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7名开国上将中,许世友将军的名气应该是最大的之一,其战功也是开国上将中数一数二的。在提到许世友将军时,大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他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将军”。他年少时在少林寺当过杂工,因此有人说他是和尚出身的将军,这当然是不准确的,他并没有当过一天和尚。
不管怎么样,许世友将军都是一名战功卓著、爱憎分明的高级将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世友主要在红四方面军任职,最高当过红4军的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当过八路军129师第386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等职务。解放战争中,许世友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务。五十年代中期,他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
建国初期,许世友当时还是山东军区司令员。1952年,他请假回家探望自己的家人,这时距离他上一次回家,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许世友回到家乡后,立刻到河南新县老家的好汉山烈士墓地,去看望和自己一起参加革命,但是没有见到新中国成立那一天的老乡兼战友。许世友朝着这些已经成为烈士的兄弟们敬了一个军礼,随即撒上一坛酒。
弄完了这些,许世友才回到家中。此时的许世友,已经是共和国的高级将领了,位居高位,可以说是衣锦还乡了。因此许多人都来看他。这其中就有许世友的叔叔许存礼,许世友见到他后却大发雷霆。原来许存礼在民国时期当过保长,至于保长是干什么的,熟悉民国史或者近代史的人,应该都知道。保长一直以干坏事著称,自然不是什么正面角色。许世友在红军部队任职时,许存礼甚至带人搜捕过许世友,在没有抓到许世友后,许存礼杀害了两名红军战士。
对这些事情,许世友当然是一清二楚的。许存礼此番是来向许世友求情的,希望许世友看在叔侄一场的情分上,放他一条生路。许世友自然是不会答应的。许世友怒斥他:“你当年做过对不起红军的事,还杀了我的两个战士,怎么没有给他们一条活路!”说完,许世友就准备拔出配枪,杀掉许存礼。
就在此时,许世友的母亲走了过来,她劝许世友把配枪放下,还说:“你叔叔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你当年走了之后,他也没有再来伤害我们,反而还偷偷的照顾我们”。一向孝顺的许世友闻言一声叹息,却始终不肯收起配枪。老母亲又说,“你若不听我的话,我就给你跪下。”
许世友没办法,只好收起配枪。他冲着许存礼说:“一码归一码,我们家欠你的情,我一定会还。我今天不杀你,但你欠下的血债,必须受到政府的审判。”很快几个地方干部闻讯赶来,许世友让他们带走许存礼,并且务必严肃处理,绝不能徇私枉法。后来,有关方面判决许存礼终身监禁,过了几年,他病死狱中。
这一次回家后,许世友于1959年再次回了一趟老家。那时许世友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他回家主要是为了祭祀母亲。许世友跪在母亲的坟边,喃喃自语:“娘,忠孝难全,你老人家健在时我未能服侍你,我死后,一定来为你守坟。”
1985年刚过了元旦,许世友交代秘书给中央写了报告,说自己来日不多,对组织别无他求,要求中央在他死后实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参加革命,报效生母不足。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
许世友要求土葬的报告送到北京,中央领导传阅后,都没有表态,因为确实不好处理。其实早在1956年的时候,高级领导干部率先带头实行火葬,主席、总理、邓公、朱老总等等这些领导人全部都签名了,其它党政军要员也都签字了。唯独许世友没有签。
新中国成立以后,高级领导干部中,除了主席和任弼时没有火葬,其他人都是火葬。谁有这个胆量要求土葬?谁也作不了这个主。最后,报告送给了邓公,请他拍板。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公虽然不是许世友的老领导,但是对许世友这样一位传奇将领,也是非常了解的,况且八十年代邓公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时,许世友还在担任军委常委。
邓公指示,特批许世友土葬,但是下不为例。
1985年10月22日,戎马一生的传奇将军许世友在南京病逝,时年80岁。
10月26日上午,中顾委副主任王震受邓公委托来到南京,郑重地传达了邓公的意见。他说:“许世友在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邓小平同志签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因为这6个特殊,许世友得以土葬,并最终归葬老家河南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