有报道,有些地方闹洞房尺度太大,过于粗俗,简直不堪入目。
虽然这么一通折腾下来,但还有问题没解决。女人在没抢来之前,是性自由的,因此还是没法确认她所生下来的第一个孩子是不是丈夫的种。
怎么办呢?只能杀掉。这就是残忍的“杀首子”习俗。
可想而知,这种做法无论对女人的身体还是心理,都是极大的摧残。最终女人妥协——婚前守贞,保证嫁人的时候有处女膜。杀首子的风俗,被处女膜崇拜所取代。
综上可以看出,早期的婚姻实在太乱,既不安全,也不稳定,更谈不上体面和文明。这也很好理解,毕竟父权社会要取代母系社会,总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把母系社会旧的婚配模式打碎容易,可如何建立一套新的婚配模式,并且让所有人都认可并遵守,就不那么简单了。其过程必然反反复复、曲曲折折。
然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要的就是守规范,是长治久安。总是偷啊,抢啊,买啊的,太赤裸,破坏性太强。没有规范,不成体统。最终,把一夫一妻真正以制度和规范的形式给定下来,并且让所有人都遵守并默认的,起于西周定于秦朝。
下面,我们需要补充一些历史背景知识,好方便理解周秦之变。这不仅是理解婚姻制度的定型更是理解古代政治的一把钥匙。
二、周礼定调
我们熟悉的中国古代历史顺序如下:
夏、商、周(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有点长,有点乱。但只要其中抓住西周和秦,那么整个历史脉络也就清楚,至于其它历史阶段,不过是继承和修修补补。换言之,西周和秦,是咱们中国古代历史真正的奠基者。百代皆行秦政治,西周的伦理制度从创始之初便贯穿中华文明始终。
咱们先从西周说起:
西周,原本是远在陕西的一个蕞尔小邦。武王伐纣,取代商朝后,随即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一下子得到这么大块天下,该怎么统治呢,总不能一直打打杀杀下去吧?
周武王的办法就是搞双轨制。首先,自己退到镐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附近。离自己的老巢近一点,而且陕西这块又有函谷关天险可守。这是为了保证自己老本不输。
其次,分封诸侯。跟切披萨一样,把天下划分为好几块,分封给自己老姬家的亲兄弟、堂兄弟以及叔叔伯伯,当然还有投降的部落以及随着自己打天下的有功之臣。这样就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
这些诸侯国的责任和义务主要就是保卫周王室,至于每年向王室纳贡,纯粹就是礼仪性的意思意思。毕竟周天子当年也没有真正赏赐给诸侯什么,无非就是些青铜礼器,象征性地授权而已。那时地多人少,到处都是蛮荒之地,还是得靠诸侯们自己搞发展,搞生产,搞防御。
这才是真正的封建制,也就是封建社会。所谓封建,即,分封诸侯,封土建国是也。
蛋糕分完了,下面则是如何让这个新生的政权稳定,让人心真正地归附。此时,一个我们都熟悉的梦中人物——周公出现了。曹操《短歌行》有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具体周公是如何办到的呢?
他的治理思路很简单:家国一体,以礼治国。
周天子和各个诸侯都是沾亲带故的叔伯兄弟,即使有异性诸侯,也是通过联姻保持着儿女亲家的关系。于是家族里面怎么来,国与国之间就怎么来。长幼尊卑有序,一切依照礼法。
周天子则是全天下的大家长,也是族长。其余每个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把自己的位置搞清楚了,把家给治理好了,自然国家安定,天下太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是也。
我们今天自诩是礼仪之邦,源头就在这。当年的礼仪,是实实在在治理天下的手段。祭祀、丧礼、婚礼,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和我们的婚姻制度密切相关。
简言之,周公搞的就是建宗法、分嫡庶,将父系社会那一套传承给制度化,规范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虽然贵族可以多娶,但嫡妻只能有一个,除此之外,只能叫妾。妾生的孩子,称为庶子,没有继承权。这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此后贯穿千年。
此时婚姻,就不再是小两口自己的事情。按照《尔雅》的解释,“婚”,是公爹对亲家公的称呼;“姻”,是亲家公对公爹的的称呼。两个家庭“约为婚姻”,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两个老伯约为亲家。和小两口其实没啥事,他们只是具体事情的执行者,拍板的则是背后的两位大佬。“结婚”,就是两位大佬结为亲家。
具体婚姻是如何缔结的呢?
