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齐鲁壹点·齐鲁壹点记者 白新鑫 李静 袁文卿 王瑞超 李岩松) 26日,鲁南高铁(日兰)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开通运营,菏泽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吸引了不少旅客驻足围观。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2018年《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颁布实施,2020年《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印发施行。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截至目前,全市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1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别32项、112项、345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22名、73名、420名。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先后通过搭建投融资、文旅消费、宣传推介、文创设计平台扶持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全市现有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3000余家,吸纳就业人员20余万人,形成了工笔牡丹画、木草柳工艺品、单县羊肉汤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非遗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非遗宣传推广工作成效显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春节等节庆期间,全市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人人关注、人人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国家级非遗项目曹州面人展台走进了菏泽东站。曹州面人历史悠久,是在古代“花供”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以菏泽市牡丹区为中心,影响冀、鲁、豫、皖、苏周边几省。它以细小麦面和江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当颜料,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蒸熟后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借助于批刀、塑刀、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用手捏制成各种各样的塑像,制作精巧、形象逼人。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另外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鲁锦织造技艺展台前有不少旅客在围观。 鲁锦是山东鲁西南地区民间手工纯棉提花织锦的简称,因纹彩绮丽,灿烂似锦而得名。其独特的手工提花织造工艺和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图案艺术与山东其他地区的手工织布有着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自元末以来,经过明清两代的纺织机具的改进和织造工艺的发展,鲁西南织锦技术已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其技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72道工序。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2006年12月,鲁锦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8年6月,鲁锦织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外,在站内还有包括省级非遗项目工笔牡丹画,市级非遗项目曹州耿饼等展区。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图集丨曹州面人、鲁锦织造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走进菏泽东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