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真正幸福的家庭,早就做好了“认知升级”

最近电视剧《女心理师》热度持续上升,因反映真实的家庭问题,引发大批网友争相讨论。

纷纷在热搜下面留言说,里面的(电视剧)故事就是我的真实家庭!我仿佛看见了自己。

因为素材贴切现实,类似这样的评论,不绝于耳。

映射出的家庭问题,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反思。

《女心理师》原书的作者毕淑敏老师,曾有这样一个观点,在家庭中也同样可行:

“一些人之所以因为某些问题产生比较深的沮丧,原因就是对问题没有足够的认知。”

深以为然。

在家庭中,我们的认知的高低直接决定烦恼的多少;而烦恼,直接影响我们过得幸不幸福。

真正幸福的家庭,早就做好了“认知升级”

认知不足,会让两人产生很多烦恼

小镇上有这样一对夫妻,男的叫约翰,女的叫玛丽。

刚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感觉很幸福,都认为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

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身上的毛病都慢慢显现出来了。

玛丽每次洗完澡之后,都会把卫生间搞得非常乱:牙膏乱扔,毛巾乱放,满地都是积水。

约翰一开始没有生气,只是简单提醒,用完卫生间要整理干净,方便后面的人使用。

玛丽表面上答应一会儿就整理,但之后没有一次真的去做。

多次建议无果,约翰再也忍不住大发脾气。

最后两个人差点因为这件事分道扬镳。

万幸的是,两人最后去找了一位心理学教授,也就是《亲密关系》一书的作者。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终于发现了约翰和玛丽吵架的深层次原因。

约翰出生在一个多孩子的家庭中,从小时候,他就觉得自己说话没有人听。

在饭桌上,只要哥哥姐姐一插嘴,就没有他说话的份儿了。

所以长大之后,约翰就想找一个能够认真听自己说话的人,能把自己的看法放在眼里的人。

而玛丽小时候,父母对她非常严格。

如果遇到她乱放玩具,父亲第一次会给严厉警告,第二次还不听,就直接把她心爱的玩具扔出去。

玛丽认为父母对她管束太严,并不是真的爱她。

所以因为卫生间打扫问题,约翰对她大吵大闹,会让她看见父亲严厉的影子,并认为丈夫不是真的爱自己。

当约翰和玛丽说出自己生气的真实原因之后,恍然发现他们不是不相爱,而是没有弄清楚争吵背后的原因,对彼此内心的心结没有做到足够认识。

所以在面对争吵时,错误地认为彼此不合适,言语间也会加深对彼此的伤害。

其实,不只夫妻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甚至在家庭成员更多的大家庭中,也经常发生因看不到争吵的根本原因,而心生误会的事情。

没有充分看透眼前的问题,不仅会给家庭成员增加困扰,也会损害彼此之间的关系。

那些相处融洽的家庭,总有一人能看清烦恼产生的根源,巧妙地掐灭争吵的火苗,维持住一个舒适、温馨的家庭氛围。

真正幸福的家庭,早就做好了“认知升级”
真正幸福的家庭,早就做好了“认知升级”

有稳定的自我价值认知

才能保持平衡的幸福度

《女心理师》中有一句戳心台词,让很多观众泪目:

“你知道,我们心理咨询当中,如果有一个人,对自我价值评分特别低,我们有一种方式可以治愈他们。

那就是,足够爱他们,让他们逐渐建立起自信。

他们就会慢慢形成稳定的自我价值认知,等到那个时候,他就不会被任何人伤害了。”

有稳定自我价值认知的人,不轻易被他人伤害。

不会因为别人浅显的看法,怀疑自己,但这点对有的人来说很难。

欧文亚隆是目前唯一在世的国际精神医学大师,是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

他写的书畅销海外,拥有大批量的忠实读者。

他和妻子玛丽莲相伴60多年,十分恩爱。

外界的荣誉和鲜花,在我们看来都是欧文亚隆价值感的来源。

但他明媚闪耀的一生,都在追寻一个人的认可,那就是他的母亲。

14岁那年,亚隆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在房间疼得满地打滚。

这一突发情况的发生,母亲事后把原因归结到一个孩子身上。

她执拗地认为,如果发生了什么坏事,一定是有人做了坏事。

所以母亲在那个关头,无情地对亚隆说:

“是你,是你杀了他。”

虽然医生及时赶到救了父亲一命,但母亲的那句话犹如一条巨蟒,把14岁的亚隆吓得瘫坐在地板上。

从那之后亚隆就认为母亲不认可他,觉得他做了坏事,甚至在母亲去世10年之后,亚隆还在梦中大喊:

“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

从梦中醒来,亚隆冒了一身冷汗,惊醒之后,不禁自问:

“难道我一生,都以这名可悲的妇人为主要听众?

