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之治,这四个有没有争论?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贤明的君主,他们有的南征北战,扬我国威;有的励精图治,使得国力强盛,万邦来朝;有的宽厚仁德,与民休养生息。在他们的治理下,中国古代迎来过很多次“盛世”,那么,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盛世之治是哪四个呢?

古代称得上“之治”的时期非常多,甚至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四国各有一次“之治”。

抛开这些有水分的所谓“治世”,中国古代历史上四次盛世,一般被认为是汉武盛世、开元盛世、永乐盛世和康乾盛世。

光是说出这几个名字,相信就会引来许多质疑的声音。但是所谓盛世本就是见仁见智,有的人觉得盛世应该向外扩张,有的人则觉得盛世应该专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笔者在此姑且按照一般认为的说法,介绍一下上述的四个盛世。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之治,这四个有没有争论?

首先是汉武盛世。

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本就褒贬不一,他开创的汉武盛世则更加充满争议。在这一时期,汉朝在对外战争上采取主动出击、积极进取的政策;文化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鼓励学习;经济上,他将盐、铁等暴利行业收归官营,大大提高了财政收入;此外,他还发明了察举制度,系统地选拔人才。

其次是开元盛世。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治理下,唐朝国力达到巅峰。经历武周之乱后,政局动乱未息,李隆基以道家思想为纲,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发展经济。政治上,他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加强考核,派遣按察使巡查各地,对地方进行监督,此外他还大量任用贤臣,重视臣子的意见。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之治,这四个有没有争论?

军事上,唐玄宗建立雇佣兵制度,颁布《练兵诏》,加强军队战斗力和后勤保障。从杜甫的诗中,我们还能依稀看见当年的盛世景象: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官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开创了永乐盛世。

政治上,他改革吏治,设置“内阁”,协助君王处理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和质量;军事上,朱棣出兵收服安南(今越南),对其直接统治,北征蒙古,对元朝残存势力进行了打击;文化上,朱棣修订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外交方面,郑和下西洋也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流。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之治,这四个有没有争论?

最后便是康乾盛世。

与前几个盛世不同,康乾盛世历经三代,持续了一百三十多年。在这一时期,先进科技传入,高产作物推广,国土不断扩张,人口高速增长。

当然,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不管是康乾盛世,还是其它几个盛世,都存在着落后和弊端。封建时代社会的平稳和谐,正是对落后社会制度的一种巩固。

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盛世的贡献,也不能忽视其中包含的隐患。总体来说,这些盛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还是非常值得赞扬称颂的。

继续阅读