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生活三思而行:你需要什么?你需要我做什么?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生活三思而行:你需要什么?你需要我做什么?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昨天文字记录了朋友之间交流,说到天下只有三件事,做好自己的事是正道,要放下对别人的担心思虑,人家有句话说的非常实在,“这个理儿我也懂,可就是知道做不到啊”。

这说明我们心理在冲突着,明知道担心没有用,可还是忍不住关心。为何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边界感不清楚!

我是谁?我只能是自己!他是谁?他也只能是他自己!作为成年人,谁也无法替代谁生活,这就是现实,也是心理。

比如,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你能替代吗?

比如,一个人脾气不好,你很关心,可是你能替代吗?

过于负责、追求完美,这是为了缓解不良信念的应对策略,只不过暂时有效,长久而言非常有害。

知道做不到的时候,除了反思边界感清晰与否,还要诚实自问:这样做有效吗?

什么是有效?有效就是做事有效率和有效果,就是正确的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放不下担心,没有效率做事情,事情最后搞得一塌糊涂,没有效果,自己只有更加痛苦难受,这就是无效!

边界感混淆让我们不能维护权利,无效感又在打击自己权利,这其实是情感情绪作祟,谁叫我们是情感动物呢!

为此,我们就要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这里暂时思考两点。

第一个方式是以问题解决为方向,其实就是直面现实问题。

举个例子。参加某个活动要迟到了,你会着急,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要放下着急,别紧张,当然无效,这个着急实实在在无法缓解。

这时候最好方式就是直面迟到这个事实,迟到不是心理问题,而是现实问题,当我们解决了迟到这个现实问题,由于迟到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着急紧张焦虑)也就自然缓解。

如果,不解决现实问题,仅着眼于解决心理问题,类似缘木求鱼,本末倒置,自然流于空谈。

怎么应对呢,很简单,那就是立即电话会议方,说明自己迟到事实,以及耽搁时长,听人家建议就是。至于不好后果,那就承担责任好了!

第二个方式是以觉察需要为方向,其实就是提高心理技能。

举个例子。比如打掼蛋这种扑克牌,当对家手里牌不多了,希望你送他一把牌,如果你只顾着自己手里牌,没有送牌意识,或者知道要送牌却不知道需要什么牌,咋办!

事后由于你不懂送牌,导致你们一次次输牌,会打击情绪感受。这里要解决的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心理问题。

首先要有满足对方需要意识,这是基础,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其次是反复想这三句话,“你需要什么?你需要我做什么?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当人家需要你送一张合适牌时,你能想到并做到吗?

想到就是意识到,做到就是有行动,具体行动方式包括:记住可能要的牌型直接送,记住出牌被对手封杀的牌型直接送,记住不吃的牌型别再出而要主动更换,记住吃的牌型再次送。

而这些,都是建立在过往无效行动基础上,这就是反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