制媒妁、具六礼。
首先,由政府设媒官,要求人们“非媒不娶,非聘不见”。这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由来。礼的核心在于“矜持”二字,这样才能把怀春的少男少女给约束住。至于那些不听话,自由结合的男女,那只能算是“淫奔”。而淫奔的女子,只能成为妾。
其次,正规的娶妻方式需要经过六道手续,即,具六礼:
1、纳采(求婚)
2、问名(问女方名字和生辰八字)
3、纳吉(回去算女方生辰八字与男方合不合,吉不吉利)
4、纳币(送财礼)
5、请期(定过门的日子)
6、亲迎(迎娶媳妇回家)
可想而知,废了这么老大劲,花了这么多人力和物力过后,女方若还是想像当年一样,喜欢就待在一起,不喜欢就甩头就走,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这套婚姻制度的施行,无疑起到了巩固一夫一妻制婚姻的作用。而且将婚姻中的买卖行为给程序化、公开化,合理化。也强化了男人对女人的占有观念和妻子的从属地位。
洗脑、美颜和PS就是这么来做的。
一夫一妻制就这样定型了吗?还没有。
周人关于婚姻制度的规定,是以礼的方式推行,而且只能在贵族阶层推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不是不下,而是管理技术和手段不行,下不了。这就给咱们老百姓很大的自由空间,民间的婚姻还是非常原始而混乱,母系、父系那套,什么样的都有。
加上连年战乱,使得各个诸侯国亟需增加人口。于是,官媒又有了新的任务:“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着不禁。”也就是说,每年春天政府有关部门都要将未婚男女组织在一起,在一起做什么呢?玩狼人杀吗?学习礼仪规范吗?当然不是,而是集体通淫,搞轰趴。
不仅平民百姓这样,就连贵族内部也是乱的一塌糊涂。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礼崩乐坏的时代。翻开史书,大量少儿不宜的内容:通奸、爬灰、换妻、同性恋、集体淫乱,简直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周人只是给一夫一妻制打了个样,但具体操作层面以及意识形态的塑造还是欠把火候。
这主要是因为条件还不成熟。大家脑子里还是氏族社会那一套,氏族社会财产公有,财产如此,花钱娶来的妻子也该如此。因此,当一个男人死后,他的女人们便理所当然地被同氏族的男人所继承。这种局面,直到秦朝建立才得以彻底解决。
三、秦律拍板
说到秦朝建立,有两件事必须要说一下:
1、铁器的普遍使用,牛耕的发明,以及竹简等新工具的出现。
首先,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代表生产力巨大提升,这使得小家庭脱离氏族,男耕女织的生活成为可能。田,不是那么好种好开垦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容易过下去的。然而,不脱离氏族共产的处境,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度就没有生存的土壤。
其次,竹简的使用,使得教育事业得以发展。这为秦始皇建立官僚系统,利用文书直接统治和管理天下,打下了基础。
2、商鞅变法。
周朝采取的是井田制,那时男耕女织的小家庭还没有诞生,而是以氏族为单位。一个氏族分一块地,以“井”字划分为九块。周围八块归氏族所共有,中间那块的收成则用来交税。这和我们曾经的公社差不多。
商鞅变法的一个核心在于,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重新丈量后,分到每个壮年男子头上。国家的税收和徭役,直接与每个成年男子挂钩,而不是以氏族为单位进行征收。
一个家庭中,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年男子而不分家的,人头税要按5倍来算。
从此,家庭中只有一个成年男人。而且这个男人得要独立承担整个家庭的经济和社会责任。严格的一夫一妻制,至此才有了适合它生存扎根的土壤。也只有在这个背景下,一个女人才真正归属于某一个男人,即便这个男人死了,也是这样。
改嫁不行吗?难。因为男人死了,还有孩子要养,还有国家义务必须要履行。此时,女人的改嫁或者过继都很困难。
到这里,可以说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那就是如何让这帮男人心甘情愿走进自己的小家庭,去过一夫一妻制的生活,并为自己的小家庭而奋斗终生?
这个东风就是,秦国以军功为诱饵,给普通平民百姓授以爵位。
这需要解释一下。
我们今天是平民社会,所以不清楚西周的贵族社会具体是如何运行的。简言之,在贵族社会中,国家大事和咱们平头老百姓没啥关系。国家大事是什么呢?《左传》说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打仗。
春秋早期,两个国家打仗,平民不允许上战场,当兵的仅限于贵族。最低级的贵族叫士,士兵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贵族打仗,讲究的是什么呢?是师出有名,是礼仪。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贵族的精神和气质。讲礼仪,就得守规则。礼比胜负更重要。否则,即使胜了也不体面,会被人耻笑。那种为了赢而不择手段的做派,只是我们这种下里巴人的小市民才做的出来。
那时贵族打仗的规则列举如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在险隘的地方阻击敌人,而是在开阔地等对方准备好,才能堂堂正正开打;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允许对其进行二次伤害;不允许俘虏头发花白的人;敌人败退时,不能追人家,即使追也只能象征性地追五十步。因此在那个贵族战场上,跑五十步的人是可以笑一百步的。因为跑五十步就安全了,没必要跑一百步。
孔子的学生子路在战场上被杀之前,还要把自己的帽子戴好。这就是贵族的做派:可以死,但不能不体面。
这样一来,战争的礼仪性就远远大于实用性。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春秋时期的战争,就是几百个大大小小的贵族在战场上踢着正步打群架。观赏性极强,杀伤力不够。
这样打仗有个前提,那就是双方都懂礼并遵守同样的规矩。否则,我踢正步,你直接抡刀砍人头,那战争的打法就得跟着变了。
是的,做的最绝,表现最狠的是秦国人。他们不仅直接抡刀砍人,而且还把普通平民拉到战场上,极大地扩充了战争的规模。并且告诉平民,想要富贵吗?想要拥有贵族特权吗?想要升官发财吗?那就拿敌人的人头来换!
