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有两位“刘岱”:一位被刘备击败,另一位是一方诸侯!

在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单字,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马超、黄忠等。在此基础上,重名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比如东吴和蜀汉,都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其中,东吴的马忠在公元219年参加了偷袭荆州的战役,并俘获了关羽父子。而蜀汉的马忠则受到刘备的器重,并长期镇守蜀汉的南中地区,从而为诸葛亮、姜维北伐提供了稳定的后方。

三国有两位“刘岱”:一位被刘备击败,另一位是一方诸侯!

当然,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刘岱,也出现了同名同姓的情况。在汉末三国时期,共有两位名为刘岱的历史人物,一位是割据兖州的诸侯,另一位则是曹操的部下。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两位历史人物。

一、刘岱(曹操部将)

一方面,就曹操的部下刘岱来说。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刘岱的出生和去世时间,都没有明确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刘岱是沛国(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而曹操则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由此,刘岱勉强可以说是曹操的同乡。进一步来说,刘岱很可能在东汉末年就跟随曹操起兵了。

三国有两位“刘岱”:一位被刘备击败,另一位是一方诸侯!

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并迁都许昌。同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在此背景下,曹操任用刘岱为司空长史,也即此时的刘岱,主要帮助曹操处理司空府的事务。后来,因为立下了战功,刘岱获得了侯爵的封赏。

《三国志·武帝纪》裴注:献帝春秋曰:备谓岱等曰:“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魏武故事曰:岱字公山,沛国人。以司空长史从征伐有功,封列侯。

公元199年,车骑将军董承为了除掉曹操这位权臣,所以在汉献帝的要求下建立了衣带诏集团。对此,当时依附于曹操的刘备,也选择加入。公元200年,曹操得知了衣带诏的秘密,于是他立即除掉了董承等朝廷大臣。而刘备因为被曹操派到徐州拦截袁术,得以暂时逃过一劫。

当然,曹操非常重视刘备这位对手,所以他让刘岱率军攻打徐州。不过,刘岱很快就被刘备击败了。值得注意的是,自从被刘备击败后,《三国志》等史料中,就没有刘岱的记载了,也即刘岱的结局,显然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了。

三国有两位“刘岱”:一位被刘备击败,另一位是一方诸侯!

二、刘岱(汉末诸侯)

另一方面,对于刘岱这位汉末诸侯,则和刘备、刘璋、刘表等人一样,都是汉室后裔。东汉末年,刘岱的伯父刘宠曾担任太尉等官职,而刘岱本人则被朝廷册封为兖州刺史,至于刘岱的弟弟刘繇,曾担任扬州刺史、扬州牧等官职。对此,在笔者看来,和家道中落的刘备比起来,刘岱的起点自然是比较高的。

三国有两位“刘岱”:一位被刘备击败,另一位是一方诸侯!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大将军何进和宦官两败俱伤,董卓则趁机来到都城洛阳。公元190年,董卓废立皇帝后,刘岱和袁术、曹操、袁绍等人组成联军,从而讨伐篡夺朝廷大权的董卓。不过,因为关东诸侯之间貌合神离,这导致讨伐董卓的联军,最终还是解散了。在此之后,刘岱作为割据兖州的诸侯,又和黄巾军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三国志》中记载: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刘岱欲击之,鲍信谏曰:“今贼众百万,百姓皆震恐,士卒无斗志,不可敌也。观贼众群辈相随,军无辎重,唯以钞略为资,今不若畜士众之力,先为固守。彼欲战不得,攻又不能,其势必离散,后选精锐,据其要害,击之可破也。”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三国有两位“刘岱”:一位被刘备击败,另一位是一方诸侯!

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刘岱准备亲自率军迎敌。得知这一消息后,刘岱的部下鲍信就表达了反对的意见,在他看来,黄巾军虽然数量众多,却没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只要我们坚守下去,对方就会不攻自破的。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刘岱没有采纳鲍信的建议,还是执意率军迎敌,结果吃到了败仗,并丢掉了性命。

在刘岱被杀后,鲍信、陈宫等兖州本地的士族,选择迎接曹操出任兖州牧。在执掌兖州后,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攻打青州黄巾军。此战,虽然鲍信阵亡,但是,曹操通过埋伏对方,还是成功降服了青州黄巾军,并在兖州站稳了脚跟。

三国有两位“刘岱”:一位被刘备击败,另一位是一方诸侯!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兖州刺史刘岱的阵亡,让曹操成为最大的赢家,也即后者不仅获得了立足之地,还通过收服青州黄巾军,从而打造了一支精锐的部队,这为其南征北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这一角度来看,汉末三国时期的两位刘岱,都和曹操产生了联系。对此,你怎么看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