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长驱直入,短短半年之内,中国的东部地区就相继沦陷,国民政府携带着大量的人口和产业西撤。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1938年,中日双方总计投入130余万军队,围绕着武汉进行了殊死较量,虽然这场长达4个多月的战斗并没有保住武汉,但是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也为大批工厂的西撤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国民党中央撤到了川渝地区,而日本方面,由于征召训练国内的适龄青年还需要时间,加上国共双方派驻到敌后的大批游击队让日军顾此失彼,所以拉伸到极致的日军不得不停留了下来,暂缓攻势。

此时,日军想要进攻大西南,有三条路线可以选择: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最直接的就是沿着长江向上游进攻,但是长江从武汉往上就是三峡,地形陡峭,水流速度也很快,并且国民党已经在长江沿线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想要沿着这一路攻上去只能借助海军的船只,虽然长江的通航条件非常好,但是没有陆军的配合,单凭军舰根本无法打进重庆。

另一条路就是打通关中,经过汉中盆地,沿着古蜀道翻越秦岭进入四川盆地,但是这一路崇山峻岭不说,八路军在占领区已经在开展游击战,华北日军后方不稳,加上胡宗南在陕西也有二十万大军,况且路途遥远,国军可以节节抵抗,日军的兵力并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动作。

最后一条路就是绕道长沙,湖南北部的地势相对平坦,陆军大部队的通行条件相对较好,而且可以切断川渝地区与两广之间的联系,如果攻势成功,一方面可以包抄重庆,另一方面可以切断云南方向中国与外国的联系。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由此看来,对当时侵华日军来说,想要打败安置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就得从长沙这一路想办法了。

很快,日军就开始了行动,占领武汉之后,日军大本营从全国抽调了7个师团组成了第十一军,其中包含第3、第6、第9、第13、第16这五个甲种师团。并且在漫长的战争中,第十一军成为了侵华日军手中唯一的机动作战力量,士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是一支劲旅。

当然,国民政府也不会坐以待毙,坐镇长沙的正是国军名将薛岳,第九战区的司令官虽然是陈诚,但是具体的作战却是由薛岳代理。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摆在薛岳面前的局面并不好看。日军已经集结了十余万准备进攻长沙,第九战区虽然下辖接近四十万人,但是自开战以来国军就是连战连败,士气低迷,并且部队中很大一部分是刚补充进去的新兵,训练不足,装备也比较落后。

不过整体态势上还是对国军有利,日军自占领武汉之后,作战环境发生了变化,与国军在南方地区交战都存在地形上的劣势,国军作为防守方,早早地占据了有利地形,据险而守,誓死抵抗。

薛岳亲临前线,考察了前线地区的地形,并亲自制定了一套防守作战方案,称其为“天炉战法”。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所谓的天炉战法,是一种典型的防守反击战术,将兵力呈网点状地分散驻守在各处战略要点,当日军进攻的时候,利用各个节点的部队,层层阻击,当防守的部队支撑不住的时候,允许部队从日军进攻方向的两侧撤到后方修整,最大限度地削弱进攻日军的兵力和士气,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吊住日军,既要让日军觉得自己只要再打下去国军就会崩溃,保持着进攻的势头,又不能让国军的损失过于惨重。最后,等到日军快要精疲力尽的时候,再将他们引到决战地带,集结优势兵力进行围歼。

第九战区是可以满足这样的作战要求的,而从岳阳一路往南,15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一共有4条河流可以作为防御的依托,有效阻击日军。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此时的日本内部,关于“南进”还是“北进”的战略分歧终于有了分晓,1939年5月,日军在诺门坎地区主动对苏联挑起战端,苏联派出朱可夫组织反击,仅仅两个多月之后,日军就在苏军的优势兵力和优势火力下损失惨重,不得不向苏联请求和谈,而苏联也因为瓜分波兰而无暇顾及远东事宜,于是双方草草停战。

诺门坎战败之后,日本的“北进”战略彻底破产,便专心于侵华战争,加快对中国的侵略进程,作为第11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开始筹备对长沙的攻势。