很多人推崇的秦将白起,一场战役就坑杀赵国40万降兵。这在商鞅变法后都变成了现实。所谓秦国的虎狼之师,不过是商鞅给秦国打造的战争机器。没有底限,只要人头。不过历史不管这个,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机制,使得秦国吞并其余六国一统天下。
从此,中华文明进入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
男人们从战场上回来得到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首先,有爵位就意味着自己享有某种特权,在乡里乡亲面前风光无限;其次,爵位可以买卖,但一般不到万不得已老百姓是不会卖的,因为有爵位的人如果犯了法,第一步是剥夺爵位,没有爵位的人第一步就直接进大牢;再次,有爵位的人可以参与政治生活,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随即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父权制下的一夫一妻制。这也算是秦始皇对于上战场替自己卖命的男人们一个交代和回馈——男人们从此拥有了官方认可的统治自己妻子和孩子的合法权力。
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由此才正式宣告落地生根。后面一个很重要的插曲则是,汉代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搞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中国人办事讲究个名正言顺,其实就是为皇权政治的合法性辩护,顺带也为男人统治女人进行理论上的支持。说白了,就是洗脑。因为人心需要安抚,光靠秦始皇那样严苛的法律和血腥的暴力统治难以长久。还得怀柔,得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如此才能保证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让大家安安心心待在自己的小家庭里过日子。
四、总结与反思
总算把这段历史给说完了。没办法,进入文明社会后,婚姻总是和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等相关联。我们再也没有办法简单地把婚姻仅仅理解为两个人的单纯结合。咱们梳理出来的两千年前的婚姻都已是这样,由此可见一斑。
在中国,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制,在周折衷于礼,至秦又辅之以法律、经济改革和战争驱动。由此彻底完成了从母系向父系的转型。咱们小家庭的婚姻,就这样在种种外力的作用下逐渐成型,填充饱满,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回顾这段历史感慨万千,主要是太累,其中有太多琐碎。然而随着梳理程度的加深,也让我对婚姻的看法更加慎重。单纯地点评婚姻好或者坏,都太过轻浮。毕竟,一项制度被确立并生根下来,需要太多太多的条件作为支撑。想要批评它或者改造它,确实得要温和一点,保守一点。
否则我们就会像福楼拜批评的那样:对历史的无知,导致我们诽谤自己的时代。
至少,想要批评之前,我们要问问自己,真的懂它存在的根基和意义吗?或者说,当我们直接把它打碎后,我们有更好的东西来代替它吗?
有些东西看上去很糟糕,但它的存在往往千丝万缕、盘根错节。不是喊个口号,表达某个理想就能真的如我们所想所愿的。总之,我有点保守了。这个保守源自我感觉到自己的某种无知和弱小。
我们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再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的枷锁之中。我们创造了文明,也将自己深套其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难怪苏东坡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但发完牢骚后,该回家睡觉还得回家睡觉。什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意淫一下也就罢了。
不过,请相信我,人活着还是得要抱有希望和期待的。我们还要继续往下走,只要往下走,就会一直有变数,也会一直有可能。
今天就到这里吧!
Ps:请相信,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往期文章:
0、《父亲的诞生 | 婚姻的本质是什么?——《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16》》
1、《出轨种种 | 关于李靓蕾微博长文的思考(下)——《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15》》
2、《阅读理解 | 关于李靓蕾微博长文的思考(上)——《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14》》
3、《梦醒时分 | 长大后的心理创伤——《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13》》
4、《实操 | 把女人本身该有的,掌管自己身体的权力,还给女人——《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12》》
5、《理想VS现实 |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两个都要——《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11》》
6、《嫦娥放逐 | 对性之堕落的反抗——《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10》》
7、《女娲变身 | 飘风起于青萍之末——《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09》》
8、《夏娃造反——性,如何成为一种生活?——《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08》》
9、《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11月总结【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