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出舱了!12月26日18时44分航天员叶光富打开舱门率先出舱。这是神舟十三号“三人组”第二次出舱,其中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承担此次出舱任务,王亚平在舱内支持。第一次出舱是在11月8日,翟志刚、王亚平负责出舱,叶光富留在舱内。

相比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是首次搭乘神舟飞船执行航天任务,也是第一次出舱活动,对他而言意义重大,终于圆了他儿时留在心底的梦。
叶光富是1980年出生的四川人,家里有一个妈妈和姐姐。父亲早逝全靠母亲艰难地维持家庭运转,家庭贫寒、生活拮据是对当时叶光富家最真实的概括。媒体采访叶光富的母亲刘绍林时,她饱含泪水充满了感激之情,每当农忙时左邻右舍都会聚集到她家帮忙,帮着这个脆弱的小家庭度过难关。
叶光富6岁时上了村里附近的一所小学,念初中后转到了万安初级中学,路程一下子翻了几倍。很多父母特意给孩子买一辆轻便、漂亮的自行车,叶光富却只能骑着父亲留下的28圈自行车。自行车又大又旧,跟他弱小的身躯显得格格不入,叶光富硬是靠着“28大杠”跑完了初中、高中6年的路程。
学习努力、刻骨是叶光富给老师、同学的最大印象。据叶光富初三班主任赵春艳回忆,那时叶光富脸圆圆的、身材比较匀称,但“瘦卡、瘦卡”的,那时家庭条件远不如现在,叶光富家更是如此。读高中后叶光富住在他的三姨家,按照三姨的说法,那时叶光富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懒觉,天不亮就要往学校赶,晚上还要学到深夜。
叶光富的努力学习换来的是优异的成绩,初中时100分制的数学经常考到90分以上,高中时与班级的尖子生一起探讨数学、物理,其中一个与他关系要好的学生还考上了清华。和一些学生一门心思学习不同,叶光富爱好锻炼,在跑步、篮球、单双杠项目上都有不错的表现,还担任了班级里的体育委员。这些无疑为他日后成为一名航天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叶光富的人生转折发生在高三那年。备受期待的空军招飞传遍了各所学校,从小就有飞行梦想的叶光富充满了期待,但50元的报名费、餐旅费令他犹豫不决。母亲坚定地支持叶光富报考,把东拼西凑的50元钱交到了他手里。
据了解,当年报考飞行员的足足有几万人,叶光富凭借卓越的体质条件和心理素质从中脱颖而出。等录取消息辗转传到家里时,叶光富甚至有点不相信是真的,让姐姐掐了他好几次!
毕业后叶光富开始了他的飞行生涯,安全飞行时间达到了1100小时,并担任了某作战训练股空战射击主任。2010年叶光富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2009年5月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经过初选、复选、定选多个环节于2010年成功选出了7名航天员,其中叶光富是5名男航天员之一,与王亚平是同一批航天员。
航天员的生活是艰苦的,即便是身体素质卓越的叶光富也需要不断地训练。以超重训练为例,离心机以100千米/小时的速度旋转,航天员要在它营造的环境中忍受8个G的压力。8个G 的压力是什么概念?可简单地理解为8个人压在一个人身上!叶光富曾表示,过程中呼吸困难、头晕目眩,脸上的肌肉似乎就要脱离!
或许是表现优异,叶光富曾作为中国航天员的代表,参加了由欧洲航天局在意大利撒丁岛中东部组织的洞穴训练项目,该项目还包括来自、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美国的5名航天员。叶光富是我国第一位尚未执行过飞行任务而被公开身份的航天员。
洞穴训练是对航天员洞穴生存的极限挑战项目,需要航天员在洞穴里生存6天6夜,并同时完成规定的任务。叶光富负责提前了解洞穴位置及内部具体区域情况,具体包括勘测、把测量数据生成3D图像和实时监测环境参数。
在洞穴训练推进过程中,叶光富的任务执行能力和对洞穴定位导航的技术能力受到了其他队员的认可,被选为勘测组负责人。最终叶光富带领航天员成功完成了对长达700米的两个洞穴分支的勘察任务,并发现杰里科大厅。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的洞穴分支被叶光富发现。
由于叶光富的出色表现,欧洲空间局决定由叶光富为新洞穴分支命名。叶光富给洞穴分支起了一个极具中国特殊的名字:光明通道,寓意在黑夜中定会找到光明!
叶光富出身寒门,经过一次次人生蜕变成为人们羡慕的航天员,相信他们定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巨大成绩!
原创: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