1939年八月份,薛岳发现日军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举动:铁路运输的频次增加,车站附近进行军事管制,禁止中国人靠近,无线电频道的战场通讯信号多了起来,武汉附近的沦陷区开始大规模地征召中国民夫。按照以往的经验,日军的这些动向一般都是战役前的准备工作,薛岳明白,日军即将主动发起一场大规模作战,而纵观中国上下,目标只能是自己。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9月中旬,冈村宁次指挥着10多万日军,使用“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法,从鄂南、赣北、湘北三个方向展开了进攻。

薛岳早就做好了相应的防御部署,他将国军的5个集团军布置成五道防线,第15集团军在新墙河两岸构筑阵地,防御岳阳方向;第27集团军部署在平江以北,在九岭、南江桥一带构筑阵地,防御通城方向;第30集团军在渣津、修水一带,防御赣北武宁方向上的日军。这三个集团军总计超过15万人,分三路抵挡日军的主要进攻。此外,还有部署在奉新以西的第一集团军,沿着溪李——莲花上——罗坊——会埠一线自东向西展开,防守进出九岭山的必经之路,第19集团军部署在南昌的外围,驻守在清江地区。

最后,薛岳还将总计15个师的国军作为战区的总预备队,部署在距离前线不远的地区,准备随时支援作战。

9月14日晚上,赣北的日军正式向国军发动进攻,第一次长沙战役正式打响。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中日双方总计投入约40万的部队,分为三个战团,在鄂南、湘北、赣北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正如薛岳所设想的那样,国军并没有拘泥于拼死防守,而是根据日军的进攻形势,占据着有利地形,最大限度地杀伤日军,同时派出部队骚扰、威胁、侧击日军的后方和侧方。

果然,在战役进行了半个月之后,前线的日军战损惊人,后勤补给也因为国军的骚扰而出现了问题,冈村宁次只好在9月底下令部队撤退,撤出了已经占领的地区。

日军撤退的时候,国军也展开了追击,但是日军尚未陷入崩溃,所以追击的战果也不是很大,到10月15日,日军完成后撤,交战双方恢复到了战前的态势。

第一次长沙会战以国军的防守胜利告终,经过一个月的作战,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而国军的伤亡是3万多,战损比接近1:1.5,相较于淞沪会战时期的1:6.这个战绩足以振奋人心。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这次会战中,最激烈的是湘北的作战。

第15集团军下辖两个军,第52军驻扎在新墙河沿线,第37军驻防在汨罗江一线,而负责正面进攻的,正是参与南京大屠杀,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滔天罪行的第6师团。

9月18日,日军第6师团和奈良支队总计三万余人对新墙河防线展开了进攻,守卫的52军奋起反击,双方僵持不下。到了23日,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日军甚至使用了化学武器,强渡新墙河。也是在同一天,负责迂回的上村支队分别在洞庭湖南岸和汨罗江口登陆,国军猝不及防,侧后方的阵地被这支孤军突破。

25日,52军南撤到汨罗江南岸组织防御,日军第6师团、奈良支队跟进,逼近汨罗江北岸,一部分日军化装成难民,渡过汨罗江之后占领了新市。上村支队一直在直线作战,与第70军围绕归义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归义一度失守,不过又被国军夺了回来。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大队日军对汨罗江的防守阵地展开了进攻,激战数天,但是依然没有突破中国军队的阵地。与此同时,第33师团被堵在了南部的山区,寸步不进,冈村宁次派出这些部队本来是打算围歼第15集团军,但是现在主力突破无望,负责包抄后路的第33师团也陷入了国军的围堵之中,便放弃了这个打算。

此时,薛岳已经知道决战的时机就要来了,下令第九战区司令部重新调整了湘北的军事部署,除了负责正面防守、正在作战的部队以外,用6个师在长沙以东的地区布置了一个口袋阵,两个军在战线以南布防,以防备日军突然南下,抽调更多的部队加紧对第33师团的进攻。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到28日,日军已经彻底放弃了在湘北正面突破的想法,奈良支队开始向平江进行迂回,第6师团和上村支队沿着汨罗江畔开始南进,准备接应被围困的33师团。

国军迅速做出反应,这些接应的部队进行伏击,上村支队就在栗桥一带陷入了第77师的伏击圈,而第6师团和奈良支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第一次长沙会战,薛岳还是在指挥上出现了失误。冈村宁次本身没有攻占长沙的计划,第11集团军这次作战时为了歼灭第九战区的有生力量,在发现部队受阻,歼敌计划已经破产的时候,冈村宁次就下达了撤退命令,之后日军的调动,不再是进攻国军的阵线,而是接应被围困的日军部队。

