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这是两种不同的对待宗室的办法。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是什么尽善尽美的办法,各有各的缺点。但如果说哪种更好的解决了藩王问题,那么毫无疑问,必然是清朝的更好一些。
朱元璋分封藩王的目的一方面是让自己的子孙享福,毕竟后代会越来越多,总不能就皇帝这一脉风光,其他后人也要沾点光。另一方面那就是拱卫朝廷和边疆了,一旦边疆出事,藩王要出击的,朝廷出事,藩王也会进京勤王。

显然,朱元璋的打算落空了,明朝几代皇帝不遗余力的削藩,打乱了朱元璋的美好的愿望,指望着藩王抵御外辱,或者拱卫朝廷,一件都没有办到。
朱棣登基后,再次削藩,他把边疆的那些权力很大,兵力很强的藩王都迁到了内地,比如宁王。更关键的是朱棣不再用他们了,对付蒙古人的事划归到了朝廷。
其实朱棣的打算也挺好的,但恐怕朱棣做梦都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后代混得是一代不如一代。竟然还有被蒙古人俘虏的屈辱经历。
但朱元璋另一个愿望倒不影响,虽说藩王权力被限制了,但好歹生活没有问题。可是这样真的好吗?老朱家人繁衍的越来越多,朝廷养不起了。可以说藩王的问题,到了明朝后期逐渐成为了一个负担,而且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面对明朝内忧外患,这些藩王一个都靠不住。唯一的一个好处就是在崇祯自杀之后,大明的血脉可以很好的得到延续,这或许是藩王仅有的一个好处吧。
清朝取而代之之后,对明朝以及历史又研究了一下,认为明朝朱元璋的方式不可取,要分封,就一定会有后来的削藩,这是个隐患。
所以分封是不可取的,那么清朝的宗室繁衍下去,人也越来越多,自然也是个问题了。但凡事没有完美的。清朝在取得天下后,看情况是没有把这些宗室王爷放在眼里,也不指望他们能够发挥什么大的作用。
所以给了他们很多特权,但唯独不准出京,手里也不掌握军权,老老实实的享受生活就可以了。显然,纵观大清一朝一朝,没有藩王这个问题,算是少了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但这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些藩王被圈养着,早已被养肥了,养废了。尤其是晚清,有这么一个鬼子六,就已经好的快叫到天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