我一生都在追求解放和成长。难道我还是未摆脱母亲?”

虽然亚隆早已经得到无数的称赞,但再也没有机会收到母亲的一句认可。

他和母亲的关系,变成了亚隆一辈子的伤痛。

在某次分享会上,亚隆坦言:

“你知道,我有很多观众,很多荣誉。

但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背后没有依靠,有一点点‘残疾’。

不管我有多成功,我的书有多畅销,我还是会有不安。”

在母亲这里,亚隆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价值认可,所以提及母亲,他还是会心生不安。

没有稳定的自我价值,幸福感就会波动。

人这一生,不能靠着别人的认同,积攒自己的幸福感,因为总有没有人的时候。

做到感知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形成坚定的认可,无论是否有他人的称赞,我们都可以觉出自己的用处。

在自我肯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不苛责自己,接纳自己,这就是幸福感的来源。

有了这样的自我价值认知,在家庭中的任何一类关系里,都能很好的爱护自身,收获稳定的幸福。

真正幸福的家庭,早就做好了“认知升级”
真正幸福的家庭,早就做好了“认知升级”

提高认知,就是提升生活的幸福度

所有的关系都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当自己好起来,一切的关系就会好起来。

而怎么提高我们在家庭中的认知,增加内心的幸福度,可以看看下面两点:

1、正视问题,而不是聚焦坏情绪

我们都有这样的“错觉”,认为越是亲近的人,我们对他们越了解。

这种认知偏差,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情绪时,总没有当回事。

网上读到一位读者的故事:

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吃饭,在饭桌上朋友3岁的女儿突然大发脾气。

原来小姑娘本想用筷子自己夹菜吃,谁知道试了两次都没有成功,因为有些自尊心受挫,开始哭了起来。

朋友见状,便主动帮她夹菜,谁知这个动作更是惹毛了她。

其实孩子并不是想让家长帮她夹菜,而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探索世界,他们想要建立“我能,我可以”这种信念。

如果做父母的看不懂孩子这一成长需求,只是认为她在任性地发脾气,不仅会扼杀孩子的探索欲望,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懂她,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不仅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任何一段关系都是如此。

情绪只是问题的表象。

发现情绪背后的问题,把它暴露在表面,不仅能一针见血地解决困惑,情绪也会立刻烟消云散。

真正幸福的家庭,早就做好了“认知升级”

2、面对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改变认知

网友@璐佳在自己结婚3周年这天,发表了一篇婚姻日志,来记录和老公之间来之不易的相处状态。

璐佳的父母在她小时候经常闹离婚,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她,与另一半相处时,极度没有安全感。

所以璐佳结婚之后,经常不断挑刺和丈夫吵架,用这种极端的方法试探对方爱自己的底线。

情人节时,丈夫做了几道拿手好菜,她却故意“阴阳怪气”地说别人家的丈夫多好,带着自己的妻子去吃了某某大餐。

丈夫听到这抱抱了她,说:

“等你下次生日的时候,我们也好好庆祝下。”

听完这些璐佳仍没有停歇,又翻起了旧账,期间少不了讽刺的只言片语。

在整个过程中璐佳的丈夫都没有生气,反而停下手中的事,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听她说话。

不管是哪一次争吵,丈夫都鼓励璐佳把心里的情绪和不安说出来。

丈夫用行动一次次地告诉璐佳,他真的爱她,愿意一次次地包容她。

璐佳也在丈夫耐心的安抚下,慢慢学会了另一种之前从未见过的相处方法,体会到了真正的亲密关系。

在问题中总结错误,在问题中好好成长,弥补这段关系中缺少的那份情感认知,最后也会慢慢收获更融洽的相处模式。

你对家庭的认识越清晰,对问题本质看得越透彻,就越能掌握生活的主动性。

整个家庭中,不管是哪种关系,只要认知水平高过问题的处理水平,烦恼很快就会消失。

一个有生活智慧,有充足认知的人,能做到游刃有余地解决所有难题。

而任何类型的认知,都源自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提升。

当你对生活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就会摒弃很多烦恼,自然也会更幸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