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等人制,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四等人制,是元朝统治者建立的制度。天下人被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有学者认为,四等人制承袭自金朝,这一点在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就连四等人制也是由近代学者提出来的,有个叫屠寄的史学家提出这一观点。事实上,元朝统治者没有明确提出“四等人”的概念,但他们在方方面面都有很强的等级观念。

四等人制,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元世祖忽必烈执政期间下过一个命令,担任“达鲁花赤”的必须是蒙古人。达鲁花赤是蒙语音译,可以翻译成“掌印者”。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了这个官职,负责军政、民政、司法等事宜,权力极大。忽必烈在立法上规范了“掌印者”的出身,就是为了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蒙古人手中。故此,后世史学家也把达鲁花赤翻译成“镇压者”。

到了元成宗统治时期,皇帝规定廉访司必须选择蒙古人为使。廉访司的一把手叫“使”,官居正三品,负责监察官员,隶属于御史台。这就相当于,皇帝是蒙古人,掌权的是蒙古人,负责监察的还是蒙古人。自己人查自己人,能查出来什么?答案显而易见,这简直就是掩耳盗铃。

四等人制,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在元代,统治者将蒙古人称为“自家骨肉”。他们是一家,别人就成了外人。蒙古人毕竟是少数,他们需要帮手,于是就选择了色目人作为伙伴。根据史书记载,元朝统治者规定,除去汉人、高丽、蛮子诸人外,都是色目人。这些人包括提吾儿、乃蛮、阿速等等。需要补充说明一点,蒙古人认为的蛮子是南人,也就是等级最低的那类人。

汉人泛指淮河以北的人口,以及云南、四川两地百姓。由于他们归顺元朝较早,他们是元朝统治者拉拢施恩的对象。南人是指淮河以南,原南宋境内的百姓,包括江浙、湖广等地。也就是说,几乎所有富庶地区的百姓,都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人。

四等人制,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知道这些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江南名士,宁愿隐居山林,也不愿意入仕为官。他们的自尊心,不允许他们做出这样受辱的事情。有人会说,元人冠冕赵松雪还是南宋皇室成员,他怎么跑出来当官了。事实上,赵松雪只是占了一个出身高贵,他已经被赵氏宗族边缘化。倘若他没有文采,元朝的皇帝也不会礼贤下士。说白了,这只是元朝统治者拉拢人的手段。拉拢了赵松雪一个人,未必就说明南方汉人不受压迫。

四等人制,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由于实行四等人制,蒙古人在方方面面享受特权。占人口大多数的汉人,反而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由此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