当前线的日军出现了撤退的迹象后,薛岳迟迟没有作出反应,他预计的决战地点是长沙城下,并专门为日军准备了一个口袋阵,但是这些都没有起到作用。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10月1日,冈村宁次下令撤军,第15集团军的代总司令关麟征发现了日军撤退的迹象,他立即向薛岳报告,但薛岳对这个极为关键的情报却将信将疑,直到三天之后,随着汨罗江沿线丢失的阵地逐渐被收复,他才断定日军是真的在撤退。

但这时,再组织追击已经为时已晚,虽然他下令国军“以现在态势立向当面之敌猛烈追击,务于崇阳、岳阳以南地区捕捉之”、“对敌之收容部队,可派一部监视、扫荡之,主力力行超越追击”,日军趁着薛岳没有反应过来,早就撤到了汨罗江以北,等到15日的时候,双方又恢复到战役之前的态势。

第一次长沙会战可以视为薛岳“天炉战法”的一次小试牛刀,这个战法真正大放异彩,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1941年,日军有筹备起对从长沙的攻势,这次薛岳也迎来了自己的新对手,冈村宁次升职,第11集团军的司令官一职由阿南惟几接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使得日本决定尽快解决中国问题。

9月7日,日军从湘北对国军的阵地展开了进攻,并在9月28日突破国军的防线进入长沙,与防守的国军展开巷战。

也就是这个时候,日军的攻势到达了顶点,由于战线拉的太长,消耗非常大,而后方的国军还在不断对日军的进攻部队进行骚扰,而其他战区也开始了对日军的进攻,特别是第六战区,向宜昌进攻,歼灭日军7000余人,迫使进攻长沙的日军回援。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这次会战薛岳及时发现了日军在后撤,下令沿线的日军进行阻击,对日军造成了大量的杀伤,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到10月9日,双方恢复了战前的态势,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这次会战使得日本陷入前所未有的窘迫之中,近卫文磨内阁并因此而垮台。日本的国际威望也一落千丈,英国《泰晤士报》借机讽刺日本“抄袭华军的钳形战术,结果为华军的钳形战术所击破”。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不久,珍珠港事变爆发之后,日本正式向英国和美国宣战,进攻两广地区,特别是香港,虽然日军已经攻占了广州,但是国民政府一直依靠英国控制下的香港,获得国外的支援,因为在与英国开战之后,日军立马就对香港进行了占领,并大肆攻占东南沿海地区,准备彻底封锁中国的物资流入。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为了牵制第九战区的军队,日本大本营要求阿南惟几迅速展开对长沙的新一轮攻势,此时第11集团军还没有从上次会战中恢复过来,仅仅能出动6万余人的部队,而第九战区一共有30万军队。

和前两次一样,日军前期进展顺利,阿南惟几也对国军产生了轻视的想法,决定进攻长沙,但是薛岳早就在这里做好了布置,长沙久攻不下,日军精疲力竭之后,遭到了国军的合围。

弹尽粮绝的日军顿时陷入了绝望之中,最终,在连续不断飞机的支援下,日军找到了国军合围不严密的地方,只有阿南惟几带着一部分日军突出了重围,其他的都被国军歼灭。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率领第九战区对日军造成超过十万的伤亡,极大地振奋了中国的抗日信心,蒋介石亲自下令嘉奖,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

但是天炉战法也不是没有缺点。

天炉战法说到底只是一种被动的防御作战,想要取得很好的战绩,不仅要提前做好布置,还要保持绝对的优势兵力,最为关键的是,防守方的指挥官需要准确地预判到敌军攻势的顶点,并在进攻顶点进行坚决阻击,同时侧翼的部队迅速包抄过来,对敌人发动决战。

三次长沙会战,天炉战法屡建奇功,薛岳在长沙设计歼灭十余万日军

这种战法算不上有多高明,三次长沙会战能够重创日军,最大原因还是日军用于进攻的兵力太少,第十一军只有十多万人,而第九战区则有四十多万,地利和人和都不再日军那边,所以遭受重创也不奇怪。而等到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军集结二十多万人进攻,薛岳同样使用天炉战法,却遭受惨败,长沙也被日军攻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