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三国时期,这一年东吴集团的孙权,年仅18岁就接过父兄的基业,开始大展宏图,但是当时的东吴政权,内忧外患摇摇欲坠,孙权也天天哭哭啼啼,束手无策。这时东吴的两个关键人物,张昭和周瑜,犹如擎天大柱一般,帮孙权支撑起了东吴的一片天。那么张昭和周瑜是怎么做的呢?

就在孙权哭个没完,一筹莫展的时候,张昭走在孙权跟前,跟孙权说:“仲谋啊,现在是哭的时候吗?想一想我们现在周围都是什么情况,都是豺狼虎豹啊,要是你哭个没完,这就是开门缉盗啊,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继承你父兄留下的事业,把他们发展壮大,而不是没完没了的哭,现在就是要打起精神来”。
张昭劝说完孙权后,让孙权换上衣服来,亲自扶孙权上马,摆开仪仗队,让孙权出去检阅三军,让所有人都知道,东吴集团现在有了新主子了,《三国志.张昭传》原文记载“率群僚立而辅之”。
同时周瑜也起到了非常非常有力的支持,周瑜从外地赶到吴县,来到孙权的身边,从此留在孙权身边来帮助他。
我们知道孙权当时在汉朝的职务是将军,并不是君主,再加上年纪甚小,不到20岁,没有任何功劳,所以当时东吴的一些官员,包括一些门客们,对待孙权的礼节是非常简单,甚至有些怠慢的,仅仅是下级对上级这么简单,周瑜看到这样的现象,就带头行臣子礼节。
周瑜自己以身作则,把孙权看作君主,主动把自己看作臣子,一下子就拉高了孙权的地位,让大家不敢再怠慢孙权,让大家清楚的认识到,孙权就是东吴的领导人。
实际上,张昭和周瑜这样做的意义非常重大,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以身作则,我们来了解一下孙权的政治集团的内部结构就知道了。
东吴集团和蜀汉集团的内部结构非常类似,我们知道刘备进蜀称帝,其实内部有3种力量在相互制约。一种是四川本地的士人,代表人物就有劝刘禅投降的谯周;一种是刘璋父亲进川时带来的,我们称为东州集团,代表人物是李严;一种是刘备进川带来的,这就是荆州集团,代表人物是诸葛亮。
而东吴集团情况类似。第一种是孙坚孙策留下的旧部,当年孙坚跟着袁术混的时候,招募的军队,后来这些人跟着孙策从江西回到江东,我们称这批人为淮泗军事集团,这里边的人我们就比较熟悉了,有黄盖,程普等,代表人物周瑜。
第二种是当年流亡到东吴的士人,当时天下大乱,但是主要战场在北方地区,南方和东南方向相对和平,于是很多士人,为躲避战乱,就流亡到荆州和东吴这些地方,而流亡到东吴的士人,就形成了一种政治势力,我们称之为流亡士人集团,其中有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等人,代表人物是张昭。
第三种就简单了,就是当时东吴本地的世家大族,我们熟知的小将陆逊就是其中的一个豪门士族,这一股政治势力,我们称之为江东士族集团。
我们看东吴的政治势力组成,军事力量是一种,文人力量是一种,本地力量是一种。虽说孙权也算是军事力量中的,但是毕竟是他老爹和老哥留下的,并没有自己的亲信,所以孙权在孤家寡人的情况下,有周瑜和张昭的支持,这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既然说到了张昭和周瑜,那么,你认为二位谁对东吴后来的贡献最大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谢谢。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